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喜文:未来9到10年是中国制造业创新发展的黄金期
2016-05-18 投资上海
点击上方
“投资上海”
可以订阅哦!
4月22日,作为“上交会”最重要的国际组织合作方之一,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UNIDO)在第四届上交会上继续举办主题日活动。其国际论坛以“科技创新促进经济转型升级”为主题,分为产业创新分论坛和创新浦东分论坛两大板块,带领与会者走进上海先进制造业发展优势园区,与上海先进制造业企业面对面进行交流,探讨如何加强国际合作,将中国制造业做大做强,体现出工发日国际论坛高层次、新格局、多视角、多方位、接地气的新特点。 工信部国际经济技术合作中心王喜文先生为大家解读了中国制造2025里的创新主题,他认为未来9到10年是制造业的黄金发展阶段,是新一轮工业革命快速发展的阶段,可以见证制造业创新的过程,值得我们期待。现将他的演讲整理成文字,以飨读者。
演讲嘉宾:
工信部国际经济技术合作中心智能制造研究所所长 王喜文
尊敬的各位嘉宾,大家上午好,非常荣幸参加这次论坛活动,也很高兴有机会跟大家分享一下中国制造2025里边的创新。
中国制造2025是什么呢?实际上是去年5月份,国家发布的一个中长期的国家战略规划,为期10年。这项规划得到了社会上的广泛关注,为什么关注?我们社会上给它一个标签说它是中国版的工业4.0,现在不光是产业界、企业界的人,普通老百姓对这个事情也非常关心。
出台背景
中国制造2025它的出台是两个方面的背景:一是国际大势所趋。二是国内发展所需。
为什么说发展所需呢?因为制造业面临三大压力:成本压力,劳动力成本、原材料成本、土地成本都在上涨,人口红利在消失。
市场压力,经济全球化,互联网时代,80后、90后都需要个性化、定制化产品,制造业企业怎么办?你要改变模式,转型升级、快速响应,才能符合市场需求。资源与环境制约,最近几年工业大气污染、水污染,包括最近北京上海都有雾霾、PM2.5,制造业是耗电大户,耗电必然耗能,资源与环境的制约也是一个非常大的压力。
所以说制造业面临三大压力之下传统的工业是以能量转换工具为推动力的模式难以维系,这是国内的现实情况,是发展需要。
国际上是大势所趋,2012年以来美国推出了国家制造业创新战略AMP,德国推出了工业4.0、法国搞了新工业法国、英国搞了未来制造业预测,我们国家出台了中国制造2025。刚才也说了因为有一个标签说是中国版的工业4.0、第四次的工业革命,引起社会上广泛的重视。
工业4.0:实现产品的大规模定制
4.0要实现个性化、定制化,保障定制生产的品种多,个性化的同时,有要实现生产过程的成本低、效率高、交货快。产品的品种多,个性化,生产过程成本低、效率高、交货快,好事都要占上,怎么实现呢?要回到工业4.0的核心,讲的是智能化、智能制造、智能工厂,以前传统实现不是个性化定制。
包括生产的智能化、设备智能化、供应链管理智能化、资源管理的智能化。其实生产的智能化是相对于传统的生产方式而言的。传统的生产方式,比较简单,一种物质生产,把原材料生产成为产品,要辅助一些信息,用到能源,水、电等等,是一种物质生产。
一句话概括工业4.0
工业4.0提倡的是智能的生产方式,这是工业4.0战略里边的一个图,我经常以这个图为例一句话概括工业4.0:
“在智能工厂利用智能的设备将智能的物料生产成智能的产品,整个过程贯穿了网络协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