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船舶制造业绿色发展行动纲要(2024—2030年)》发布
2024-04-12 工业和信息化部船舶制造业绿色发展是全球海事工业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重要方向,是我国船舶工业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途径。为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认真落实我国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推进新型工业化的战略部署,推动国际船舶温室气体减排战略实施,加快船舶制造业绿色转型,特制定本行动纲要。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立足新发展阶段,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和服务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坚持系统观念,强化需求导向,突出场景牵引,以绿色发展为主题,以科技创新为驱动,推动总装建造模式变革,加快船舶工业产品体系、制造体系、供应链体系绿色转型,在落实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任务中培育新业态、打造新动能、锻造新优势,提升船舶全生命周期绿色低碳水平,建设优质高效的现代船舶产业体系,推进新型工业化,为制造强国、交通强国、海洋强国建设提供坚实的物质技术基础。
(二)基本原则。
——坚持战略引领。锚定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愿景,聚焦现代船舶产业体系建设目标,将绿色低碳理念全面融入行业发展战略,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充分调动企业积极性,加快推进绿色低碳转型。
——坚持创新驱动。把创新作为第一驱动力,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加快绿色产品和绿色生产关键技术攻关,强化制度创新,加快新一代信息技术与船舶工业深度融合,推动船舶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
——坚持系统观念。统筹协调,突出应用场景牵引,发挥制造企业和用户单位的双带动作用,处理好产业竞争力提升与绿色发展之间的关系,加强跨区域资源优化配置,促进产业链上下游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推进船舶设计、制造、修理、拆解全产业链绿色发展。
——坚持开放合作。深化国际交流合作,全面融入全球海事治理体系,更好利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扩大规则、标准、技术、产业开放的深度和广度,为全球船舶工业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
(三)发展目标。
——到2025年,船舶制造业绿色发展体系初步构建。绿色船舶产品供应能力进一步提升,船用替代燃料和新能源技术应用与国际同步,液化天然气(LNG)、甲醇等绿色动力船舶国际市场份额超过50%;骨干企业减污降碳工作取得明显成效,绿色制造水平有效提升,万元产值综合能耗较2020 年下降13.5%;绿色低碳标准体系进一步完善,碳足迹管理体系和绿色供应链管理体系初步建立。
——到2030年,船舶制造业绿色发展体系基本建成。绿色船舶产品形成完整谱系供应能力,绿色船舶技术具备国际先进水平,绿色船舶国际市场份额保持世界领先;骨干企业能源利用效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形成一批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绿色示范企业,全面建成绿色供应链管理体系。
二、构建绿色船舶产品体系
(四)加快形成绿色船舶谱系化供给能力。实施绿色智能船舶标准化引领工程,优化提升大型远洋船舶LNG动力船型,加快甲醇、氨动力船型研发,探索开发燃料电池等新型动力船型,形成系列化绿色船型品牌产品。推动沿海内河船舶电气化改造工程试点,积极稳妥推动具备条件的客船、货船、工程船、渔船等LNG、电池动力船型研发和示范应用,推动甲醇、氢等动力船型研发和试点,按照不同场景需求打造标准化、系列化船型。加快液氨、液氢、液态二氧化碳等新型运输船研发,加强海上浮式风电、浮式光伏、海上综合能源岛等海洋新能源装备研发应用。充分利用先进适用节能减排技术,实施传统动力船舶技术改造,有效提升现有运营船舶绿色水平。
专栏1 沿海内河船舶电气化改造工程试点
支持有条件的沿海内河重点地方先行先试,推动用户企业和链主企业牵头组建产业联盟,加快产业集聚,创新商业模式,探索利益共享运营机制,完善电动船充换电等配套设施建设和标准规范,推进绿色智能船舶便利化运营,推动高能耗高排放老旧船舶加快报废更新,新建改建电池动力等绿色智能船舶,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发展模式,由点及面带动全国沿海内河船舶电气化更新改造。
(五)全面提升船舶绿色设计能力。树立绿色产品设计理念,统筹考虑船舶产品的资源、能源、环境和产品属性,将节省资源、提高能效、降低碳排放、减少有毒有害物质使用等纳入船舶设计目标。完善绿色船舶产品设计方法,推动建立涵盖设计、制造、运营等环节的数字化协同设计体系。加强轻量化设计、模块大型化设计、无余量生产工艺和新材料应用等,优化船型、动力系统、节能技术装置等性能匹配。加强设计和制造协同仿真,探索船舶产品全生命周期仿真,提高船舶工业软件创新应用能力,从源头提升船舶制造、运营、修理、改装和拆解等环节的绿色化水平。
(六)加快绿色动力系统研发应用。实施船舶动力创新工程,提升传统燃油、LNG船用发动机效率,稳步扩大LNG船用发动机市场应用规模;推进甲醇、氨燃料等低碳零碳燃料船用发动机核心技术攻关,形成全功率谱系甲醇和氨燃料发动机研制能力,实现规模示范效应;积极稳妥扩大燃料电池、动力电池在船舶的应用范围;兼顾液化石油气(LPG)、生物柴油、乙醇等燃料船用发动机发展,开展氢燃料船用发动机技术研发,满足航运市场多元化绿色低碳发展需求。加快新能源燃料供给系统、尾气后处理系统、污染物排放监控系统等研发应用。
更多内容见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