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辽宁经济深观察:结构日趋优化 转型升级加快

人民网       2016-08-30
  【中国机床商务网 国内新闻】上半年地区生产总值负增长,增幅全国垫底;固定资产投资大幅下滑,规上工业增加值增幅下降……这是市场类财经媒体对辽宁经济的关注点。
  
  “不要以GDP论英雄,要去掉心结,不能贻误时机,如不进行结构性改革,就会贻误战机。”这是前不久,习近平总书记在经济形势专家座谈会,谈到对东北经济现状时做出的指示。
  
  经济不断下行、数据造假注水,政治生态严重破坏。这是省委原书记王珉留给辽宁的“遗产”。“上半年,压力之大前所未有,困难之多前所未有,挑战之重前所未有。”谈到当前形势,担任辽宁省委书记不足一年半的李希连续用“三个前所未有”,坦言困难和挑战。
  
  压力重千钧,方有大担当。面对双重压力,今年以来,辽宁省委、省政府以对全省人民和未来负责的态度,去掉GDP心结,以高度的战略定力,在保民生、兜底线的基础上,坚决不走盲目投资的老路,咬定转型升级这个目标不放松,认准结构优化这条路子不松劲。
  

辽宁经济深观察:结构日趋优化 转型升级加快
 
  上半年,第三产业增加值6500亿元,增速快于地区生产总值4.2个百分点,占比为50.7%,服务业成为辽宁半壁江山;汽车制造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提高3.2个百分点,达到10.6%。
  
  辽宁正顶住压力,迈开步子,优化结构,加快转型升级。
  
   老路绝不走新路扎实闯
  
  老路走不通了。这是2014年本轮经济下行开始,辽宁不少干部群众的感慨。“以往经济一下滑,政府马上招商引资上项目投资,卖地搞房地产。”辽宁某地市政研室一位干部感慨,“如今这个办法行不通了。”
  
  “走老路是短期提振、数据好看,长期看是饮鸩止渴。是典型的短期效应。”采访中,一位基层干部如此说,“2009年、2010年、2011年连续几年,在金融危机形势下,东南沿海广东、江浙地区搞腾笼换鸟,转型升级,而我们在搞‘弯道超车’,工业园处处开花,一个县好几个,上了一批落后产能,形成了一批无效投资,产生了巨额政府债务。现在和东南沿海地区差距越拉越大!”
  
  基层的感慨道出了过去几年辽宁走过的弯路。早在2014年,中央巡视组就指出了辽宁结构调整进展缓慢、经济数据造假等严重问题。
  
  辽宁重化工产业占工业80%,长期以来经济机构单一,产业结构原材料、初字号“二人转”。前几年,这种畸形结构不但没有减轻,反而逐年加重。在今年8月12日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盛来运司长就表示,辽宁重化工业占比较高,重化工比重占比将近80%,比全国高近10个百分点。在生活中从一卷卫生纸到粮油,基本都是南方企业生产,日常消费品,辽宁省内只满足1/3。
  
  面对辽宁乃至东北的困难,习近平总书记开出了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发展开出的一剂良方“四个着力”:着力完善体制机制、着力推进结构调整、着力鼓励创新创业、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这是实现辽宁老工业基地振兴发展的治本之策,也是辽宁当前全力走的振兴新路。
  
   滚石上山,是辽宁当前经济形势的形象概括。
  
  山险石巨,越是如此,脚下步子越要走稳,战略定力不可缺。辽宁不为一时数据所迷失,坚持推进产业迈向中高端水平,加快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积极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淘汰落后产能,搞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杜绝低水平重复建设。辽宁对接《中国制造2025》,加快海洋工程装备、航空装备、新能源汽车、机器人等战略新兴产业发展,做强做大做优新兴经济。今年上半年,医药,计算机、电子设备制造业等辽宁去年以来大力扶持的产业比重均有所提高
  

辽宁经济深观察:结构日趋优化 转型升级加快
 
  补齐服务业这个短板。去年,辽宁研究制定了《优化产业布局和结构调整指导意见》,大力发展服务业,重点发展金融等现代服务业。近日,辽宁发布了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实施意见。在补短板中,辽宁明确提出,战略性新兴产业主营业务收入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达到20%以上;生产性服务业增加值占服务业比重力争达到40%。今年上半年,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速远远高于第二产业,占据辽宁经济半壁江山。
  
  辽宁信息中心副主任姜健力这样评价:“如果说前些年,辽宁服务业还只是一只‘小舢板’的话,短短几年时间,辽宁服务业已经成长为一艘‘航空母舰’,挑起了全省转方式调结构的大梁。特别是去年以来,服务业对整个辽宁经济的增长,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与服务业增长相对应的,是辽宁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4.3%和4.9%,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8.1%。“上半年,全省汽车销售增加9.6%。我们也跟着沾光,奖金比去年多发了不少。”沈阳市北二路一家汽车4S店销售经理乐滋滋。
  
   老产业升级新产业做强
  
  传统行业遭遇危机,但不是包袱,仍是辽宁振兴中坚力量。靠科技力量,创新思维,一批传统企业正在老树发新枝。
  
  前不久,上海第九届中国 数控机床展览会上,由沈阳机床集团开发的世界首款“魔方机床”一亮相就惊艳全场。这款名为“I5M8”的五轴平台型机床和近年开发的I5系列机床一起,成为沈阳机床开拓新市场的主力。今年上半年,I5智能机床新增订单1.2万台,是往年的5倍,借助高度智能化的I5系列机床,沈阳机床在全国陆续布局十多家“智能工厂”。
  
  中石油抚顺石化连续多年亏损。今年1-7月,公司盈利21.3亿元,一跃成为中石油的“盈利标杆”。“眼睛向外盯市场,生产组织围绕市场转。”抚顺石化总经理李天书说。按市场需求及时调整品种、开发新品,成为扭亏关键。
  
  公司对效益好的石蜡、高标号汽油等扩大生产,并开发10余项市场紧缺的新品,增收5个多亿。不久前,销售人员发现一种聚乙烯膜料在华南市场很受欢迎,技术人员马上介入研究,仅3个月后新产品就推向市场,每吨比老产品多盈利150元。
  
  战略新兴产业“做加法”,鞍山激光产业园是一个缩影。原来没有激光产业基础的鞍山通过招商引资,吸引了几十家激光企业。市高新区设立了3亿元种子资金对初创期企业投资,已对13家企业投资入股5795万元……鞍山人雄心勃勃打造东北最大的光电产业基地,预计到“十三五”末,实现激光产业产值300亿元以上。
  
  在沈阳新松公司智能制造车间,一台台移动机器人自由穿梭,自动避开障碍搬运物品。这款由新松自主研发的移动机器人已占领国内市场九成的份额,出口15个国家。今年上半年,以新松为核心的沈阳机器人产业收入实现了32%以上的增长。
  
  辽宁新兴产业量还不足以弥补传统产业的下滑,但前景广阔。
  
  “就像治理雾霾不能等风来,做企业不要等待市场好起来。”抚顺特钢公司常务副总经理刘振天说,我们要有清醒头脑,即使好起来,也不会是大路货的市场,而是高精尖的市场。“不调结构,就没出路。”
  
  在转型升级中,辽宁突出创新驱动,夯实振兴根基。前不久,辽宁明确提出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投入强度要达到2.5%。上半年,制造业中高技术应用较多的行业所占比重均有所提高。汽车制造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为10.6%,所占比重比上年同期提高3.2个百分点,医药制造业比重提高1.1个百分点,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比重提高0.4个百分点,铁路、船舶、航天航空和其他运输设备制造业比重提高0.4个百分点。
  
   辽宁正在摆脱“傻大粗”,迎娶“高精尖”
  
  为企业减负、用政策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引导,辽宁正在稳步前进。
  
  今年6月,沈阳打出降低企业负担组合拳,保守估计,直接和间接为企业减负在400亿元左右。重点经济园区实行“零收费”、落实小型微利企业税收优惠政策、新兴产业实行差别化用地政策、优势产业及新产品实行税收优惠政策……
  
  近两日,一则《辽宁挂牌出售华晨集团等9户国企股权》的新闻在辽宁人的朋友圈里刷了屏。沈阳联合产权交易所近日发布公告,辽宁省向省内外战略投资者首批出售9户省属国有企业的股权。出售国有股权的企业包括本钢集团、华晨集团、辽宁交投集团、辽宁水资源集团、辽宁能源集团、辽渔集团、抚矿集团、沈煤集团和铁法能源9户企业。
  
  有人说,这是辽宁在巨大的经济下行压力下的不得已而为之。也有人看到,这是辽宁省属国企迈出了实施混合所有制改革的步伐,同时也为辽宁省充实社会保障资金“蓄水池”发挥积极作用。
  
  (原标题:辽宁经济深观察之二:结构日趋优化转型升级加快)
关键词:转型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