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通过培育统一物流系统,建设统一的国内大市场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0-09-11

日前,中央财经委员会举行第八次会议,研究畅通国民经济循环和现代流通体系建设问题。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会上强调,要培育壮大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物流企业,为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提供有力支撑。

在中国提出构建“双循环”新格局后,将生产和消费、国内与国外连接起来的流通体系成为促进双循环的核心环节,流通效率与流通成本是决定生产、消费以及进出口的关键因素之一,国内循环和国际循环都离不开高效的现代流通体系。

我们可能会有种错觉,认为中国物流体系发达,比如中国作为世界工厂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四通八达的物流网络提高了供应链效率,比如密集的港口、机场、高速公路等;比如我们在网络购物时,不管电商快递,还是同城外卖,都能以世界上最快的速度送到客户手中。但是,就此得出中国物流体系效率高、竞争力强则是一个错误。

从全球范围看,中国物流体系现代化程度与竞争力都比较低。运输服务差额是造成中国庞大的服务贸易逆差第二因素,仅次于旅游。中国运输服务贸易长期处于逆差状态,基本来自于海运中的货运服务。中国虽然是全球最大的进出口贸易国,同时也是全球第一的造船大国,但中国海运承担了制造业出口不到三成份额,包括石油在内的大宗商品进口也有赖于国际企业。

今年疫情暴发后,虽然中国医疗防护物资生产迅速扩张,但向外输送主要靠国际航空货运,其中至少七成左右是依赖国外货运公司。中国物流体系在国际贸易中存在感较低的事实不仅会造成越来越多的服务贸易逆差,更涉及到国际循环中的经济安全问题。中国海运专业化和产业化发展水平较低,运力不足,国际营销网络不健全,缺乏国际竞争力,成为中国双循环的短板。

中国体制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现代物流体系的建立。首先,中国强化GDP的增长思维产生了“重制造,轻服务”的现象,重资产的制造业可以为本地带来GDP增长、就业和税收,物流服务轻资产,带动就业和税收也少,得不到重视。其次,物流行业大多是跨区域服务,向外发展时会遇到地方保护主义的壁垒,全国市场的碎片化大幅提高了物流成本,降低了效率。再加上国有企业在航空、铁路、海运等领域垄断性经营,且行政管理叠床架屋,因此,物流体系分割比较严重,大量中小民营企业拥挤在公路运输领域。

因此,会议着重提出了两个“统一”:一是加快完善国内统一大市场,塑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强化竞争政策作用。其次,形成统一开放的交通运输市场,加强高铁货运和国际航空货运能力建设,加快形成内外联通、安全高效的物流网络。物流效率的提升在于统一市场网络的建立,包括不同地域间以及不同运输方式间连接成更大的统一的物流网络。比如将空运、铁路、公路、海运、水运等连为一体。当然,基于“统一大市场”的要求,首先从战略上完善关键节点,强化战略枢纽,打通骨干通道,中国需要补上统一市场网络的短板。

很多人对现代物流的认识还停留在生产到消费之间的货物配送,事实上,现代物流还包括从供应商到生产者对原材料的采购,以及生产本身在产品制造过程中的运输、保管等各个方面,即生产的全供应链管理。跨国公司一般从全球市场构建生产和营销网络,实现供应链的全球化,比如苹果公司组建全球供应链采购网络,富士康主要负责代工环节。这显示出两头在外的中国制造模式很难形成采购和销售的全供应链管理,让自己只是成为供应链上的一个环节。

因此,中国不仅要建立更多具有全国和全球网络的现代物流企业,更要形成更多具有跨国地位的制造业与商业企业,比如华为、海尔等,通过原材料、零部件的采购和产品销售的全球化相应地带来了物流活动的全球化,提升中国经济与企业的全球竞争水平,为双循环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关键词:物流系统;国内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