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三明三重铸锻“洗牌”重生 增加高端产品占比

人民网       2016-09-06

  连日来,在三明三重铸锻有限公司车间内,工人们忙着加工矿山机械铸锻件。

  经改革,三重铸锻已逐步走出低谷。7月刚开始,公司就接到生产1000多吨铸锻件的订单。这在半年前,总经理高尾峰想都不敢想。

  三重铸锻是我省最大的铸锻件专业生产厂家之一,具有50多年的生产铸锻件历史,生产技术、工艺装备与专业化制造能力均处于我省及周边地区的领先水平。市场火热时,产品销往国内17个省市,以及美国、德国、韩国、赞比亚、南非等海外市场。其建筑钢构节点产品被广泛应用在广州歌剧院、黄石体育馆、南宁机场等国内大型建筑上。

  然而近年来,机械产能过剩,市场疲软,导致三重铸锻订单减少。2014年,三重铸锻进入低谷期。“最差时,年订单缩减一半以上。”高尾峰说。

  为走出低谷,三重铸锻领导伤透了脑筋。重重压力下,经反复思量,三重铸锻决定冒险“脱胎换骨”一次。

  第一步就是调整产品结构,增加高端产品占比。

  原先,三重铸锻以生产价格低、技术含量低的普通件为主,占比70%,而技术含量高、高附加值的船舶工业铸钢件只占20%。去年10月,公司逐步降低普通件的比重,提高船用件比重至40%。

  同时,在效益不佳情况下,投入500多万元,增加加工设备,不断攻关技术,改变工艺流程,以提高船用件内在质量和表面质量。如今,船用件探伤要求已达二级以上,可生产的船用件品种10多种。

  2016年1月,三重铸锻更是获得中国船级社颁发的CCS船用件工厂生产认可证书,船用件的品质获得认可。目前,船用件正在小批量生产中,并一步步扩大市场。公司还加强与福州大学、厦门大学、天津大学等高校合作,开发信息化产品,提高生产的智能化水平。

  效益下降,管理成本也需缩减。第二步,便是采用合并岗位、放假减员方式,降低管理成本。

  订单较少,公司就将订单集中在几天内生产。其余时间给每个部门30%的名额,让一线普通工人放假。放假期间,照发职工的岗位基本工资,职工还可找其他工作。“但一有订单,他们就得回来。”综管部经理俞惠说,首批就放假30多位普通工人。

  至去年年底,订单仍没起色,公司逐步放宽放假时间和比例。就这样,找到更好出路的员工主动辞职,员工数从320人

  减到278人,部门精简2个,管理成本大大降低,“大锅饭”的现象也得到缓解。据了解,还有8名员工通过公司推荐顺利就业。

  第三步,在客户和资金链上,也作出改变。客户少了,就抓住老客户,不断开拓国内外新客户,使美国客户从3家增至6家,国内客户也在开发;参加全国铸造展等大型展会,增加出镜率,签约新项目。

  经多方位“洗牌”,三重铸锻终于守得云开见月明。半年来,公司共生产各类铸锻件7000多吨,销售额6000多万元。(来源/人民网,编辑/李洪伟)

关键词:铸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