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东莞提出实施“东莞制造2025”战略,力争到2025年实现从“制造业大市”向“制造业强市”的转变,工业总产值实现由1万亿元向2万亿元跨越。由此可见东莞“坚持以制造业立市”的决心。
但是,转型形势复杂而严峻。劳动力成本上涨压力如何缓解?劳动生产率如何提升?产品质量如何明显改善?东莞将这些问题的答案,落在了对“机器换人”政策体系的大力度推进上。
当前“机器换人”大潮中,东莞的“机器换人”政策有何特点?在申报门槛上,东莞实行“宽进严管”的原则,让广大企业,尤其是中小微企业能享受到实惠。在资助方式创新上,东莞设立了事后奖励、拨贷联动、设备租赁补助、贷款贴息四种方式,全方位满足企业需求。
在通过“机器换人”提升当地企业竞争力的同时,东莞还致力于挖掘莞产设备的需求潜力。萧爱莲说:“在企业设备提升过程中,如果企业使用的是普通设备,能够获得15%的补助。而企业如果使用莞产设备,能获得25%补助。”通过扶持政策的适当倾斜,在促进产业转型的同时,东莞当地的机器人及智能装备制造业也得到了有效推动。
图为东莞拓斯达机器人体验馆内的物流传送机器人设备
诸多举措的成效,体现在对东莞工业技术改造投资增速的拉动,以及产业竞争力与产品质量的提升上。据统计,2015年,东莞全市工业技改完成投资额231.2亿元,同比增长85.6%,拉动全市工业固定投资26.8个百分点。同时,2014年9月至2015年12月,劳动生产率平均提高65.25%;产品合格率从89.04%提高到了94.44%。用工人数可减少71253人,单位产品成本平均下降9.98%。
紧跟发展趋势重点培育新兴产业
行车在东莞的松山湖科技产业园区,优良的生态环境让人流连。这里地处东莞的几何中心,控制面积72平方公里。
在2010年,它被批准升级为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众多高新产业在此落地。广受各方瞩目的华为终端总部项目就坐落在松山湖。为配合这一重大项目,松山湖将为其打造一个研发聚落,解决华为的研发、居住、公共配套等需求服务。
以“东莞制造2025”为契机,东莞将智能手机、机器人等新兴产业作为培育重点。目前,东莞共有手机整机生产企业14家。去年,全市手机年出货量为2.74亿台;其中,智能手机出货量达2.42亿台,约占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的18.7%。
与此同时,依托庞大的“机器换人”产业需求,东莞以需引供,着力推动机器人及智能装备制造业的集聚发展。位于该市大岭山镇的广东拓斯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致力于工业机器人的研发、制造、销售的高新技术企业。自2007年成立以来,拓斯达保持了迅猛的发展态势。去年,它被国家工信部直属机构评为“中国自动化领军企业”。
目前,东莞有工业机器人研发及生产企业70家,约占全国总数的10%。拓斯达是如何脱颖而出的呢?公司销售总监阮明聪说:“许多同类企业的核心技术基本是外购的。对于工业机器人来说,中央控制系统是关键,在这一块我们自己具有开发能力。”这也正是拓斯达的信心所在。目前,拓斯达拥有一支187人的研发团队,在背后提供持续的智力支持。
像拓斯达一样具备较强自主研发能力的企业毕竟少数。位于松山湖的广东省智能机器人研究院,是一所东莞市人民政府举办的新型研发机构。它为有智能制造需求的企业提供了从研发设计,到产品试制加工,再到技术检测的一条龙式服务平台。这能在一定程度上形成良好的资源集聚,降低企业的研发成本。
目前广智院已经和多家企业开展了横向项目合作。该院工作人员潘莹说:“对于在生产过程中有需求的企业,我们能根据他们的要求,根据实际情况为他们进行定制化的开发与设计。我们的服务可以涵盖智能加工、装配、包装、物流等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