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牛雄谈东北振兴:沈阳制造业+高素质人才

沈阳网       2016-09-26
   【中国机床商务网 国内新闻】9月24日,2016中国城市规划年会在沈阳新世界博览馆开幕。随着新一轮东北振兴全面启动实施,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沈阳在高端装备制造业转型升级中面临的挑战与机遇备受瞩目。对此,大会期间,记者采访到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研究员、中国城市规划学会理事牛雄。
  
   东北振兴留住高素质人才首当其冲
  
  从历史的维度来看,东三省作为中国工业老工业基地、“共和国长子”,在改革开放过去30年为国家做出很大的贡献,后30年,由于种种原因,东三省在取得很大成绩的同时也沉淀了一些问题。因此,在新的历史时代,老工业基地如何振兴也面临着新一轮的挑战与机遇。
  
  牛雄认为,和中医把脉同理,老工业基地振兴也需要“望、闻、问、切”。切准脉象,从根本上找出老工业基地振兴道路上的问题并将其解决。数据显示,每年东北人口流出在200万人左右,而且流出的人口结构和中西部地区的劳动力人口结构不同,东三省的流出人口结构偏向中青年高素质人才。
  

牛雄谈东北振兴: 沈阳制造业+高素质人才
 
  经过调研,由于中西部地区的人口流出结构,大多是体力劳动群体,流出人口随着自身年龄的增长还会再返乡。而东北地区流出的人口结构与之相反,比如说,本地学生考取名牌大学后直接留在学校所在城市,高素质人才在正谋求发展的时候离开,而且很少一部分人能够再回来。如何留住高素质人才,成了振兴东北至关重要的问题之一。
  
  从市场的方面来看,由于历史原因,东北的国有企业占比高,民营市场经济发展面临诸多问题。如果可以扶持民营企业发展,为更多的人才提供创业和施展的机会,也不失为解决人才流出的办法之一。从政策来看,政府还可以通过营造软环境来吸引人才返乡,例如为本地出去的大学生回乡、创业、或者是在国企、政府部门工作提供相对的便利条件等等。
  
   制造业深化升级沈阳领跑老工业基地振兴
  
  谈及对沈阳的印象,牛熊表示,自己不是第一次来沈阳,对于沈阳的印象可以用“恢弘大气”来形容。这里是清朝龙兴之地,又是共和国长子,在工业制造方面为国家老工业基地业升级和创新做出了突出贡献。
  
  东北振兴除了信息化智能带动,制造业还是其振兴之根本。例如沈阳的华晨宝马发动机、歼15发动机、机器人、机床,这些方面都可以通过技术进步,从而引领老国有企业产业升级,带动整个工业基地的升级,沈阳有潜力为“中国制造2025”贡献力量,沈阳在装备制造业技术升级的探索道路上应继续砥砺前行。
  
   给交通拥堵“治病”:分散城市中心
  
  此外,关于此次年会的热点话题——“城市病”,牛雄也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城市病日渐凸显,交通拥堵是每个高峰出行市民的心头郁结。牛熊认为,之所以造成道路拥堵问题严重,和前几年汽车作为支柱产业,增长速度比西方发达国家还要迅速脱不了关系。
  
  当前首要的是在城市发展中形成多中心的土地利用结构,疏导市民到不同的中心出行,从根源上避免过多的交通量集中在市中心。由于城市化的快速推进,许多城市正在对城市土地利用进行调整,因此可以利用城市总体规划的调整,建立合理的空间结构,引导城市功能由单中心集中向多中心“漂移”,分解交通流向不同中心,使人们就近出行、消费,同时倡导步行、自行车、公共交通等碳排放量少、能源利用率高的出行方式,从而实现城市交通的低碳发展。
  
  (原标题: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牛雄谈东北振兴:“沈阳制造业领跑 留住高素质人才”老工业基地振兴正当时)
关键词:制造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