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生产转移到更靠近零件最终使用地点的地方,意味着可以缩短交付周期、提高灵活性并降低整体环境影响。随着制造商越来越能够满足其本地需求,全球大尺寸增材制造(LFAM)确保以更可持续的方式满足某些产品的实际需求,并且该战略已在各个行业取得成效。
例如,荷兰汽车公司Van Venrooy专门生产用于移动牙科治疗台等特殊用途的定制厢式货车。通过应用机器人大型增材制造技术,他们将生产转移到了现场,从而消除了对远东供应商的依赖,并降低了供应链延长带来的成本和风险。
这种本地化趋势并非孤例。美国各地的公司,包括弗吉尼亚州的Hitt、佐治亚州的Vitruvian、俄亥俄州的AES和新泽西州的Dive,都在利用本地生产的增材制造技术来转型运营。意识到这一转变,技术供应商已在美国建立了制造业务,在国内生产和维护其系统,确保本地供应链、支持以及符合区域标准。
改变消费主义范式:从大规模生产到按需生产
3D打印技术在定制化、中小批量或按需生产领域蓬勃发展。航空航天、国防、建筑和工业设计领域正引领着这一技术的应用,当传统工装和物流效率低下时,增材制造将成为更明智的替代方案。虽然对于一些规模较大的生产而言,增材制造已成为一种有效的解决方案,但很难想象会取代注塑成型等成本低廉、批量化程度高的传统制造技术。
增材制造在更大尺寸应用(通常定义为超过1米或3英尺)上带来的切实优势,正推动LFAM在本地化、敏捷生产中的应用呈指数级增长。这项技术使企业能够减少浪费,提高交货时间响应能力,提高生产效率和物流成本,并最终使其运营摆脱全球供应链的限制。
行业专家预测,未来5至10年内,这些技术将更广泛地融入制造商的运营中,特别是随着可持续性问题和法规在全球范围内变得越来越重要,以及公司寻求提供速度、灵活性和减少影响的生产方法。
数字设计:新的贸易货币
最具革命性的是数字设计正在重塑传统的库存和贸易概念。企业无需将实物零件存放在仓库中,而是可以维护“数字库存”——设计和路径规划文件,可根据需要在本地打印。
这种转变有效地将产品从有形商品转化为数据,一些人可能认为这是一种风险,因为它们有可能绕过传统的贸易路线、关税和地缘政治摩擦。在欧洲设计的零部件可以立即以文件形式发送到北美,并在数小时内在当地生产,没有海关延误,没有运输成本,也没有运输产生的碳足迹。
数字化零件文件不仅仅是一种权宜之计,更是未来更智能、更分散制造的基础。然而,数字化转型也为知识产权保护和监管框架带来了新的挑战。
监管前沿
当前的贸易政策和法律架构仍然主要植根于实体商品的流动,难以适应产品以数据而非材料形式流动的世界。各行各业正在探索NFT(非同质化代币)和基于区块链的系统等技术,以帮助追踪、验证和保护数字制造文件,确保每个设计都具有唯一标识、安全共享和可追溯性。
监管机构开始承认传统贸易框架中存在这些“数字漏洞”,但对于如何对设计文件进行分类和监管,国际上尚未达成明确的共识。
可持续发展的当务之急
除了绕过贸易限制之外,增材制造还通过最大限度地减少浪费、实现修复和再利用以及允许本地按需生产,自然地符合循环经济原则。
随着法规的收紧和脱碳压力的增大,增材制造将成为一种战略工具,不仅用于引导贸易转变,还用于构建下一代清洁、智能和灵活的供应链。
期待
分散式生产模式增强了生产独立性,同时引入了新的知识产权和贸易管理方法。拥抱这种转变的企业不仅能够提升运营韧性,还能在成本、速度和可持续性方面获得潜在的显著竞争优势。
这不仅仅是打印零件那么简单,而是重新想象在由数据而非地理距离定义的全球经济中,如何创造价值。
对于具有前瞻性思维的制造商来说,信息很明确:生产的未来不是由工厂位置决定的,而是由公司在世界任何地方传输、保护和实现设计的效率决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