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国机械史

抗战时期沦陷区的机械工业

2019年05月      《中国机械史-图志卷》

抗战初期,沿海省市机械工业遭到巨大损失。如上海,1937年“七七”事变之初,有民办机械厂570家,“八•一三”战争爆发后,除内迁66家外,直接毁于炮火的360家,设在浦东、杨树浦的船舶修造厂,全被日军占领,设在租界内的百余家机械厂生产全部停顿。嗣后租界内的机械工业陆续恢复生产并发展至784家。但1941年12月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日军占领上海租界,强行征购物资和装备,被掠夺的机床即在5000台以上,多数机械工厂陷于瘫痪。沦陷区其他省市情况类似。

关内沦陷区机械工厂,较大的多被征用生产军需用品。如上海大隆机器厂,日军改为大陆铁工厂转向军火生产;江南造船所,被日军占用,先后改名“朝日工作部江南工场”、“三菱重工业株式会社江南造船所”,加速造修军用船舰,工人最多时超过万人。

东北沦陷区,日军为将其建设成侵略战争的基地,无论是1937年关东军的满洲国“产业开发五年计划”,还是1943年的“新产业五年计划”,重点都要扩充机械工业,机床、汽车、飞机均是重点发展对象。到1940年,东北共有机械厂968家,员工44980人。有的机械工厂已扩至相当规模,如大连机械制作所,职工由战前五六百人至1945年增至6800多人,机器设备1295台,年产机、客、货车分别60辆、150辆和400辆;住友金属工业株式会社奉天工场,1944年有职工2072人,拥有4000t锻造液压机、30t平炉(3座)和4m立车等重型设备。可惜在东北光复后,苏军于1945年9月至1946年3月将东北机器设备拆走,按“二战”前币值约20亿美元。致使新中国成立后我国重建东北机械工业基本上从零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