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上海证券:风口上的工业母机

上海证券报       2022-05-23

据上证报多方采访,近期资金追逐工业母机板块的背后,不仅有宏大的政策红利,更有国产工业母机技术持续突破、国内市场需求步入新旧更替爆发期等诸多因素。

已在机床产业奋战了近40年的华中数控董事长陈吉红说,产业的突破不会一蹴而就,工业母机的技术突破需要研发体系、供应体系、政策支持、用户支持等多方面协同。机床企业需要一步一个脚印,踏实积累技术,并通过用户反馈快速迭代。随着未来行业格局逐步优化,国产机床的高端化进程将加速推进。

“七大瓶颈”之首

工业母机,广义上是指制造机器和机械的机器,狭义指机床。工业母机,也就是机床。201852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两院院士大会上就指出:工业母机、高端芯片、基础软硬件、开发平台、基本算法、基础元器件、基础材料等瓶颈仍然突出,关键核心技术受制于人的局面没有得到根本性改变。

习总书记的重要讲话中,将工业母机排在高端芯片、基础材料的前面。由此,承载着整个制造业基础的工业母机也被视为“七大瓶颈”之首。

工业母机的重要性体现在多个方面。

首先,它是国家基础制造能力的综合体现。特别是高档数控机床,其技术水平代表了国家工业化的水平。

其次,机床产品的质量和性能决定了一个国家制造的质量和发展水平。太空中遨游的飞船和卫星,天空中飞翔的飞机,地面上奔驰的汽车和火车,海洋中航行的舰船和潜艇,从民用工业和国防工业产品的制造,都离不开机床。

再次,长期以来,高档数控机床大量依赖进口,严重影响我国工业安全、产业安全和国防安全。

2元人民币选择车床作为正面图案

机床对一个国家的影响有多大?曾经引起全球轰动的“东芝事件”给全世界上了一课。

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日本东芝机械公司向前苏联出售高精密数控机床,这款高精密、五轴联动数控机床适用于核潜艇螺旋桨加工,可以大幅降低航行噪音。事件意外曝光后,处罚措施是:对东芝公司处以一万亿日元罚款,按当年的汇率计算约150亿美元;此后,美国还对日本进行了24301调查,遏制日本工业发展。

“十八罗汉”艰难探索

工业母机作为战略物资,西方国家对我国一直实行严苛的封锁。

新中国成立的次月,西方部分国家组建“巴黎统筹委员会”(简称“巴统”),对中国等国禁运包括高性能数控机床在内的上万种产品。1994年,“巴统”解散。两年后,《瓦森纳协定》出台,目的依旧是限制中国等国获得先进设备、技术与产品。

新中国成立后,在国家相关部委的支持下,很快形成了较为完整的机床产业布局,曾立下汗马功劳的18家国有骨干机床厂,也被业内称为“十八罗汉”。

此后,随着“三线建设”的布局,以及为二汽配套开展的“精密机床会战”,为机床行业聚集了一大批高水平人才,推动了机床行业进步和发展。

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曾经威名赫赫的“十八罗汉”,一个个“弯道脱轨”:要么被并购,要么破产重整,目前仅剩济南第二机床厂,并已成长为世界三大数控冲压装备制造商之一。

资料来源:华创证券研报


“四大金刚”获技术突破

幸运的是,在寻求合作和引进技术的同时,一批企业始终坚持自主研发,要把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

首先传出好消息的是华中数控。1993年,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华中Ⅰ型数控系统在武汉问世,实现了国产高性能数控技术的突破。数控系统为先是数控机床的“大脑”。如今,华中数控的数控系统已经升级到第九代,通过集成 AI 芯片,融合 AI 算法,将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新一代智能技术与先进制造技术深度融合,实现了真正的智能化,目前已经在国内多家机床企业配套应用。

在南方,街道企业出身的广州数控也闯出另外一条道路。1999年,该公司成功研发出GSK交流伺服驱动,不仅填补了国内空白,还迫使国外同类产品降价50%。依靠贴近市场就近服务,广州数控也成为我国南方最重要的机床基地。

海外收购失利后,北方的沈机也加大了自主研发的力度,并于2012年成功研发出一款智能数控系统,取名“i5”。不过,受多种因素影响,沈机集团于2019年被裁定破产重整,如今已隶属于央企中国通用集团。

还有大连光洋(科德数控),这家公司最早做数控系统出身,后来为了验证自家的数控系统,就推出了数控机床,并进一步开始扩大部件的范畴。目前,大连光洋(科德数控)已成为国内少数实现生产自主数控系统的五轴联动数控机床企业之一,产品也在我国航空航天领域得到应用。该公司今年7月正式登陆科创板。首日涨幅高达840%

华中8型高档数控系统、大连光洋GNC60高档数控系统、广州数控GSK27系列高档数控系统、沈阳高精GJ400总线式全数字数控系统,这四款产品也被称为国产高档数控系统的“四大金刚”,为我国工业母机产业形成了坚实的底层支撑。

除了数控系统外,在刀库、刀塔、刀具等相对低价值量的领域,国产厂商的水平与国际水平较接近,涌现了一批上市公司如华锐精密、欧科亿和中钨高新等。

市场困境

尽管各方面有了长足的进步,但在应用市场,中国机床企业的成绩并不理想。技术差距的缩小,并不等于市场的突破。

从统计数据来看,在低端数控机床领域,国产企业占了90%的市场,中端产品也已经到60%以上,但高端产品的国产化率,目前仍然低于10%。业内概括为:低端内战、中端争夺、高端缺失。

从生产量和消费量角度看,我国机床的规模都是当今全球当之无愧的第一,但是没有一家足够强的企业,盈利能力更是远远低于海外巨头。

最为关键的,依然是核心技术的缺乏。

以某民营机床龙头为例,无论是数控系统、传动系统还是各类功能部件中,核心零部件的外采比例普遍超过80%

好的产品是用出来的。秦川机床总裁李强日前也撰文表示,数控机床发展有自身的规律:通过大量应用,发现问题,持续修正,迭代升级,才能走向成熟、可靠。

另外,只有实现规模化的市场应用,产品的生产成本才能降低,产品的市场竞争力才能进一步提高,前期的研发投入才能收回,企业才能形成具有自我造血能力的良性循环。

新的机遇

当然,也不是完全没有机会。我国庞大的制造产业,为机床企业的发展提供了最好的土壤,一批机床企业在摸爬滚打中逐渐成长起来。

据介绍,华中数控研发的华中8型系列化高档数控系统,在多项关键技术(体系结构、总线、五轴、多轴多通道等技术)上实现了历史性突破,已在高速高精立式/卧式加工中心、五轴联动龙门机床、车铣/铣车复合机床、高精度数控磨床等1500多台高档数控机床上测试验证和配套应用。在航空航天、汽车、能源、3C电子信息等制造领域已累计销售应用了10万多台套。

广州数控也有经典案例。

数年前,国内一家著名燃气轮机航空发动机叶片生产厂家需要采购五轴联动高端数控机床,此前一直用的都是进口产品。然而由于一些特殊原因,原计划采购的日本产品被对方企业拒绝,只剩下唯一的生产厂家——德国西门子,不料却遭遇坐地起价,采购一时陷入困局。

关键时刻,广州数控组建了一支近30人的科研团队,立下军令状,经过持续一年艰苦攻坚,按时交付了2台产品。“在加工精度、加工效率、可靠性等关键指标上,与进口产品没有差别。”

一些民营机床企业在“打市场”方面更是各显神通。

譬如在3C领域,国产机床在下游厂家的车间里与进口机床现场大比武,以性价比赢得客户。这也推动了部分民营机床企业的快速崛起,营收排名靠前的创世纪、海天精工、浙海德曼、国盛智科等,虽然在国际上排名尚不领先,但在国内各细分领域已经位居头部位置,创世纪的钻攻机单品销售更是已位居世界前茅。

此外,央企的大手笔介入提振了行业信心。

20194月和12月,中国通用技术集团相继对大连机床集团和沈阳机床集团实施重组。此后,天津市国资委与中国通用技术集团签约,双方将共同出资100亿元打造一流机床装备制造企业。

其他省份也加大了政策扶持力度,如陕西省委副书记胡衡华亲自担任高档数控机床产业链“链长”,以秦川机床为“链主”单位,打造创新联合体,推动高档数控机床发展。另如浙江省通过“揭榜挂帅”,着力打造机床“产业大脑”等。

更大的机遇还是来自市场。

机床的一般产品寿命约为10年,而重切削、长时间运转的机床寿命在7-8年。上一轮中国机床行业的销售高峰是在2011年前后,根据10年左右的使用寿命和更新周期,2020年是机床行业10年周期的拐点,从2021年开始进入更新换代的高峰。根据测算,每年更新的规模将达1200亿元。

另外,随着下游汽车、3C、航空等领域的产业升级,加工材料和加工工艺,都对机床的加工提出新的要求,由此,也进一步加速存量机床的升级换代。




关键词:机床;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