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草路1181号,是中国电科集团公司第29研究所四威产业园公司的厂址,从厂门到他工作的第四车间,何波一走就是十多年。
这十多年,英特尔、富士康、德州仪器等国际“巨头”加速聚集,与四威产业园比邻而居,他见证了成都电子信息产业和先进制造业的高速成长。
这十多年,一项项技术钻研、一个个项目攻关背后,是一系列高精密零件加工的新工艺、新程序、新标准的诞生,他从一个初出茅庐的“门外汉”,成为了数控加工的“掌门人”。
这十多年,一次次技能比赛,一场场专业培训,何波技能大师工作室囊括了7名高级技师,他的工作室也在去年年底成功获批了国家技能大师工作室。
精彩成都人,何波对“精彩”有着谦逊的理解——站在时代的风口,数控加工尽管是制造行业内的一个细分领域,小切口,也可以是“厚深度”。
厚积薄发从“门外汉”到“掌门人”
“刚入行的时候,我也是两眼一抹黑,什么都不懂。”现在已经是公司数控加工技术“领头羊”的何波,回忆起十多年前的自己,不好意思地笑了笑。
是的,没有一种工艺不需要时间的打磨,更遑论涉及航空、航天等高精密零部件的数控铣削。“在没有足够知识储备之前,就只有不断去学,在没有足够经验积累之前,就只有不断去练。”从第一次加工零部件开始,何波就深谙,勤学苦练是练就一门好手艺的不二法门,除此之外,别无他途。
简单地说,数控铣削就是根据项目设计图,进行工艺流程分析、数控程序编制,最终利用数控设备加工出所需的产品零部件。但在这“简单”的背后却是繁复地选择判断,乃至于技术攻关。因为不同的零部件加工,需要根据材料、技术要求等进行不同的工艺分析,进而在数控程序编制中细化到刀具和设备选择、切削参数、装夹方式和加工程序等。
而何波就是在这些繁复的选择判断中磨砺出来了现在的一身本领。“每个项目,每个零件加工,在敲定工艺流程、编制数控程序时,我都会在心里问自己为什么”,为什么要用这几种刀具,为什么选择这种切削方式?为什么要设定这样的转速、进给量、吃刀量?……盘桓在何波心里的每一个问题,他都必须在选择的同时以精确的回答支撑。正是近乎于“强迫症”的自觉,年复一年对“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的刻意训练,何波已然将各类零部件数控加工的巨量信息烂熟于心。
十多年过去了,现在高精密零部件的数控铣削对何波而言,与日常在家里切菜的刀工异曲同工。“菜品要切成什么形态,就决定了刀的类型、切的方式、下刀的频率速度。如果依靠现有的刀具和手艺很难切出要求的形态,那就需要 技术攻关 了。”何波笑着说道。
精益求精 时代需要我们推陈出新
“十多年,制造行业的变化可以说是翻天覆地的。”身处制造加工的一线,何波对这样的变化有很深切的感受,“这些年来,从外面看,四威产业园没有什么变化,但是里面,就我所在的第四车间,生产线都一直在升级,新工艺、新产品可以说层出不穷。”
一个人离不开他所身处的时代。在何波看来,“工业强基”、智能制造已然成为了成都的时代导向,在一座城市转型升级的步伐中,数控加工行业无疑站在了时代的风口上。“技术革新升级日新月异,可以说每一天都是新的,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在这个时代更多的是攻坚克难,推陈出新。”
在何波的讲述中,他的职业生涯有太多的项目攻关,有太多的第一次。几年前,四威产业园公司接到一个数控加工任务,加工难度非常大,“这项任务无论是工艺要求,还是技术实现方式都给我们出了极大的难题。”何波说道,当时,使用五轴数控设备进行后置处理程序调试的成本很高,也不太现实,要突破这个限制,调试必须是在仿真软件里测试、更改、完善。
20多天夜以继日,前前后后上百次测试,最后何波开发的这套五轴后置处理程序,结合首次探索出的四轴、五轴加工编程工艺方法,首次实现了29所四轴、五轴联动加工,在完成任务的同时,何波还围绕着生产线精密器械生产,以这些技术为延伸进行了开发。
而这只是何波在数控加工上技术攻关、创新开拓的一个侧影。在开展铝硅材料加工实验里,他将加工平面度从0.3毫米提高到0.08毫米;首次利用三轴小行程数控机床实现大型航空薄壁不锈钢筒体零件的数控加工技术突破……这些年来,何波组织完成“军用电子关键零部件高效加工技术研究”、“ 合金高效切削加工技术研究”、“ 合金高效加工技术研究”等多项技术攻关项目。
传道授业 大师工作室是人才“孵化器”
去年年底,一个喜讯让何波技能工作室的干劲儿更足了——何波技能大师工作室获批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
谈及此,何波直言肩上的责任更重了。“技能大师工作室虽然叫何波技能大师工作室,但绝不是我一个人的,它是一个技能攻关平台,更是一个高技能人才 孵化器 。”诚如何波所言,现在工作室成为了公司数控加工的技术研究“龙头”,15个工作室成员涵盖了数控加工工艺分析、数控编程、生产现场等领域,其中7位是高级技师。
作为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带头人”,何波想得最多的还是工作室关于高技能人才的培养。“不管是从全市来看,还是公司发展的层面,数控加工高技能人才是成都推进智能制造不可或缺的一环。”在何波的考虑中,工作室将在日常生产加工的同时,以项目为中心开展技术攻关,在攻关的过程中带动工作室成员提升技能水平。
“全国、四川省、成都市每年举办的数控技能大赛,我也是从这个平台上走出来的。”在何波看来,以赛促学,是让更多的人快速成长的平台。而这在以往工作室人才培养中,成效也很明显。以“何波工作室”为平台,何波所带领的团队在第六届全国数控技能大赛四川赛区数控车工等大赛中陆续夺魁。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