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产业与经济>产业动态>正文

中国荣登2024新兴亚洲制造业指数榜首

2024-06-05 China Briefing

Dezan Shira & Associates近期发布的《2024新兴亚洲制造业指数》(EAMI 2024)报告显示,中国在亚太地区八个新兴国家中居首位。这八个新兴国家是中国、印度、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菲律宾、泰国、越南和孟加拉国,共同引领亚太地区的经济增长和发展。

2024新兴亚洲制造业指数》

2024新兴亚洲制造业指数》旨在评估增长风险,衡量新兴国家的发展潜力,并找出影响当前制造业格局的具体因素。

报告从不同维度分析了48个因素,并将这些参与归到8个核心标准(经济、政治风险、营商环境、国际贸易、税收政策、基础设施、劳动力和创新)。

中国为何位居榜首

中国被誉为“世界工厂”,自2010年起已连续14年蝉联全球最大制造业国家,拥有强大的工业实力和产能,其制造业产出约占全球总量的三分之一。

在全球地缘政治和其他新兴经济体竞争的背景下,中国制造业仍继续蓬勃发展。2023年,中国制造业增加值高达5.57万亿美元,占国内生产总值的31.7%

在政策和监管激励措施、不断扩大的贸易网络、成熟的基础设施和熟练劳动力等的支持下,中国制造业不断推动创新,帮助中国保持“制造业主导国”的地位。本质上,“中国+1”战略涉及供应链重组和风险分散,但并非完全脱离中国市场。

主要优势和挑战

尽管近年来跨国企业面临经济波动和挑战,但中国在疫情后坚持走经济复苏道路。

一些企业正在探索回流、近岸外包或通过将资本转移到其他地方等方式,实现全球业务的多元化,而在中国已经建立广泛业务的企业则致力于中长期发展。主要原因在于许多企业家认识到,中国不断涌现的机遇和激励措施有利于企业发展,从而将中国市场定位为其更广泛的亚洲投资战略的核心基础。

然而,在当前波动性、不确定性、复杂性和模糊性(VUCA)增加的阶段,亚洲新兴国家面临着各种挑战。就中国而言,劳动力成本不断上升,知识产权问题也依然存在,应对复杂的监管环境对于新投资者而言也可能是一项艰巨的任务。

此外,疫情、中美贸易战以及近期全球冲突爆发后的经验表明,对中国或任何一个市场的过度依赖都将使企业面临供应链中断的风险。另外,气候行动和脱碳目标已将环境和可持续性问题推到了政府和股东议程的更高位置,这可能会因监管监督和 ESG 报告义务而增加运营复杂性,从而增加成本。前往中国投资的其他挑战还包括语言和文化障碍、与国内企业公平竞争的机会、以及质量控制问题。

总体而言,虽然中国在市场规模、熟练劳动力和基础设施方面仍然具有吸引力,但仔细评估各种利弊对于明智的决策和商业成功至关重要。

EAMI 2024主要发现

在八个主要领域中,中国在创新、基础设施、国际贸易、政治风险等方面排名考前,但在经济、劳动力、税收政策、营商环境等方面落后。

基础设施(第一名)

基础设施标准主要衡量整体质量。其标准考虑了各种基础设施参数,例如能源成本(每个国家为支持制造业而提供的电价等)、基础设施投资(政府在基础设施上的投资占GDP的百分比等)、水资源可用性和国际货运成本等。

中国凭借其在能源供应、基础设施投资、基础设施质量和互联网速度方面的优异表现,在该参数中排名第一。然而,在水供应和成本、燃气、燃料费用等方面仍有改进空间。

Dezan Shira & Associates 国际业务咨询高级助理Bruno Hernandez表示,“中国在基础设施领域占据主导地位,拥有亚洲地区最大的港口、机场、领先的公路网络和最快的高速铁路。中国的战略基础设施投资为制造商提供了可靠性和效率。”

创新(第一名)

创新标准衡量的是每个国家具体的创新表现。该参数包含两个主要参数:研发支出、创新/技术准入。

中国在创新方面名列前茅。1991年至2018年间,中国的研发支出增长了35倍以上。这一显著增长使中国成为创新强国,吸引了大量国际投资者的外国直接投资。

Dezan Shira & Associates 国际业务咨询高级助理Ines Liu表示,“鉴于中国作为创新强国的地位,以及在多个行业进行大量研发投入,本次排名中的其他七个国家在创新方面均无法超越中国。”

国际贸易(第二名)

国际贸易可深入了解每个经济体的国际贸易开放程度。该参数全面评估每个国家的总体贸易流量、贸易壁垒的限制程度,以及每个国家主要行业的国内供应商。

中国在该参数中排名第二,仅次于越南。其在贸易平衡、海关设施、自由贸易一体化和国内供应商方面表现优异。然而,其排名受到贸易开放程度的轻微影响。

此外,与越南相比,中国虽然加入了九个“重要”自由贸易协定中的七个,但缺乏与英国和欧盟的自由贸易协定,这意味着其尚未达到与越南相同的自由贸易水平。

Dezan Shira & Associates 商业智能主管 Pritesh Samuel称,“由于众多行业严重依赖中国提供特定零部件和资源,因此在该指数中,任何国家都不可能在国内供应商方面超越中国,这给寻找替代品带来了挑战。”

政治风险(第三名)

政治风险标准全面评估了一个国家的政府和监管稳定性。

中国在该参数中排名第三,仅次于马来西亚和越南。该国通过复杂而多方面的政策体系保持了高度的政治稳定。然而,其排名受到高度限制的监管框架和审查制度的影响。

经济(第四名)

经济指标涵盖经济增长和通货膨胀等参数,评估总体经济形势,重点关注稳定性、韧性和增长潜力。

在这八个国家中,中国在经济韧性方面排名第二,仅次于孟加拉国。在面对新冠疫情时,中国出色的应对大大减少了死亡人数,帮助其稳定了经济。在后疫情时代,中国协调促进经济复苏。2023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增长5.2%,实现了既定目标。

然而,中国的经济排名受到债务问题和制造业增长潜力的影响,导致中国在该指标下位居第四。

税收政策(第四名)

税收政策标准衡量各经济体针对制造业的税收优惠。关键参数包括企业税率和制造商税收优惠。

中国在该参数上排名第四,仅次于泰国、越南和马来西亚。

劳动力(第七位)

劳动力标准衡量劳动力的当前状况。相应参数包括人口规模、人口增长、平均年龄、最低工资和平均工资。这些因素在确定具有成本效益的劳动力市场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

中国在该参数中排名第七,仅高于泰国。尽管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之一,为庞大的劳动力提供了多样化的机会,但目前的人口增长却微乎其微。此外,人口老龄化的出现(平均年龄为39岁)也带来了挑战,尤其是对制造商而言,因为较高的平均年龄可能与最佳劳动力群体不符。

此外,劳动力成本上升影响了中国对制造业投资者的吸引力,但其较高的劳动生产率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这种担忧。

营商环境(第八名)

营商环境指标评估了对经济体的具体限制、监管框架和经营条件。

中国在该项指标中排名第八。尽管在总体商业环境、知识产权保护和聘用外籍员工的便利性方面排名靠前,但在最低平均制造资本、公司设立所需的平均时间以及对外商直接投资(FDI)行业限制等因素的影响下,中国的最终排名跌倒最末。


关键词: 制造业   指数   中国   亚洲   新兴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