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30 mm厚TA1中厚板开展电子束焊接试验。通过光学显微镜、维氏硬度仪、拉伸试验机等检测手段,分析焊接过程对TA1微观组织及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电子束焊在适当规范下可获得优质接头。接头不同区域组织差异显著:母材为等轴α;焊缝由柱状α、锯齿α和少量针状α组成;热影响区为锯齿α。随熔...
TA1中厚板 电子束焊接 微观组织 力学性能
白威 李大东 李军 王莹 张宇鹏 黎小辉
2017
利用热力学软件JMatPro分析700℃等级汽轮机焊接转子材料HAYNES282的合金元素对平衡相析出行为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分析研究焊缝微观组织。结果表明,282合金的热力学平衡析出相为γ、γ′、MC、M6C、M23C6、M3B2、σ、μ,各析出相的含量与温度具有一定的规律性,元素含量的变化对...
HAYNES282 M23C6 析出相 碳化物
余勇 冷进明 熊建坤 董军 徐健 王东力
2017
SA213T91钢管制成的膜式壁管屏膜流焊接结束后在收弧位置出现了较多的收弧裂纹,在局部焊缝中心MT探伤发现纵向线性显示,并在后续手工气保焊返修后焊缝收弧位置MT探伤又发现了大量的线性显示。针对上述问题进行分析,找到缺陷产生原因,并提出解决措施,为SA213T91钢管制成的膜式壁管屏在大型循环...
SA213T91管屏 膜流焊接 裂纹缺陷
钱丹 沈海峰 俞苗 刘富家 朱力钢
2017
空气等离子切割机的传统引弧控制策略为恒流控制,导致引弧电阻功率等级高且需要实时采样引导弧电流。提出了改进的引弧控制策略,无需检测引导弧电流即可增加引导弧电流线性,在保证引弧成功率的前提下,极大降低了引弧电阻的功率等级,并减少电流传感器的使用,降低成本,同时能灵活调节引导弧的强烈程度。实验结果验...
空气等离子切割机 引弧控制策略 引导弧 切割弧
韩明 杨程 蔡涛 胡宏晟 王涛
2017
在数字化逆变焊接电源领域,为了达到多种焊接工艺的要求,针对精确控制能量转化过程开展了各方面研究。但随着用户体验的提高,早期的人机交互方式已不能满足需求。与此同时,芯片制造技术蓬勃发展,芯片厂商对开发环境及开源代码的支持日益完善。在此背景下,介绍一种焊接电源人机界面的设计方案。硬件方面,选用TI...
人机界面 Qt-Emdedded 嵌入式Linux 焊接
杨凯
2017
激光焊接技术作为激光加工技术的研究热点之一,近年来在船舶制造领域的应用引起各国的广泛关注,随着造船工业对节能高效、低碳环保、生产自动化的发展要求逐步提高,激光焊、激光复合焊等新型焊接工艺得到了飞速发展。介绍激光焊接技术在船舶制造领域的发展及应用现状,分析激光复合焊在船用铝合金、防锈铝,船用T型...
激光焊接技术 节能高效 激光复合焊接工艺
王凯 朱加雷 焦向东 王纪兵 蔡源超
2017
采用SMAW焊接Q235B/304双金属复合板。利用光学显微镜和EDS分析焊接接头显微组织及合金元素分布,测试焊接接头力学性能。结果表明,焊缝组织主要为奥氏体和少量δ铁素体。碳钢侧熔合线附近C元素发生了少量扩散,Mo元素稀释明显,Cr元素有少量稀释,Ni元素未出现明显稀释。THNi317-TH...
Q235B/304复合板 显微组织 元素扩散 力学性能
张侠洲 王凤会 陈延清 赵英建 刘宏
2017
采用X射线衍射法对AP1000核电站主管道自动焊接头进行应力演变及焊后残余应力测试。分析讨论管道内壁及外壁的环向及轴向残余应力分布。结果表明:管道内壁近缝处环向残余应力值先增大后减小并逐渐稳定,而远缝处残余应力则保持缓慢上升并逐渐稳定。焊后状态下,管道外壁轴向残余应力随着远离焊缝,先减小后增大...
AP1000 主管道 残余应力
申浩 冯英超 王海东 李竹渊 杨秦政
2017
采用脉冲激光焊技术焊接304不锈钢薄板。利用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万能试验机等分析检测手段,研究304不锈钢焊接接头的微观组织特点及激光功率对接头组织及力学性能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焊缝中心为细小的等轴晶,焊缝边缘为柱状晶组织,热影响区不明显。随着激光功率的增加,焊缝抗拉强度增大。激光功率为2...
激光焊 304不锈钢 激光功率 微光组织 力学性能
陈英杰 朱加雷 焦向东
2017
利用回填式搅拌摩擦点焊(FSSW)技术焊接6016-T4和5182-O异种金属接头,研究其显微组织及力学性能。以剪切拉伸性能为评价指标,得出最优工艺参数是:下压深度1.5 mm,旋转速度2200 r/min,焊接时间2.5 s,平均剪切力2 950 N。疲劳极限载荷F=296 N,疲劳断裂时裂...
回填式搅拌摩擦焊 力学性能 6016-T4铝合金 5182-O铝合金
何玉松 叶青亮 吉华 朱君
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