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位于宜昌路555号的长寿邻里中心,在地下一层开了个“梦工厂”——科普创新屋。所有怀有工匠梦和创新激情的社区居民,都可以到科普创新屋一试身手,通过逐级进阶的培训,学习识图、绘图、机床操作等技能,甚至练就DIY模型制作、家庭装潢、维修等技能。
全年开放200天
在科普创新屋100平方米的展厅内,几十台不同类型的小型机床有序排列,工作人员正向观摩者演示雕磨、钻铣、锯刨等不同操作。一台3D打印机吸引了参观者的目光,开馆当日,机器正在打印一座微型“帝国大厦”。
科普创新屋负责人彭秀莉介绍,创新屋将于10月份正式运营,全年开放200天。此前,科普创新屋向居委文教干部和学校老师进行了预演,希望挖掘社区内对创新制作感兴趣的居民和学生,开展基本培训。
分层级、分年龄段学习
科普创新屋分为三个区域,基础、提高和拓展区域。基础区域为刚入门的初学者设计,配置了简易版的钻床、锣床、木工车床工具,适合6到10岁的孩子。初学者可以学习识图、绘图,练习锯、磨、车、削、钻等基本的机床操作和加工技能,尝试加工木质材料的平面作品。
在提高区域,参与者可以学习雕磨、钻铣、锯刨、数控机床加工等技术,材料也由木质材料“升级”成金属、塑料、尼龙等。等手艺再提高一些,就可进入拓展区,这里的机床是工业型机床的缩小版,具备工业机床的所有功能,适合熟练掌握各种小型机床及辅助工具操作使用技能的16岁以上操作者。这类机床可以用于DIY模型制作、家庭装潢、维修等。
与学校特色课程结合
社区创新屋设有一名专职志愿者,负责日常事务和设备维护。
“我们正在考虑发展学生志愿者。”彭秀莉介绍,位于长寿街道辖区内同济二附中以理工班为特色,在创意制作方面有一定基础,可以先让一部分学生到创新屋开展实践活动。寒暑假期间,学生们则可以担任志愿者。为了丰富体验课程项目,创新屋将与学校特色课程相结合,例如江宁学校的木工拓展班可以利用创新屋的资源开展课程。
“在这个特殊的空间里,参与者可以由浅入深地掌握各种工具的使用技能和加工方法,充分展示自己的聪明才智,用自己的双手创作出富有灵感的作品来,从中感受创新思维和动手实践带来的无穷乐趣。”志愿者周良中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