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国

关于机器人产业,两会都说了什么?

2020年06月      中国机器人网

2020年全国两会召开期间,正值国内机器人应用发展迅猛。与会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的提案近期纷纷出台,全国两会常用词汇也因此冲上热搜,其中与机器人相关的提案精彩纷呈。那么,在此非常时期,机器人领域的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会有哪些独到的见解呢?

大力发展服务机器人产业

工党中央认为,将服务机器人产业作为我国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的战略选择,具备充足的条件。从实际应用来看,扫地机器人、送餐机器人、手术机器人等服务机器人已在国内外得到了广泛应用。农工党中央在提案中建议:加强规划引领,打造最佳生态;突破重点领域,打造最强应用,通过宣传引导和政策扶持,鼓励服务机器人进社区、进家庭,在居家养老、家庭医生等基本公共服务领域,通过保险购买服务的方式率先开展探索应用。去年我国政府减税降费2.36万亿元,今年也许会加大扶持力度。

构建人工智能新型基础设施

构建人工智能新型基础设施,加强人工智能基础和应用人才培养,推进各行业积极应用自主可控的开源深度学习平台;加快智能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助力交通强国战略的提案等。据悉,过去几年的两会中,李彦宏的政协提案多次涉及人工智能,“加强人工智能伦理研究,打造智能社会发展基石”、“开放人工智能平台,促进实体经济转型”、“加强人工智能应用,构建国家创新型经济”等提案。

建立完善建筑机器人政策标准体系

“新冠肺炎疫情对传统建筑企业的开工和生产带来较大困难。在这种情况下,零接触、智能化生产的优势进一步凸显。目前,我国建筑行业要加速应用建筑机器人产品和技术,亟须解决当前政策体系不完善、行业标准体系未建立、监管机制不健全等主要问题。同时,我国建筑业大而不优,科技贡献率不高,数字化、智能化程度低等问题也已成为建筑行业向高质量发展的障碍,拓展数字技术、智能手段为建筑业转型升级赋能变得迫在眉睫。

杨国强认为,加快研发应用智能建造机器人,像生产汽车一样准确地建房子,不仅可以让建筑工地实现零伤亡、高标准、好效益,而且能从根本上解决房子的安全和质量问题,大大提高劳动生产率,节约大量成本。用机器人建房子的条件已经具备,只是还有政策体系不完善、行业标准体系未建立、监管机制不健全等一系列问题需要完善。

推动发展无人化配送

呼吁尽快完善针对城市物流业稳健发展的引导与规范化政策措施,加快推动城市绿色货运配送示范工程建设,从城市物流的仓储、配送等多个环节解决通行难、成本高问题。

全国人大代表、苏宁控股集团董事长张近东建议,结合“最后100米”公共环境和配送路径,给予无人车配送局部公共道路通行路权,并尽快制定无人车配送保险和车辆检验的政策和法规,加快推动“最后100米”无人配送常态化运营,实现无接触交付验收。通过“快递员配送+机器人进小区送货”的合作模式,打通小区配送最后100米,全程实现无接触配送,保障用户安全健康以及到家服务体验。

随着近年来无人技术的逐渐成熟,无人配送也成为解决城市物流的重要探索方向。当前已有电商和物流行业龙头企业推进物流无人化,在无人仓、无人分拨、无人重卡、无人小车和无人机等方面均有研究和试点运营,最终期望实现全流程无人化配送。但受限于技术、成本、政策等条件的制约,真正实现物流全流程无人化还有一段距离。

大力扶持工业机器人核心零部件产业

据介绍,控制器(控制系统)、伺服系统(电机、驱动器、编码器)和精密减速器,是工业机器人中技术难度最大的三大核心零部件,三者占工业机器人成本的70%左右。

GGII数据显示,2019年精密减速器的国产化率是30%左右,伺服系统的国产化率是22%左右,控制器的国产化率接近本体的国产化率水平,为35%左右。国产核心零部件与外资的差距依然较大。

我国政府需要对工业机器人核心零部件产业加大扶持力度。他表示,三大核心零部件的核心人才与关键技术是制约中国工业机器人发展的最大瓶颈,同时这三大核心零部件投入高、周期长、见效慢,门槛比较高,一般企业无法做大做强,想要提升国产机器人研发与制造水平,首先必须提升三大核心零部件的技术与质量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