浅谈中美贸易战对润滑油行业的影响
2020-01-10 中国润滑技术论坛(2019)论文专集引言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崛起,中美经贸关系逐步从互补型向全球战略竞争型发展。两国不可避免地,将在经济、地缘政治、军事以及文化等方面,展开全面战略竞争。2018年3月美国依据“301调査”结果,对从中国进ロ的商品大规模征收关税,同时限制中国企业对美投资并购,中美“贸易战”由此拉开了序幕。中美“贸易战”涉及领域广且影响深远,与制造业息息相关的润滑油行业也将在这场斡旋中迎来机遇与挑战。
1中美贸易战概况
2018年3月22日起,美国政府宣布将对中国价值600亿美元的产品加征25%关税,涉及范围涵盖“中国制造2025”在内的十大重点领域。由此,中美双方围绕关税税率展开博弈。2018年4月6日,美国政府再次提出对中国1000亿美元的商品加征关税,中国政府也决定对美国包括大豆、汽车、化エ产品等在内的14类共计106项商品加征25%关税。2018年9月24日,美国将加征关税产品金额追加至2000亿美元,中美“贸易战”愈演愈烈。中方为应对美国的一系列打压行为也出台了相应的对策。从4月2日起,中国对原产美国的7类128项进ロ商品加收15%或25%的关税。4月4日,美国当局正式发布加收关税的商品清单,对中国出口美国的1333项总值500亿美元的商品加收25%的关税。当天下午,中国国务院关税税则委员会决定对源自美国的大豆,化工品和汽车等14类106项产品征收25%的关税。此后,中美双方的贸易战愈发激烈,面对美国对中方的一系列加收关税政策,中方也进行了相应的还击。截至2018年12月1日,中国国务委员兼外交部长王毅表示中美元首会晤已达成共识,停止征收新关税。其中美方的让步是:2019年1月1日开始,将对价值2000亿美元的产品保留10%的关税,非提高到25%。博弈并未就此结束,美国宣布自2019年5月10日起,对从中国进口的2000亿美国商品清单征收25%关税。对此,中国政府迅速做出回应,宣布于2019年6月1日0时起,对已经实施加征关税的600亿美元清单美国商品中的部分,提高加征关税税率,分别实施25%、20%或10%加征关税。对之前加征5%关税税目的商品,仍保持原有税率。中美两国加征关税领域见图1。
中美贸易战不仅涉及品类多、范围广、金额大,且手段也日益多样化。自中美贸易战以来,美国对 中国加征关税商品,已从高端制造向日用消费品扩展。第一轮征税,美国的征税范围主要集中在机械 设备、电子设备、运输设备、医药等高端制造业。在第二轮征税中,化工品、塑料制品、金属制品等消费 品等被纳入征税范围,而高端制造继续成为美国第二轮征税的主要对象。美方对中国商品征税清单见 图2,中方对美方商品征税清单见图3。
3. 中美贸易战对国内润滑油用油行业的影响
当前,润滑油主要运用于装备制造业、电力、煤炭、钢铁及汽车等行业。贸易战中,美方的加征税率清单基本围绕“中国制造2025”,对制造业“重拳狙击”。润滑油作为工业制造业的“血液”,在从生产建设到后市场服务等各个领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目前,贸易战中涉及与润滑油相关的行业,主要为装备制造、汽车等行业。
3.1 制造业
2015年,中国出台了“中国制造2025”,重点发展包括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高档数控机床和机器人、航空航天装备、航洋工程装备及高技术船舶、先进轨道交通装备、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电力装备、农机装备、新材料、生物医药及高性能医疗器械等领域。
这些高端产业领域会直接挑战包括美国在内的发达国家的利益。由于中国是美国的波音飞机、汽车、集成电路的主要出口国。中国高精尖科技装备领域的迅速崛起,将会加速瓦解美国的尖端制造业优势。
目前来看,机械行业受直接影响主要为高铁和工业机器人量大高端技术产业,根据中国海关统计署的数据,2016年中国对美国出口行业中机械设备(不含电气设备)占比约为6.4%,在行业中为第六大出口行业,中国向美国出口的机械设备绝大部分为中低端具有成本优势的产品。目前来看美国主要关注中美贸易中强制技术装让和知识产权保护问题,加税行业则主要涉及航空、现代铁路、工业机械人、新能源汽车、高科技等高端技术产业。另一封面,高端装备大部分零部件都是日本和德国进口,例如机器人的减速器、数据机床和机器人的控制系统、高端液压件、高端汽车底盘等,这些受中美贸易战影响较小。
美股对中国制造业加收关税,或将为中国高端装备制造创造新的发展机遇,从而加快国产高端装备的进口替代。近年来,国内润滑油品牌产品品质不断提升,打破了国际品牌对高端润滑油市场垄断的局面,为实现高端装备润滑油品的“自给自足”提供了可能性。随着中国制造业,尤其是高端制造业的崛起,高质量的润滑油产品及民族润滑油品牌也将迎来发展契机。
在迎来基于的同时,面对贸易战对制造业的“狙击”,润滑油行业也需要做好迎接挑战的准备。贸易战对中美技术合作、收购美国企业都会造成影响,润滑油品牌间的国际交流合作,民族品牌“走出去”扩大市场等,都将在不同程度上收到波及。中国贸易战对制造业子行业影响见表2.
表2 中美贸易战对制造业子行业影响(特岛车辆、轨道装备、信息设备对美进出口情况)
3.2汽车行业
在经济全球化的大形势下,贸易战必将对汽车行业带来冲击。美国対中国汽车行业的打击,同样利弊并存。短期而言,无论是美国本土车企,还是欧美跨国公司特別是德国车企都面临着一定的阻碍,对中国车企来说,竞争对手的減少或将是其开拓市场加速增长的良机。
近年来,中国新能源车领域高速发展,一定程度上对美国占据新能源车市场造成了威胁。美国通过对新能源汽车相关领域加征关税,试图以此打击中国。这一举措,或将促进我国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加速推进我国汽车核心技术升级,推动核心零部件研发生产,逐步降低中国车企对进ロ零部件的依赖性。目前,我国汽车主要以出口俄罗斯、中东等国家为主,美国并不是主要出口国,因此国内车企对美国市场的依赖性较小,贸易战的影响主要集中于进口在美国生产的车辆和零部件。根据2017年发布的《汽车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提出,要针对产业短板,重点突破车用传感器、车载芯片等高端零部件,逐步推进智慧网联汽车技术创新,着力推动关键零部件研发,重点支持传感器、控制芯片、北斗高精度定位、车载终端、操作系统等核心技术研发及产业化。
国内汽车市场的加速增长,将促进从汽车生产到汽车后市场服务的全面升级。市场将寻求高品质高性能的润滑油产品,这也进ー步刺激了润滑油市场需求,推动润滑油行业进步。中国车企自主研发能力不断提升,也意味着对美国生产零部件的依赖性逐步降低,从而对润滑油产品的性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汽车行业与润滑油行业密切相关,相辅相成,贸易战在为汽车行业创造契机的同时,也为润滑油行业成长提供了跳板。
汽车行业借势贸易战成长的同时,也面临随之而来的弊端。长远来看,作为全球两大汽车市场,贸易战激化很可能阻碍全球汽车行业发展。并且,贸易战严重影响了中美双方在前沿技术领域的交流与合作。中美双方在包括自动化、智联化、电动化方面都各有优势,贸易战使得信息互通受阻。此外,中国自主研发能力仍需进一步增强,一时之间难以实现“自给自足”,随之而来的是核心零部件价格上涨,汽车行业竞争力下降。这也将间接导致润滑油需求量的萎缩,不利于润滑油行业的长远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