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作为德国工业4.0先锋企业的西门子举行了“数字化周”。在活动现场,王海滨接受采访,谈到对于佛山制造开展数字化建设的建议,他认为,迈向工业4.0,需要强调“数字化双胞胎”,也就是,形成基于数字模型的虚拟企业和基于自动化技术的现实企业镜像,通俗地说,就是“现实”与“虚拟”结合。
“数字化的精髓在于实现数字化双胞胎、生产工艺流程数字化双胞胎,以及设备数字化双胞胎这三个维度的双胞胎。”王海滨说,但他强调,针对佛山以中小微企业为主的特点,企业在推进数字化改造时更需要加强信念,因为数字化的改造过程是不能单纯用效益来计算。
谈佛企现状
“佛山大部分制造业企业仍然处于工业3.0甚至2.0阶段”
南方日报:从2013年德国率先提出工业4.0至今已过去4年多,你认为目前珠三角特别像佛山这样的城市处于工业4.0的哪个阶段?
王海滨:从目前看来,大多数企业仍然处在工业3.0,甚至2.0的时代,在通往工业4.0的路上一步步迈进。
从工业3.0到4.0,总结起来,工业3.0的特征是自动化主要发生在制造现场。而工业4.0的特征就是这种自动化不光要发生在制造车间,也要发生在企业的研发流程、供应链管理流程、质量管控流程、生产订单不同重要级订单排序流程,所有的流程都要实现高度的自动化。
目前珠江西岸制造型企业的数字化实现差异化较大,大型企业普遍比较重视生产制造领域的信息化和自动化,但是信息化平台之间的集成,信息化平台与设备执行层的集成仍然在初步探索阶段。一些企业仍然在利用自动化设备替代人力的阶段,大部分民营企业没有使用生产制造执行系统来管理和监控生产制造流程。
南方日报:确实,目前整个珠三角主要集中于制造现场的自动化,也就是这几年谈到的机器代人。我们注意到,有些行业进展得相对较快,在你看来,哪些行业在迈向工业4.0时发展更快?
王海滨:机器代人是目前比较热的词汇,但简单的使用机器取代人力,并不等于实现了数字化,实现了工业4.0。在通往工业4.0的过程中,确实会有一些行业走得比较快,这其中有三个决定因素,比如在虚拟和实际生产中需要数字建模的行业,产品比较复杂的行业,以及产品变化较多的行业。例如,在航空航天领域需要很多数字建模、产品也较复杂;汽车领域从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始的几十年一直引领着生产技术的发展;另外,机床企业产品概念和经营理念是具有双重收益的,他们制造机器服务于客户的生产,客户也会督促他们进行这方面的改良。
南方日报:那么,具体到佛山来看,哪些行业走得更快,哪些会相对慢一些?
王海滨:从产业结构来看,佛山地区的产业主要包括汽车制造、家具制造、陶瓷、家电、塑料、金属加工、五金制造、食品饮料等行业。根据前面提到的三个因素来判断,汽车、家电、食品饮料行业可能会走得更快。但是,目前已经有陶瓷、塑料、食品等企业在和西门子接触,并探讨从数字化企业咨询到底层生产设备数据采集等各个数字化方向的方案,这说明各行各业都已经开始了数字化的思考和准备。
谈数字化核心
“数字化企业的精髓在于‘数字化双胞胎’”
南方日报:无论进度快慢,加快实现工业4.0,迈向未来制造毫无疑问是佛山众多制造业企业的目标。西门子长期探索数字化,在你们看来,数字化的核心是什么?
王海滨:我们建设数字化体验中心的目的,是希望通向业界实景,展示数字化企业解决方案究竟长得什么样,如何能够从理念和概念、从纸上的蓝图变成大家能够亲身感受到的现实。
谈到数字化企业的精髓与核心,我想强调一个关键词叫“数字化双胞胎”。在一家制造业企业里,需要建设三个维度的“数字化双胞胎”。
南方日报:何为“数字化双胞胎”?
王海滨:“数字化双胞胎”可以理解为从产品设计、生产规划、工厂组态、生产制造直到服务五大环节打造统一的无缝的数据平台,形成基于数字模型的虚拟企业和基于自动化技术的现实企业镜像,通俗的说就是“现实”和“虚拟”结合。而三个维度的“数字化双胞胎”涵盖产品数字化双胞胎、生产工艺流程数字化双胞胎以及设备数字化双胞胎。
分页:12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