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产业与经济>产业动态>正文

2024~2025中国制造业追踪

2024-12-06 China Briefing

制造业是中国经济的基石,也是支撑世界经济的重要产业。从全球来看,中国的制造实力更为明显。到2023年,中国制造业增加值占全球比重达到30%左右,世界制造业强国地位进一步巩固。这一巨大贡献凸显了该行业在全球供应链中的关键作用,影响着从消费电子产品到重型机械的一切领域。

在China Briefing发布的《2024-25制造业追踪》中,提供了有关中国制造业的最新数据和信息,以帮助外国投资者和分析师及时了解影响这个庞大行业的最新经济指标、资源和政策。

制造业GDP

尽管过去几十年制造业在经济中的比重稳步下降,但它仍然是对经济增长贡献最大的部门,一直占中国GDP总量的四分之一以上。2024年前三季度,制造业GDP达到32.09万亿元人民币(4.49万亿美元),比2023年同期增长10.6%,占GDP总量的39.0%左右。

制造业附加值

根据国家统计局的定义,工业增加值增长率,即工业增长率,是反映一定时期内工业生产量变化程度的指标。工业增加值增长涵盖三大领域:采矿业、制造业以及公用事业和资源供应。因此,制造业增加值增长率仅是制造业内生产量的一个指标。

该指标可以用来判断工业经济的短期走势和经济景气程度,是制定和调整经济政策、实施宏观调控的重要参考和依据。除8月份外,2024年中国制造业增加值增速均保持在5%以上。

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

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是投资者衡量中国制造业现状的重要工具。它是根据对各行业采购经理的调查得出的制造业经济健康状况的指标。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中国制造业PMI是通过对五个分类指数进行加权计算得出的,而五个分类指数又根据其对经济的主导影响进行加权。这些指数是:

l  新订单指数,权重30%;

l  生产指数,权重为25%;

l  员工指数,加权20%;

l  供应商交货时间指数,权重为15%;和

l  原材料库存指数,权重为10%。

PMI超过50%反映行业较上月扩张,PMI低于50%反映较上月收缩(国家统计局)。

制造业出口

制造业出口可以帮助投资者了解当前对中国制造业产品的需求。当出口强劲时,通常反映出全球对中国制造商品的强劲需求。高出口水平也表明中国在国际市场上仍然具有竞争力,保持其全球制造业领导者的地位。相反,制造业出口下降可能预示着需求疲软、生产面临潜在挑战或来自其他国家的竞争加剧。这可能是投资者对该行业潜在放缓的警告信号。

根据国家统计局的规定,出口交货值是指工业企业自行出口(含出口港澳台地区)或委托外贸部门出口的产品价值,以及外商生产的产品价值。客商以来样、来料、来件、组装、补偿贸易为主。

工业出口交货值涵盖三大工业子行业的出口:采矿业、制造业以及公用事业和资源供应。

根据世界银行和中国海关总署的数据,制造业出口占中国出口总额的90%以上。2023年,中国制造业产品出口额为23.51万亿元人民币(约合3.68万亿美元),货物出口总额为23.77万亿元人民币(约合3.71万亿美元),其中制造业占比98%。在此背景下,制造业出口占整个行业出口的比重较大。这一结果主要是由于农产品出口被排除在货物贸易总额之外。

由于目前尚无制造业出口交货值的公开数据,下面是工业出口交货值来反映制造业出口情况。

固定资产投资

制造业固定资产投资(FAI)为投资者提供了对中国制造业长期信心和增长前景的宝贵见解。当企业增加对机械、基础设施和工厂扩建的投资时,这表明对未来需求的乐观态度以及对该行业增长潜力的信心。

然而,固定资产投资的下降可能预示着该行业的谨慎或不确定性,可能反映出对未来需求、盈利能力或经济状况的担忧。它们还可能反映出潜在的挑战,例如市场准入困难或监管障碍,使公司运营或扩张变得更加困难。

国家统计局将固定资产投资定义为一定时期内完成的建造和购置固定资产的总工作量以及相关费用,以货币形式表示。    

外商直接投资

制造业仍然是吸引中国外商直接投资(FDI)的主要领域,2024年前10个月吸收了FDI总额的27.7%。

FDI是国际社会对中国制造业信心的重要指标。外国直接投资的增加表明外国公司将其视为长期投资的有利可图且稳定的环境。相反,外国直接投资的下降可能表明由于成本上升、监管挑战或地缘政治紧张等因素导致信心减弱,这表明该行业存在潜在的脆弱性。

值得注意的是,外国直接投资数据可能会因某些报告月份或年份的一些大型投资项目而产生偏差。少数跨国公司的大量投资可能会对数字产生不成比例的影响,因此,外国直接投资数据并不总是反映整个行业对外国公司的可及性。

中国制造业的成本和生产要素

人工成本

近几十年来,中国的劳动力成本大幅上升,平均工资在过去十年中增加了一倍多。在包括制造业在内的大多数行业中,公共部门的年平均工资远高于私营部门。2023年,公共制造业城镇年平均工资为103,932元人民币(14,568美元),比2022年增长6.6%,而私营部门则达到71,762元人民币(10,059美元),比2022年增长6.5%。

自2013年以来,私营和非私营部门的制造业薪资年均增长率分别为9.1%和9.5%。公共部门制造业薪资从2013年的46,431元人民币(6,493美元)上涨至2023年的103,932元人民币(14,568美元),而私营部门制造业工资则从人民币32,035元上涨(4,479美元)至71,762元人民币(10,059美元)。

中国还继续提高最低工资标准,不同省市的最低工资标准有所不同。截至2024年8月15日,上海的月最低工资最高,为每月2,690元人民币(370美元)。北京的小时最低工资最高,为每小时26.4元人民币(3.7美元)。

中国制造业集群

中国拥有2000多个产业集群,企业和产业在这些地区进行整合,促进合作和竞争。这些集群通常专注于电子、纺织、汽车制造或航空等专业领域。这些企业的邻近性可以实现高效的供应链整合、降低成本并提高响应能力。

大多数位于东部和中部省份的经济中心,全国不同产业部门的分布往往与各地区的自然资源、传统产业、劳动力和生产成本有关。但随着新技术和先进制造业的出现,在中央和地方政府的共同努力下,西部和北部省份开始培育以现代产业为主的新型产业集群。



关键词: 中国制造业   数据   信息   投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