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中国制造升级方向:“互联网+制造业”

中国食品机械设备网       2016-01-11
      【中国机床商务网 国内新闻】德国为保持在制造业的领先地位,在2013年提出工业4.0概念。工业4.0是一个高科 技战略计划,该项目由德国联邦教育局及研究部和联邦经济技术部联合资助,投资预计达2亿欧元。旨在提升制造业的智能化水平,建立具有适应性、资源效率及人 因工程学的智慧工厂,在商业流程及价值流程中整合客户及商业伙伴,其技术基础是网络实体系统及物联网。



中国制造(图片来自百度)

   当“工业4.0”上升成为德国的民族战略,由总理默克尔亲自代言,并把这一概念迅速风靡全球。2014年12月,“中国制造2025”这一概念被首次提 出,随着时间的增长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2015年5月8日,国务院正式印发《中国制造2025》,部署全面推进实施制造强国战略,这是我国实施制造强 国战略第一个十年的行动纲领。就此,中国版工业4.0——中国制造2025正式落地。

中国版工业4.0在国家层面上有多么的得到 重视,光看这个豪华的梦之队阵容就知道。“国家制造强国领导小组”是“中国制造2025”战略顶级领导机构,由国务院相关领导担任组长,成员由国务院相关 部门和单位负责人组成。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工信部,承担日常工作。连李克强总理都成为了“中国制造2025”的超级推销员,五次出访累计带回了超1400 亿美元大单。

 
   工业4.0对全球经济意味着什么?

根据世界经济论坛的工业互联网的调查报告,超过74%的受访企业认为工业4.0对最优化配置资产、减少运营成本、提高员工生产率、创造新利润等“非常或 极其重要”。GE估计,如果工业4.0可以把美国的劳动生产率增速提振到1995年IT革命时期的水平,那么到2030年,与不采用工业4.0技术相比, 全球GDP将多增加15万亿美元,亚太地区多增加约4.2万亿美元。

   工业4.0将整体提升企业、行业、国家的竞争优势,这主要体现在五个方面:
   1)互联。除了基础层面的生产设备之间,设备和产品之间的互联外,虚拟和现实之间的互联等更深层次的概念也将在一定程度上实现;

2)集成。这既包括传统意义上端到端的集成,也包括一个产业链及其相关行业的纵向和横向集成;

3)数据。大数据等相关技术大类的发展将使得工业领域实现对产品、运营、价值链等一系列内外部数据更为科学的管理和把控;

4)创新。由技术创新所引领的一系列产品、模式和业态的创新将形成大规模的良性创新循环,带动相关各工业链条内的技术提升;

5)转型。在前述的各项变革基础上,工业领域内也将实现若干转型,比如从大规模生产向个性化定制的转型,从生产型制造向服务型制造的转型等。

要解决标题的问题,首先看几个概念:

工业1.0:机械化,以蒸汽机为标志,用蒸汽动力动力驱动机器取代人力,从此手工业从农业分离出来,正式进化为工业。可以说,工业1.0实现了“大规模生产”。

 工业2.0:电气化,以电力的广泛应用为标志,用电力驱动机器取代蒸汽动力,从此零部件生产与产品装配实现分工,工业进入大规模生产时代。可以说,工业2.0实现了“电气化生产”。

工业3.0:自动化,以PLC(可编程逻辑控制器)和PC的应用为标志,从此机器不但接管了人的大部分体力劳动,同时也接管了一部分脑力劳动,工业生产能力也自此超越了人类的消费能力,人类进入了产能过剩时代。工业3.0实现了“自动化生产”,即是标准化生产。

(来源:中国食品机械设备网)

关键词:制造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