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机械简史

机械简史-公元19世纪

2018年11月      中国机械工程学会

1801年

勒邦[法]取得一种内燃机专利  法国的勒邦将爆燃室放在汽缸外面,在爆燃室中产生的气体通过阀门进入汽缸做功。

艾特魏因[德]出版《力学和水力学手册》  德国水力学家艾特魏因的《力学和水力学手册》(HandbllchderMechanikundderHydrqulik)一书,对复式管道中的水流、喷射流的运动及其对表面的冲击,当水轮的圆周速度达到水流速度的一半时水轮具有最大效能等问题作了精辟的阐述。

1802年

布鲁内尔[英],莫兹利[英]设计大量生产方式  英国法裔工程师布鲁内尔和英国发明家莫兹利设计大量生产方式。大量生产是指将复杂的操作分解,用各种专用机械加工的生产方式。布鲁内尔为了给帆船制作滑轮,设计了一种大量生产方式。英国技师莫兹利按这一设计,布置了45台进行单一加工的设备进行顺序加工,工效提高10倍。

布鲁内尔[英]研制木滑轮组自动生产线  布鲁内尔设计制造出生产木滑轮组的自动线。他采用了32马力蒸汽机驱动44种不同的机械,将木材沿长度横向切割、剥(树)皮、钻孔、打榫、开槽等。使用这组设备只需10个非熟练工人即可代替110个熟练工人的劳动,每年可生产13万个滑轮组。

1804年

沃尔夫[英]制成复式(二级膨胀)发动机  英国的沃尔夫制成的这种发动机与瓦特的发动机相比,结构较复杂,成本稍高,但大约可节约50%的燃料,由此使其在燃料费用很高的欧洲大陆得以普及。二级膨胀发动机又称作“沃尔夫发动机”。4

1805年

默里[英]制作“可搬动的蒸汽机”(萨伊多列维引擎)  当时的蒸汽机的横梁在上方,重心过高,英国技师默里制作萨伊多列维引擎(side-leverengine)把横梁设在汽缸两侧。这种蒸汽机本来是应船舶或蒸汽机车需要低重心的小型发动机而出现的,但在陆地上使用的发动机中亦开始设计不受安装场所限制的蒸汽机。

1807年

莫兹利[英]制作台式蒸汽机  这是一种没有摇杆的蒸汽机。活塞和曲轴直接相连,并装有大型惰性轮,由于比带摇杆的蒸汽机所占的空间小,因此非常普及。

杨[英]著《自然哲学和机械工艺讲义》  英国物理学家托马斯·杨在《自然哲学和机械工艺讲义》中,提出了材料的弹性模量定义,现称杨氏弹性模量。此概念的引入对材料科学发展有重要作用。

1809年

中国第一部钟表专著成书  中国清朝钟表师徐朝俊写成了《自鸣钟表图说》一书,全书共分钟表图说、钟表名目等10个方面,并附有50余幅机械零件图,是中国第一部钟表技术专著。

索默林[德]组装电报机  德国的索默林应用电流对水的分解而组装了电报机。这是一种把和字母字数一样多的线头做电极,各自浸入同等数量的注入水的玻璃管中组成的。各电极通以电流时,根据在玻璃管中产生的水泡可以看出字母顺序来,由此而读出电报文字。

1810年

杜兰德[英]取得镀锡薄板专利  英国的杜兰德设计出镀锡槽,发明了镀锡薄板(俗称马口铁),然后用镀锡薄板封装罐头,并申请了专利。

1811年

布伦金索普[英]取得与齿轨啮合的带齿车轮的蒸汽机车专利  早在1803年特里维西克已经证明蒸汽机车的平滑车轮与平滑轨道间的磨擦,能充分地保证列车的运动。但这一事实被人们遗忘,1811年英国工程师布伦金索普制作了带有特殊齿的轨道及能与其啮合的带齿车轮的机车,认为这样轮就不会空转了。车轮虽然不会空转但由此引起的低速度(每小时6公里以内)、价格昂贵、噪声以及易损坏等,虽然有一台在矿山上实际应用,但未能普及。

1813年

特里维西克[英]发明最早的机械凿岩机

1820年

塞歇尔[英]提出以煤气为燃料的内燃机报告  这种内燃机的工作原理是利用爆发后的真空构成动力。塞歇尔曾在实验室里试运转成功,获得每分钟60转的转速。1833年出现“爆燃”发动机,它是直接利用燃气压力推动活塞动作,从此结束了真空机的历史。在内燃机的技术发展过程中,从燃料的化学能转化为机械功的方式上追踪,可分为自真空机到爆发机、压缩机、二冲程及四冲程点燃机、二冲程及四冲程压燃机等阶段。

汉考克[英]制造塑炼机  橡胶的使用可追溯到16世纪初,当时南美洲土著人用橡胶树的乳状胶液制成家用物品。据说西班牙移民在1615年就已用橡胶来制作士兵的防雨斗篷。英国发明家汉考克设想将橡胶切成碎削用压力使其固结,与此而设计制造了塑炼机,该机器可将橡胶加工成圆柱形,通过压铁制模子中挤压这种圆柱形橡胶,从而得到不同大小的橡交块,再按需要切开,用于制造多种物品。塑炼机的出现标志着橡胶生产的开端。

1821年

法拉第[英]研制成电力和磁力转换成连续机械运动的模型  法拉第受丹麦物理学家奥斯特揭示电和磁的关系启发,设计出使磁铁围绕导线和使导线围绕磁铁转动的装置。他在《电学的实验研究》中描述:在一个长约6英寸、宽约3英寸的水平台上,装有6英寸高的铜支架,其中安装有导线轨道,左端的导线固定,右端则装有可自由移动的导体。在固定导线一方,有一个装有水银的玻璃杯,杯中装有可自由移动的磁极,杯底的铜柱连接电源;在自由移动导体的一方则有一个稍浅的水银杯,中间固定一只磁极,杯底亦有导线与水银连通。通过10组伽伐尼电池,便能使左端可自由移动的磁极和右端可自由移动的导体获得足够的力量,产生快速旋转。这是一种用化学电源驱动的近代电动机的雏型。

1824年

卡诺[法]的《关于火动力和适于发展这种动力的机器之思考》出版  法国军官萨迪·卡诺出版开拓性的热力学研究著作《关于火动力和适于发展这种动力的机器之思考》,其中解释了蒸汽机动力来源于锅炉与冷凝器之间的温度差,提出了著名的“卡诺循环”来描述热和机械运动的相互转换。

1826年

泰勒-马蒂诺公司制造最早的卧式蒸汽机  英国伦敦的泰勒-马蒂诺公司(Taylor & Martineau)制造了最早的一种卧式蒸汽机,在1826年出版的一幅版画中展示了这台蒸汽机。该机的汽缸水平地安装在两个铸铁侧架之间,这两个侧架还支承着曲轴轴承以及为十字头上的滚轴而设置的导槽,水平的活塞阀和凝汽器均位于汽缸下方。

1827年

富尔内隆[法]制造反冲式水力涡轮机  法国工程师富尔内隆制成的涡轮机,可以在落差5米的情况下运转,它依靠水的流速变化而导致水流量变化为动力源,功率达200马力以上,在世界各地得到推广作用。富尔内隆的老师布尔丹给这种利用水流动能和压力能的新式水车命名为涡轮机,以区别已普遍应用的水车。

彭赛列[法]发表论文《论曲面轮叶式水轮机》  法国力学家、工程师彭赛列在该文中描述了他对具有曲面轮叶的新型下击式水轮机所做的实验。他发现曲面轮叶能够不受冲击地接受水流,并且以很低的速度把水排出去,使水轮机的效率从原来的25%提高到60%以上。他还于1838年建立了一个精确的水轮机理论。

1833年

赖特[英]设计爆燃式内燃机  英国物理学家赖特提出“爆燃”式内燃机设计方案,即通过煤气和空气混合使其爆燃,直接利用燃烧气体的压力推动活塞做功。

奥蒂斯[美]设计制造单斗挖掘机  美国费城的铁路工程承包商奥蒂斯设计并制造了第一台用蒸汽机驱动、铁木混合结构、半回转、轨行式的单斗挖掘机,生产效率为每小时35立方米,由于经济性差而没有广泛应用。英国建成饼干自动输送生产线该生产线采用机器和面,用滚筒将面团碾开铺在面板上切割成形,然后由蒸汽机驱动的滚筒运输机送入炉内烘烤。同时另一部分空板被滚筒送回到和面桌上,继续进行上述过程。但炉温仍需有经验的师傅控制。

巴贝奇[英]提出分析机的设计构想  英国科学家巴贝奇设计的分析机,已具备了现代通用数字计算机的所有基本部分,即存贮器、运算器、控制器和输入/输出装置。它的数轮存贮器能存贮1000个字长50位的十进制数。计算在穿孔卡片的控制下进行,并能根据中间计算结果改变运算过程,即执行现代所谓条件转移指令。

1834年

珀金斯[美],哈里森[英]制成以乙醚为工质的制冷机  美国发明家珀金斯取得依靠挥发性流体的蒸发进行制冷的专利,所生产的制冷机以乙醚为工质,依靠人力转动,可连续进行工作。显然这种制冷机只能在非常有限的温度范围内获取低温。英国发明家哈里森改进了珀金斯的制冷机,1851年为一家酿酒厂安装了一台制冷机。

惠特沃斯[英]制成准确测量长度的测长机  英国机械工程师惠特沃斯的这种测长机误差为万分之一英寸,其原理和千分尺相同,使用时转动分度板,用出入螺钉夹住工件,游尺读出分度板上的分度。这种方法作为准确测量长度的方法应用至今。

1837年

莫尔斯[美]发明电报机  美国画家、发明家莫尔斯发明的这种电报机由亨利的电磁铁、韦尔的记录器以及复写记录的钢笔组成,发报端是经韦尔改革的莫尔斯的打字机以及盖勒改革过的亨利电池装置构成。它把以长短电流脉冲形式出现的电码馈入导线,在接收端电流脉冲冲击电报装置中的电磁铁,使笔尖断续地压在不断移动的纸带上,将电码记录下来。1838年,莫尔斯又发明了一种用点划代表字母和数字的一套符号——莫尔斯电码,代替了26个字母符号,简化了电报系统。电报机制成后,在纽约进行了非公开试验,然后向国会提出由政府出钱架设电报的意愿,国会未予确认,莫尔斯继续努力于1843年3月得到国会的承认,第二年5月在华盛顿公开试验成功。

1841年

惠特沃斯[英]设定螺纹标准,推进工件的精确测量  英国工程师惠特沃斯提出螺纹的标准尺寸为顶角55°,牙谷和牙角为统一的圆形。螺纹标准的确定给当时的英国机床工业带来了巨大的影响,促进了互换式生产方法的采用。1849年,惠特沃斯按照自己的理论改进了瓦特的千分尺,制成了精确测量工件尺寸的测长器。19世纪下半叶,他将标准化和精度引入整个机器制造业,被迅速推广到世界各地,为英国铁路装设臂板信号机英国在伦敦克洛顿铁路纽克罗斯车站上装设了世界上第一架臂板信号机。1904年,美国在东波士顿隧道里安装世界第一架近射程的色灯信号机。铁路信号机用臂或灯光的颜色、形状、数目、位置等向机车司机指示运行条件和行车设备状况,这对于保证行车安全,提高行车效率具有重要作用。

1842年

内史密斯[英]发明的蒸汽锤获专利  1839年,英国造船技师布鲁内尔在建造大不列颠号轮船时,外轮的巨大的轴无法加工,苏格兰技师内史密斯发明了蒸汽锤可以解决这一问题,这种蒸汽锤能锻造大型锻件,1842年获得专利,但布鲁内尔改变了设计而未使用蒸汽锤。1843年他又制成蒸汽打桩机。19世纪中叶水压机用于锻造,19世纪末叶出现了以电为动力的机械压力机和空气锤,并获得迅速发展。

龚振麟[中]的《铸炮铁模图说》刊印  晚清造船专家、台州知府龚振麟的《铸炮铁模图说》,详述由泥范翻铸铁模,再由铁模铸制铁炮的工艺过程和有关技术措施。

1846年

福韦勒[法]采用空心钻管钻井  1846年7月,福韦勒在佩皮尼昂采用空心钻管钻掘了一口550英尺深的井,这种钻井法让他能把水通过钻管向下压到钻头,当水沿着管子上升时,便夹带着钻下来的东西,将它们从孔中排出来。后来石油工业中普遍采用了这种排水钻井法,用这种钻井法获得了每小时3英尺的平均钻井速度。

1848年

德国发明万能轧机  它由一组成对的水平辊和立辊组成,所有轧辊都由动力传动。万能轧机主要用于轧制板坯或扁钢。

1850年

沃辛顿[美]发明活塞泵  1689年,法国巴本发明了具有四叶片叶轮的蜗壳式离心泵。1754年,瑞士数学家欧拉提出了叶轮式水力机械的基本方程式,由此奠定了离心泵设计的理论基础。1818年,在美国出现了具有经向直叶片,半开式双级叶轮和螺壳的“马萨诸塞”离心泵;1840—1850年,美国的沃辛顿发明了由蒸汽直接作用的活塞泵,标志着现代活塞泵的形成;1851—1875年,又发明了带有导叶的多级离心泵。

劳伦斯[英]发明冷冻奶装置  美国人劳伦斯将冷冻奶装置固定在奶制品车间的墙壁上,其下放置一搅奶器。鲜奶倒入一漏斗中,然后令其通过由蛇形立管构成的制冷区,蛇形管内自下而上流动着冷水,而鲜奶则从上顺着管壁流下,上升的冷水和下降的鲜奶之间进行热交换,最后鲜奶落入搅拌器时已降至6℃。该发明是奶业的一次重要技术突破,因刚挤出的鲜奶温度(牛的体温达38.5℃)非常适宜细菌繁殖,故迅速冷却鲜奶是贮存运输的首要步骤,也是奶制品工业发展初期必不可少的措施。

1851年

格温[英],阿波尔德[英]发明离心泵  与当时已有的往复泵相比,格温、阿波尔德发明的离心泵不使用活动阀门,因而能提供稳定的输出流量。在离心泵中没有反向运动,但必须具有很高的旋转速度。离心泵的优点是它的效率比较高,但水排入叶轮眼后须进入小室再排出,这样就把部分能量变为冲击热以及涡流形成的热而浪费掉。该离心泵曾在万国博览会展出。

1853年

汤姆生[英]进行喷射泵的实验  喷射流体时流体就会带动其周围的液体在喷嘴后面产生低压,这样在吸水管内就会产生足以使水从集水池内上升的力,这就是喷射原理。汤姆生把这一原理用于实际工程上,对这种喷射泵进行了多次实验,于1853年向皇家协会做了报告。

1854年

埃贝尔[法]展出均匀搅拌材料的机械  法国兰斯的埃贝尔发明的立式用马驱动的搅拌机械,在巴黎展览会上展出,主要应用在制陶业的材料搅拌方面。翌年,德国的施里凯森制造出更为实用的螺旋式搅拌机。以后施里凯森多次改进,将立式改为卧式,到1874年又在搅拌机上加上滚棒和供水窗口,使搅拌机日趋完善。

1856年

布莱克[美]发明爪式破碎机  布莱克发明的这种破碎机,有楔形的口,周围有两个爪,其中一个爪的上侧面固定在水平轴上,并依靠肘节杆齿轮进行移动;另一个爪则是固定的。破碎机口下部的孔可以利用楔子进行调整。这种机器的使用,用机械方法破碎陶瓷原料成为可能。1858年,布莱克又发明了破碎岩石的颚式破碎机。

卡尔松德[典]建造三辊立式轧机卡  尔松德在瑞典的穆塔拉建造三辊立式轧机,该机在第一对轧辊的上辊上方放置第三个轧辊,无需让发动机反转即可使铁板反方向再次通过轧辊。劳斯于1862年在英国的伯明翰建造了这种轧机。大约在同一时期,出现了由若干个轧辊组成的连续轧机。

戴斯[法]取得榨油浸出器专利  1843年欧洲有人利用二氧化硫作溶剂浸出橄榄皮油。1856年法国人戴斯应用间歇式单缸浸出器取得专利,并于1870年建立浸出油厂,1900年进一步研制成多缸组成浸出工艺。

1857年

登纳姆[英]获得自动售邮票机专利  英国人登纳姆发明的这种机器,只要把一个一便士的硬币顺着斜槽滚下,便会触动一个弹簧,使其推出一张邮票来。

1859年

勒努瓦[比]发明实用二冲程煤气内燃机  勒努瓦设计靠煤气和空气混合的爆发来运行的发动机,其结构与卧式双作用式蒸汽机相似,具有一个汽缸、一个活塞、一根连杆和一个飞轮。它与蒸汽机的不同之处仅在于用燃气代替蒸汽,当活塞到达中间位置时,蓄电池和感应圈便提供必要的高强度电火花点燃混合气体。当活塞返回时,废气被排除,在活塞另一边新充入的煤气和空气则被点燃,故该发动机是双作用式的。这种发动机沿用了蒸汽机上所用的滑阀,并且水冷。勒努瓦在发明后第二年便将它装上一辆运输车,成为世界上第一台用内燃机驱动的“不用马拉的车辆”,后又将其装在轮船上作为动力。由于该发动机没有压缩过程,热效率仅为4%,每马力小时耗用煤气为100立方英尺,比同样功率的蒸汽机运行费用高。但运转稳定。1865年,法国和英国分别生产400台和100台,德国生产300~400台,小型的每台为0.5~3马力,大型的每台为6~20马力。

1859年

兰金[英]的《蒸汽机及其它原动机手册》出版,提出“兰金循环”

1862年

德罗沙斯[法]提出内燃机四冲程循环理论  法国工程师德罗沙斯提出内燃机四冲程原理获得专利,他提出著名的等容燃烧四冲程循环:进气、压缩、燃烧膨胀、排气。从而使燃气发动机进入一个重要阶段。但他一直没有制造出样机,1876年德国的奥托研制成四冲程煤气内燃机。

徐寿[中],华蘅芳[中]试制蒸汽机  清末科学家、中国近代化学的启蒙者徐寿、清末数学家华蘅芳在安徽省安庆军械所任职时,制成中国第一台蒸汽机,该机气缸直径为1.7英寸,转速为每分钟240转。

吉拉尔[法]发明液体静压轴承  法国的吉拉尔发明的液体静压轴承是靠外部供给压力油,在轴承内建立静压承载油膜以实现液体润滑的滑动轴承。由于其从起动到停止始终在液体润滑下工作,几乎没有磨损,使用寿命长,起动功率小,在极低的速度下也能应用,其摩擦系数可小至1/500。

1863年

索斯渥克铸造机械公司[美]制造波特-艾伦蒸汽机  美国费城的索斯渥克铸造机械公司(SouthwarkFoundry&MachineCompany)制造了由波特设计的波特–艾伦(Porter-Allen)蒸汽机,它装有一个悬垂的汽缸,以350转每分的较高速运转,能产生约168马力的功率。

1864年

洛斯[法]提出小直径工作辊配以大直径支承辊的轧机设计方案  法国机械师洛斯设计的三辊式轧机,采用一个小直径的轧辊和大直径的上轧辊和下轧辊,其优点是在不必提高驱动功率的条件下可以防止支承辊的挠曲。这种三辊式轧机在19世纪后期得到广泛应用。

赛勒[美]提出螺纹标准  赛勒一生致力于机械技术的发明与革新,其工厂生产主要生产机床、机车车轮。为了大批量生产的需要,赛勒设计了有别于英国采用的螺纹标准(英制),规定螺纹剖面为顶角60度的等腰三角形,在螺纹顶部和底部各为高的1/8处切为平面。他不仅规定了螺纹的尺寸,还规定了螺栓的头部标准形状、螺母的标准形状。塞勒在富兰克林协会主办的杂志上发表有关新螺纹的论文,阐明为了今后机床工业的发展,必须确立标准螺纹的尺寸,这就是后来的公制螺纹。

1865年

李鸿章[中]创办金陵机械制造局

1866年

中国最早的私营机器制造厂“发昌机器厂”成立

1866年

左宗棠创办福州船政局 晚清重臣,军事家、政治家、洋务派首领之一左宗棠创办福州船政局。福州船政局是晚清政府经营的制造兵船、炮舰的新163式造船企业。亦称马尾船政局。1866年左宗棠任闽浙总督时创建,稍后由沈葆桢主持,任用法国人日意格、德克碑为正副监督,总揽一切船政事务。船政局主要由铁厂、船厂和船政学堂三部分组成。1869年6月10日,船局制造的第一艘轮船“万年青”号下水。船政学堂(求是堂艺局)设制造、航海两班,要求学员分别达到能按图造船和任船长的能力,并派员留学英、法,学习驾驶和造船技术。

1867年

奥托[德],兰根[德]设计出改进型立式燃气内燃机  德国人奥托与德国工业家兰根合作,成立奥托公司后,创制成一台改进型立式煤气内燃机,1867年获巴黎世界博览会金质奖章,其原理与勒努瓦的卧式燃气内燃相同,均为二冲程内燃机。在动力发展史上,煤气内燃机是继纽可门蒸汽机之后的先进发动机,它比蒸汽机装置简单,热效率高。由于煤炭易被制成煤气燃料,因而煤气机被广泛用于工厂动力机和发电厂的原动机。在19世纪中后期是煤气机的全盛期,随后被效率更高的汽油机所代替。

巴布科克[美],威尔科克斯[美]发明自然循环水管锅炉  锅炉的发展与蒸汽机的进步紧密相关,早期的锅炉因为压力要求不高,通常是用轧制的熟铁板铆制而成。1859年,美国的哈里森设计分节锅炉,它是由熟铁联结杆结合在一起的几排倾斜的中空铸铁管组成,虽然能提高蒸汽的压力,但遇到了材料差异膨胀的这一难题。1865年,英国的特威贝尔在锅炉中装有一些稍倾斜于水平面的熟铁管,但是清理却发生了困难。美国的巴尔科克和威尔科克斯采用便于清理的直管,直管的每一端装有铸铁联管箱,此联管箱与上面的汽水包相联。这种易于清扫的自然循环水管式锅炉,由于使用安全、结构可靠而发展为后来锅炉的标准型,称之为巴尔科克–威尔科克斯锅炉。同年,两人合作创办公司生产锅炉,行销全球。19世纪末期,这种典型的锅炉每小时能产生12000磅、压力为160磅/平方英寸的蒸汽,足以满足发电站对蒸汽的要求,并被广泛使用在舰船上。美国第一台洗衣机诞生这台洗衣机是使用机械方式来搅动浸泡在洗涤液中的衣物,从而达到清洁衣物的目的。

上海江南制造局设翻译馆  上海江南制造局设翻译馆聘英人伟烈亚力、英国人傅兰雅和玛高温任口译,中国近代科学的启蒙者徐寿、徐建寅父子和华蘅芳任笔述。该馆早期译有《汽机发轫》《汽机问答》《运规约指》《泰西采煤图说》等工程技术书。

左宗棠[中]创办马尾船政学堂(求是堂艺局)  晚清重臣,军事家、政治家、洋务派首领左宗棠1866年创办福州船政局并设船政学堂“求是堂艺局”,1867年1月6日在马尾开学,通常称马尾船政学堂。它分为前学堂和后学堂。前学堂聘法国人用法语教授制造,后学堂聘英国人用英语教授驾驶。学业完成后分别到法、英留学。

巴黎开始用管道风动装置传送邮件

1871年

布拉泽胡德[英]获得新型蒸汽机专利  英国的布拉泽胡德获专利的新型蒸汽机,是供直接驱动机械用的,其速度比原先使用过的速度要高得多。它有三个以辐射状固定在一个垂直平面内的汽缸,每个汽缸之间的夹角为120°。

林德[德]在慕尼黑啤酒厂安装工业制冷系统  德国制冷工程师林德在慕尼黑啤酒厂安装工业制冷系统,1879年,林德把这种系统改造成一种小型的家用制冷系统。

韦纳姆[英]建成低速风洞  英国人韦纳姆建成的低速风洞是世界上第一座风洞,是研究物体空气动力特性的主要实验设备之一。

1872年

李鸿章[中]创办轮船招商局

澳大利亚—印度间海底电报电缆接通

1873年

亨泽[德]发明用马铃薯制酒精用的高压蒸汽锅炉

冷冻装置又使蒸发的氨重新液化,依次反复循环。这种氨冷冻机很快得到商业应用,在制冰和食品冷藏冷冻行业中得以推广。1879年,林德把这种系统改造成一种小型的家用制冷系统。英国建成驼峰调车场实施调车控制英国在利物浦建成世界上第一个驼峰调车场,实行了驼峰调车控制。1891年,美国开始把转辙机用于操纵驼峰调车场的道岔,以加快道岔转换,实施控制。

1876年

奥托[德]创制四冲程往复活塞式内燃机(煤气机)  1876年,奥托偶然看到德罗沙斯于1862年提出的四冲程循环理论,受到很大启发,潜心钻研,年底造出了一台以四冲程理论为依据的燃气内燃机。他第一次发现,利用飞轮的惯性可以使四冲程自动实现循环往复,将德罗沙斯的理论付诸实践,使燃气内燃机的热效率一下提高到14%。1878年,奥托开始成批生产卧式燃气内燃机。由于这种内燃机的优越性,仅几年时间,德国奥托-兰根公司就制造了35000台内燃机安装在世界各地。到1880年,奥托内燃机的功率由原来的4马力提高到20马力,人们将四冲程循环习惯地视为奥托循环,而其创始人德罗沙斯往往不为人提及。1883年,奥托制造出200马力燃气内燃机,随着工作过程的改善,性能不断提高,热效率在1886年已达到15.5%,1894年更达到20%以上。在动力发展史上,燃气内燃机是继蒸汽机之后的先进发动机,它装置简单,热效率高,加之煤气易被制成燃气,石油工业的发展,使得燃气内燃机得以广泛应用。

1879年

托尔[英]进行高速条件下摩擦实验  库仑对摩擦进行过最初的系统实验,然而他的摩擦系数定得太高,法国物理学家莫林在19世纪30年代提出过批评意见,托尔受机械工程师协会(InstitutionofMechanicalEngineers)的委托,在1879年进行了“研究高速条件下的摩擦,特别是与轴承和枢轴有关的高速摩擦以及制动器的摩擦等”的实验工作之后,人们才开始怀疑库伦的数据和他的一些理论。托尔在雷诺兹的帮助下撰写了4篇报告,这些研究成为近代润滑剂试验的基础。

1881年

雷诺德[瑞]获得套筒链的专利  雷诺德把套筒装在1864年斯莱特设计的传动链条上,以提供更大的承载表面。

约1881年

格林伍德-巴特利公司制造西姆斯蒸汽机  英国利兹的格林伍德–巴特利公司(Greenwood&Batlay)制造了一台美国式的西姆斯(ArmingtonSims)蒸汽机。它是为直接驱动发电机而专门设计的,无需使用钢索或皮带来传动。由于采用了短的行程和连杆并且加固了底座,这台蒸汽机的转速达到了每分350转。该机的汽缸直径为6.5英寸,行程为8英寸,能产生18马力的指示功率。

1884年

沃特曼[美]申请自来水笔专利  美国沃特曼发明的名为“规矩”的第一支自来水笔里,墨水从笔囊到笔尖的流动是由进入毛细管中的空气控制的,用完后用滴管重新滴入墨水。后来,墨水储存在笔胆的弹性胶囊中,墨水用尽可挤压控制杆灌进墨水。

1885年

托德[英]获得卧式蒸汽机专利  托德在1885年获得的卧式蒸汽机,后被称为单向流动式蒸汽机。在这台机器中,蒸汽通过滑阀被引入到汽缸两端,并通过中部的一列排气口逸出。活塞起排气阀的作用,其长度等于行程减去汽缸的余隙部分。该机的优点是能使气缸两端保持高温,使公共的出口侧保持较低的排气温度,但制造起来很困难。在施通普夫于1908年获得了一项关于更为合适的阀动装置专利以后,才成为一种成功而又经济的蒸汽机。

1887年

特斯拉[美]取得交流感应电动机专利  弗莱彻[英]发明氧和氢混合物的焊炬装置布林兄弟于1880年发明商业制造氧的方法之后,沃伦顿的弗莱彻于1887年设计出一种使用氧和氢(或煤气)混合物的装置。这种焊炬火焰可用来熔化金属和切割钢材,直到20世纪初能够大量地供应乙炔时,这种焊炬才在气焊和气割方面得到广泛的应用。

1887年

阿什利[英]发明半自动制瓶机  英国玻璃技师阿什利发明的这种机器由两个人手工操作,每小时可生产200个瓶子。但需要人工往其锥型模里装添玻璃熔体,因此是半自动化的。

柏林纳[德]发明圆盘形留声机  德国发明家柏林纳用圆盘代替爱迪生留声机中的圆柱。圆盘由裹着蜂蜡的金属制成,唱针的震动被两面记录下来,且不用依靠切痕深度。录音完后,用酸将原型蚀刻在金属中。然后他用这个圆盘制作镀镍的“底片”,由此印刷出其他的唱盘。开始时用橡胶印制,后来用虫胶化合物印制。通常采用以78转/分的速度转动直径为10英寸的唱盘。虫胶最终被硬质橡胶或塑料所取代。

1888年

爱迪生[美]研制成摄影机和观影机  美国柯达公司研制成将卤化银感光剂涂在明胶片上的胶片和胶卷后,美国的爱迪生研制成用电动机驱动的摄影机。爱迪生为了用齿轮带动胶片运转,发明了至今还在用的两边带齿孔的胶卷。他还研制成一种可供单人观看的“观影机”,这种观影机使胶片在放大镜后面移动而形成活动画面。但由于每幅画出现的时间仅为1/700秒,亮度不足,画质较差。

1890年

中国兴建汉阳铁厂  1890年,湖广总督张之洞在汉阳设炼铁厂,大冶办铁矿。后因资金不继1896年改官督商办,并于1898年开办萍乡煤矿。汉阳铁厂拥有4座近代高炉(100吨2座,250吨2座),其技术设备各由英国和德国承造,另有8吨贝塞麦转炉2座和10吨酸性平炉1座,所炼的钢轧制成钢轨。由于酸性炼钢炉难以除磷,后于1898年将酸性炼钢炉全部拆除建4座30吨碱性平炉。1908年,汉阳铁厂、大冶铁矿、萍乡煤矿合并为汉冶萍煤铁厂矿公司,成为中国第一个钢铁联合企业,也堪称当时远东最大的钢铁联合企业。汉阳铁厂采用近代炼技术建立炼铁厂,上海江南制造局于1890年采用近代炼钢技术建成15吨平炉,可视为中国近代钢铁工业之标志。

1890年

爱迪生[美],迪克森[英]发明被称为活动物体连续摄影机的相机  美国发明家爱迪生和企业家迪克森将70厘米的伊斯曼胶卷从中间切开,在两边打上长方形小孔。这些小孔使35厘米的胶卷在过卷时保持一条直线,利用电驱动的链轮使其通过后来成为相机快门的东西。让胶卷间歇的移过此门,能得到一系列的照片。胶卷不动时,相机的快门打开拍下一张照片,当快门关闭时,胶卷就移动准备拍摄下一个画面。

勒罗依[美]研制成放映机  爱迪生获观影机专利不久后,美国人勒罗依将幻灯机与观影机相结合制成放映机,并于1894年2月5日在纽约放映了两部影片。

1892年

费罗利克[美]制造专用内燃机  美国依阿华州的约翰·费罗利克为辛辛那提市的范杜兹煤气和汽油机械公司制造了一台专用内燃机,安装在农用牵引车上,这是第一台真正实用的内燃动力拖拉机。

狄塞尔[德]取得定压加热循环内燃机的专利  德国工程师狄塞尔设计的定压加热循环又称狄塞尔循环(Dieselcycle),其过程是将空气送入气缸进行压缩,当在压缩终了时,用一台喷油泵将精确定量的少量油喷入,由于空气受压缩产生高温,燃料立刻自动着火燃烧,反应时间极短,空气压力变化极小,近于定压。狄塞尔循环应用于柴油内燃机,由于被压缩的是空气,可采用较大的压缩比,因而热效率要比奥托循环(定容加热循环)的煤气或汽油内燃机热效率高得多。

齐奥尔科夫斯基[俄]建造风洞  俄国科学家齐奥尔科夫斯基建造一系列风洞用来测量空气对运动装置的阻力,开拓了对空气动力学的研究。

1894年

吕米埃兄弟[法]研制成功活动电影机  对电影技术起了决定性作用的是法国的吕米埃兄弟,他们于1894年研制成功“活动电影机”,1895年申请专利。他们的活动电影机既是摄影机也是放映机。他们在工程师穆瓦松的帮助下,用间歇拉片机的抓片机构移动胶片,用带缺口的圆盘作为胶片移动时的遮片装置。他们用每秒16格画面拍摄了许多影片,1895年3月22日,他们在里昂首次用这种机器放映电影。1895年12月28日在巴黎卡普辛大街的“咖啡馆”公开放映影片,标志着电影的正式诞生。

1896年

霍尔[英]设计液压机械传动装置  英国人霍尔设计的液压机械传动装置具有极好的差动性能。它是机械和液压驱动的结合。液压驱动利用一个密封的液压系统,包括一个泵和一个能以上限和下限之间的可变速度传递动力的马达。下限通常为零,工作液体只在泵中绕流,没有输出转矩。以后出现了许多“自动传动装置”,都是代替摩擦离合器的液体连接器,而另一些“自动传动装置”则完全是自动转矩变换器,具有离合器和齿轮箱的功能。

1898年

欧文斯[美]制成自动制瓶机试验机  欧文斯对半自动制瓶机进行改进,于1898年在美国建造了第一台自动制瓶机试验机。他发明了一个名为欧文斯手枪的装置,这种手枪的中空圆筒约3.5英尺长,把它浸到熔融玻璃中,拉动柱塞。就能将玻璃熔液吸入型坯模内。用滑动刀切断玻璃,使之形成型坯模的底部,用凸模塑成瓶颈。然后将整个玻璃坯料送到工作台上,在那里靠颈模中的瓶颈吊着型坯,而型坯全被成形模包裹。把柱塞推入成形模中,玻璃瓶就会鼓起来。

19世纪

欧洲出现用途广泛的球磨机  球磨机是在低速回转的卧式筒体内,以钢球为研磨介质粉磨物料的机械。给料粒度在30毫米以下,排料粒度为0.5~0.043毫米。它的应用范围很广,能粉磨各种硬度的物料,如矿石、岩石、煤、长石、药物和化工原料等。

台式机械计算机趋于成熟  19世纪70年代,在俄国工作的瑞典发明家奥涅尔研制出一种计算机,其外观与结构已接近现代台式机械计算机。这种计算机的特点是采用了被叫做“奥涅尔齿轮”的齿数可变齿轮,以取代“莱布尼兹的阶梯形轴”,其中字轮与基数齿轮之间没有中间齿轮,数字直接刻在齿数可变齿轮上,置好的数在外壳窗口中显示出来,其结构简单而且尺寸较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