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机床工具行业来看,中国工业正在转型,基于互联网的智能制造技术将是未来制造技术最重要的方向。此外,装备制造业的转型升级还与金融有关,要想实现真正的产业转型升级,金融对实体产业的转型升级是最重要的支撑。”沈阳机床集团董事长关锡友在9月24日于上海召开的2013国际融资租赁论坛上表示,中国的机床产业发展光靠自己肯定是不行的,要想从传统制造商转向工业服务商,服务存量是核心,没有金融的力量做不到,没有网络技术也做不到。
融资租赁可以按照用户的使用时间收取租金,会出现差异化的金融产品,对客户而言更加合理,金融产业有望对实体产业的转型升级做出更重要的贡献。论坛上,沈阳机床集团与农银金融租赁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农银租赁”)签署供应商金融战略合作协议,作为国内乃至世界机床行业的领军企业,沈阳机床开展供应商金融业务,或将开启中国装备制造业商业模式的转型升级。
产业 金融 信息化
在当下倡导和强调转型的时代,中国装备制造业也面临着转型的问题,从过去完全依靠销售产品的产业开始向以市场服务为依托的产业转型。
机床工具行业被称为“工业的母机”,印证着工业的发展。从2002年到2012年,中国连续10年成为世界第一大机床消费国,高峰期在2011年达到260亿美元,金切机床占据了全球市场一半的份额。
沈阳机床从2010年开始转型,从传统制造商转型成为工业服务商。但这一过程非常艰难,无论是制度、理念,还是技术升级的转型。在中国,所有产业的传统经营方式已经走到了尽头,亟须转型。而在转型升级的过程中,跨界集成是重点。在产能过剩、市场饱和的情况下,要用创新的方式创造新的市场需求,但创新光靠单一企业是做不到的,包括现在的苹果公司,不单纯是技术,还和金融、市场、客户紧密联系在一起。再加之信息化技术的飞速发展,各行各业的终端营销成为争夺的焦点。因此,跨界的集成、充分的营销成为产业人争夺的重要焦点。
博厚方略管理技术公司合伙人、TheAltaGroup大中华区高级董事总经理周剑振对于双方的此次合作十分看好,他认为2013年是中国装备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关键年。作为经济升级的支柱产业之一的中国装备制造业,已进入关键转型期,必须加强服务业务和全球市场扩张,以平滑商业周期为目标,在业务组合和财务结构两方面实现转型,这也将是未来5—10年的发展方向。
融资租赁是装备制造业当前重要的转型工具,融资租赁的作用不仅仅是促销工具,还是装备制造企业从制造向服务转型、获取后市场利润、提升公司估值的可靠路径,更是提高定价能力、加快资产周转和保护信用评级的有效金融工具。融资租赁也是中国装备制造业“走出去”过程中,获得国际竞争力、减少贸易摩擦、能够“走进去”和“走下去”的基础。
转型的最佳契合点
根据国际成熟市场经验,装备制造企业作为设备供应方和技术所有者,直接贡献了融资租赁市场50%以上的业务量,成为融资租赁市场的重要推动力,也是融资租赁业长期至关重要的业务领域。因此,中国装备制造业的成功转型,也将为融资租赁企业带来专业化和国际化的竞争优势。
当下,中国的融资租赁市场也正处于一个专业化和国际化的前沿,加强与装备制造企业的合作也是融资租赁行业获得专业优势的源泉,伴随着装备制造业“走出去”也是融资租赁国际化的重要路径。
农银租赁董事长高克勤表示,一方面是产业和装备制造业在转型升级,另一方面是金融行业包括银行、租赁公司等也面临转型升级的问题。而装备制造业和融资租赁的结合恰恰是这个转型最佳的契合点,也是目前业界正在探索的一条道路。
融资租赁业与装备制造业之间应该是互动的关系,而互动的基础就是产业升级中产生出来的金融需求。”高克勤称,产生的金融需求既是互动的基础,某种程度上也是下一步金融创新的最原始动力。
高克勤认为,下一步从升级的角度,双方在拓展目标市场方面会有共同的需求。装备制造业转型升级会带来一系列的变化,对终端客户的重视和营销会产生新的需求。产业、企业在目标客户的营销当中,需要在金融特别是融资租赁方面做配套服务,会产生双赢的效果。企业的运营模式会发生很大变化,诞生出产品、金融服务及其他相关服务支撑的一个新的企业运营模式。
“在新的运营模式下,企业的经营管理会全方位地延伸,也会带来新的服务内容。物流管理、营销管理、配套技术的支持服务、研发制造、再制造、二手市场等都会发生变化,也要相应地变化财务管理和资金管理的模式,对此,金融行业或者融资租赁都将大有可为。”高克勤强调,在新的产业经营模式下,必然会形成庞大的权益性资产,可能在企业环节,也可能在租赁公司环节。这些权益性资产应该进入到租赁公司当中,进入到金融市场当中,形成畅通的企业资产、金融公司资产和外部资产的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