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差距正在威胁美国制造业
2025-07-02 Integris美国制造业正迎来关键转折点:产业回流加速推进,联邦资金大量涌入,消费者对“美国制造”产品的兴趣也显著回升。但现行关税政策正对行业造成重大冲击,制造业总收入的近5%被转化为关税成本。这种财务压力凸显了对技术和IT进行战略投资以保持竞争力的重要性。
《2025美国制造业技术准备情报报告:能否引领未来?》通过全国性调研揭示了关键发现,表明许多美国工厂可能在技术上尚未做好准备以把握这一发展势头。该报告深入探讨了技术过时、网络安全薄弱和IT投资滞后等问题如何造成实际隐患——这些隐患不仅影响企业运营,更危及员工队伍稳定性和消费者信任。
这项调查收集了700名美国消费者和300名制造业从业人员的反馈,受访者涵盖从工厂经理、高管到一线工人的各个层级。调查结果显示:尽管民众支持美国制造业的意愿强烈,但许多制造商的实际准备程度与消费者的期望之间仍存在明显落差。
美国制造很重要——但这还不够
调查数据显示,36%的消费者表示只要有可能就“强烈倾向于”购买美国制造产品,另有39%表示“较为倾向”选择本土商品。这意味着近四分之三的美国消费者普遍青睐国产商品——这为美国制造商提供了显著竞争优势。
但这种支持是有条件的。有四分之一的消费者表示,他们不会为美国制造的产品支付更高的价格,而92%的消费者表示,他们最多只愿意支付10%或更低的溢价。这表明,“美国制造”确实有其价值,但这种价值只有在产品本身具有卓越的质量和价值时才会得到体现。
随着制造业岗位加速回流美国,消费者对本土制造商的技术储备普遍表示担忧。调查显示:25%的受访者将技术升级列为制造商最亟待改善的领域;在评估美国制造商为保持竞争力所进行的新技术和IT投资时,31%的消费者直言投入力度不足。值得注意的是,27%的消费者明确表示会更倾向于购买那些掌握尖端技术的制造商生产的产品。
消费者对网络安全感到担忧
在当今地缘政治环境下,网络安全已不仅是企业IT问题——更成为公众热议话题。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开始将安全性能纳入对制造商的考量标准。
调查显示,高达91%的消费者担忧网络攻击会影响美国制造商,其中30%表示“非常”或“极其”担忧。问及原因时,受访者主要提及产品安全、供应链中断及个人数据泄露风险。近半数(47%)消费者特别担忧俄罗斯或中国等外国势力可能对美国制造商发动黑客攻击或破坏活动。
这一现象与2023至2025年间美国制造业遭遇的一系列重大勒索软件攻击事件相呼应。波音、高乐氏和都乐等知名企业遭遇的网络攻击,显著提升了公众对相关运营风险和商誉风险的认知。随着此类事件的持续曝光,那些未能显著加强网络安全防护的制造商,即便未直接遭受攻击,也可能面临品牌价值受损的威胁。
员工证实技术差距存在
我们对300名制造业员工的调查印证了消费者的担忧确有依据。最引人注目的是,51%的受访员工认为美国制造商在现代化和自动化方面正落后于全球竞争对手。而在接受调查的管理层和高管中,持这一观点的比例更高,达到54%。
当被问及“贵公司在保持制造业竞争力方面面临的最大挑战是什么”时,无论是制造业管理者还是一线员工,都不约而同地将技术列为核心关切领域——从自动化到IT系统均在此列。一位经理坦言,这就像在走钢丝:“既要快速适应日新月异的技术变革,又要有效控制成本。”
仅有26%的受访者认为自家公司的技术“还算先进”,而多达67%的员工评价其技术水平仅为“一般”(42%)或“已经过时”(26%)。这一评价在不同规模的工厂和各层级员工中高度一致,表明即便是管理层人员也切身感受到了这一问题的存在。
担心网络安全的不仅仅是消费者。近一半的员工表示,他们对雇主防止网络攻击的能力“没有信心”或只有“有点信心”。四分之一的受访者表示,他们自己的公司在过去12个月中遇到过网络安全威胁或漏洞。
尽管制造商们面临着日益增长的网络安全合规要求,但许多企业往往要到迫不得已时,才愿意在IT建设上投入资金。
传统技术的隐性成本:人才流失
在制造业经理和高管中,57%的人认为成本是他们投资IT现代化和网络安全的最大障碍。但总体而言,54%的员工认为“缺乏技术技能”是改进的主要障碍之一。
培训成本和与之相关的停机时间抑制了进步。近四分之三(74%)的员工表示,他们的公司在员工培训和新技术技能提升方面没有投资(23%)或投资不足(51%)。
缺乏技术投资以及随之而来的培训导致员工流动率增加。五分之一的受访员工(21%)表示,他们的公司流失员工主要是由于技术过时或缺乏自动化。
总之,美国制造业并不缺乏社会认同,但本次调查表明:仅靠认同远远不够。消费者在期待更高标准,员工也理应获得更好保障。若想重振制造业领导地位,企业必须构建全新竞争力——不仅需要钢铁之躯,更需谋略之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