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机床商务网 国内新闻】9月24日,由工业和信息化部、新华通讯社指导,新华社《财经国家周刊》、工信部国际技术合作中心、华制智能主办,中国企业改革与发展研究会联合主办的2016第二届“中国制造2025与工业4.0全球年会”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隆重召开。
中国和德国同为全球重要的制造业大国,两国在建设生态型、智能型、开放型利益共同体方面具备广泛的合作基础。为搭建中德智能制造企业对话交流平台,深入探讨中德合作未来新路径,本次年会以“智能制造体系构建和实施路径”为主题,由24日的主论坛及25日的五个平行分论坛组成。特约中、德两国政府、企业等多方代表,剖析新工业革命时代全球经济大势,解读德国“工业4.0”现状,洞悉中德合作新动向。通过分享中德最佳实践经验,解决中国制造最迫切需求,让工业4.0不再是一场概念之争,让智能制造解决方案切实落地,让智能未来清晰可触。
第二届“中国制造2025与工业4.0全球年会”在京召开
据了解,在现场出席本次年会的有,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工业和信息化部原部长、中国工业经济联合会会长李毅中,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工程院原副院长干勇,德国政府工业4.0战略指导委员会成员、德国联邦信息技术通讯技术协(BITKOM)工业4.0主任WolfgangDorst,中国工程院院士柳百成,宝钢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徐乐江、沈阳机床总裁赵彪等众多专家学者、企业家以及相关政府部门领导,共计500余人。
发言中李毅中表示,智能制造作为“中国制造2025”的主攻方向,在当下需要推进其融合到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攻坚任务之中。而首先要解决的就是传统产业的改造升级,事实上经过相关数据分析发现,通过技术改造推动传统产业的改造升级,具有投资省、工期短、见效快、效益好等特点。这对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来说将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众所周知,作为中国制造强国建设三个十年“三步走”战略的第一个十年行动纲领,《中国制造2025》描绘了中国制造由大到强的路径,得到中央高层的高度重视。在去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作出重要指示,“要建设制造强国”。李克强总理多次强调,要扎实推进实施《中国制造2025》。
而对于《中国制造2025》如何落地推进,干勇在发言中表示,在“中国制造2025”中,智能生产是“智能制造工程”的主战场,智能产品是“高端装备创新工程”的主战场,产品模式变革是“制造业服务化行动计划”的主战场。整个智能制造工程的重点任务包括:网络协同制造、智能车间、智能机器人等六大方面。
不仅如此,柳百成还在发言中指出,数字化设计与制造是智能制造的关键技术。智能制造是先进制造技术发展趋势,智能制造过程是智能制造的重要组成。
但如何在产业中实现智能制造,徐乐江认为,钢铁行业虽然是传统行业,但智慧钢铁是推进下一步中国钢铁行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抓手,不仅要满足产品结构升级同时还要促进绿色制造。而对于赵彪来说,新的商业模式其实一直也是企业转型要做的,而对于沈阳机床来说转型的目标就是要从制造型企业向服务型企业转型,从制造商变成服务商。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在WolfgangDorst看来,在当前全球制造业正处在转型发展的关键时期,无论是德国的工业4.0还是中国的制造2025,核心的问题首先是如何数字化并如何通过数字驱动未来的工业运行。
不难看出,当中国制造业在向智能制造发展的过程中,必须在研发、管理、制造、供应链和服务等各个价值链环节推进信息化和智能技术的深化应用,逐步构建数字化的智能工厂。
对此,华制智能董事长夏妍娜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智能制造技术的应用对制造企业实现转型升级,有着现实的意义和迫切的需求,而通过加强国际技术交流,讨论和分享制造企业信息化和智能制造方面的技术、方案和成功案例,对推动中国制造业向智能制造发展将起到巨大作用。”
(原标题:中国制造2025与工业4.0全球年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