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实验、理论和计算机仿真三个角度探讨了硬面堆焊技术的研究进展。指出硬面堆焊实验研究主要集中于硬面材料的研发及其力学性能和微观组织的检测,理论研究则主要集中于堆焊过程中温度场的解析,计算机仿真侧重于堆焊整个过程的动态模拟,以获得残余应力分布等信息用于对结构件的完整性评估。指出目前对于硬面堆焊技术...
硬面堆焊 再制造 数值仿真 实验研究
田亮 刘振英 罗宇 李巧
2015
在自主设计研制的摩擦叠焊系统上对X52管线钢进行了摩擦塞焊工艺试验。观察和测试了接头的微观组织和力学性能。结果表明,摩擦塞焊工艺获得的接头强度比母材高,拉伸断口全部位于远离焊缝的母材;随着离焊缝中心距离的减少,硬度值逐渐增加,在焊缝中心附近达到最大260HV;焊缝中心0℃冲击功为109J,略低...
摩擦塞焊 微观组织 力学性能
宋国祥 陈秀清 杨帆 何其运 侯晓鹏
2015
摩擦螺柱焊是一种固相连接技术,因不受压力环境影响且接头性能优异而在水下连接领域得到了迅速发展。基于摩擦焊技术特点,研究摩擦螺柱焊工艺,分析了旋转速度对摩擦螺柱焊接头力学性能的影响。分别采用不同的旋转速度进行焊接试验并对接头进行拉伸试验,研究表明,在高转速、高进给速度条件下能够获得优质的摩擦螺柱...
摩擦螺柱焊 旋转速度 力学性能
徐亚国 焦向东 周灿丰 高辉 狄冰
2015
镁合金具有密度小、比强度高等优点,在汽车车身中的应用越来越受到重视,能实现汽车轻量化。自冲铆作为一种机械连接技术已被广泛用于汽车结构中的铝合金、异种材料的连接。然而,镁合金的自冲铆连接比较困难因为室温下镁滑移系少、延展成型性能差。为了抑制裂纹在镁合金自冲铆连接中生成、改善镁合金自冲铆连接接头性...
自冲铆 镁合金 强度 裂纹
潘庆军 李丽春 邱然锋 石红信
2015
高压焊接实验舱的封闭结构特征为电弧声信号在舱内低噪声传播创造了条件。在对传声器校准的基础上,建立了同步采集硬件系统,同步采集不同环境压力下脉冲MIG焊接的电流、电压和电弧声信号,并在时域和频域上分析了不同环境压力下的电弧声信号,研究电弧声信号特征与高气压环境下脉冲MIG焊接过程的相关性。结果表...
电弧声 高压干法 脉冲MIG焊接 时频分析
李卫强 朱加雷 焦向东 谷孝满 马正住
2015
采用脉冲MIG焊接方法分四层焊接12 mm厚7N01铝合金板材,研究了焊接接头的显微组织与力学性能。显微组织结果表明,从盖面层依次到打底层焊道受热循环次数逐渐增加,焊缝组织晶粒越来越粗大,并有明显的交界线;部分熔化区越来越宽,晶粒重熔也逐渐严重。力学性能结果表明,焊缝区硬度明显低于母材硬度,焊...
铝合金 脉冲MIG 微观组织 力学性能
梁志敏 李亚博 汪殿龙 王军 路浩
2015
主要研究的是钢体与铜带高频感应焊,运用ANSYS软件,采用电磁-热双向耦合的方法,通过参数的制定来模拟和分析铜钢异种金属高频感应焊的温度场,从而选定焊接工艺参数,然后通过实验来验证模拟的结果的合理性。分析了60 s、174 s、240 s的温度分布;比较了模拟数据与实验数据,结果表明其温度变化...
铜钢 ANSYS 电磁-热耦合 温度场
蒋凯 余进 伍钢 严恺 刘超
2015
采用不同工艺参数进行H13钢热作模具的载流搅拌摩擦点焊修复,并进行显微组织、力学性能和耐磨损性能的检测与分析。结果表明,随搅拌头旋转速度、焊接电流、焊接时间的增大,修复后模具的力学性能和耐磨损性能均先增大后减小;与全新模具相比,修复后模具的抗拉强度、延伸率可增大27 MPa和2.1%,磨损体积...
载流搅拌摩擦点焊 工艺参数 模具修复 力学性能 耐磨损性能
赵辉 王红霞
2015
试验采用激光-MIG复合焊接方法对高速列车6005A铝合金侧墙大型材进行焊接,分析焊接接头的显微组织及力学性能。研究结果表明,焊接接头呈现漏斗状,明显分为两部分,上半部分较宽呈现碗形,下半部分较窄呈现锥形;由焊缝中心至熔合线,Al、Mg元素的含量有所升高;焊缝中心的等轴晶组织均匀细小,熔合线附...
激光-MIG复合焊接 6005A铝合金 型材 组织 力学性能
薛海峰 梁连杰 孙景楠 崔云龙
2015
阐述了常规迭代法的分割原理,分析了影响阈值选取的因素;采用常规迭代法对焊缝图像阈值分割结果不理想,提出焊缝图像经过第一次迭代法后,重新划分分割阈值选择的范围,并在该范围内再次使用迭代法进行阈值搜索,为了提高图像分割的抗干扰性同时保证有效信息的完整性,对二次迭代法计算出的阈值进行修正。试验结果表...
激光视觉 图像处理 迭代法 二值化 阈值分割
莫胜撼 喻宁娜 戴建树
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