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业界视点】消费机器人领域有点虚

小伊琳       2016-07-30

消费机器人看起来很热,其实比较冷清,投资人到底怎么看呢?可以把这个领域的项目,大概分下类来讲:

  第一类,来自高校的老师,实验室里的一些技术骨干组建的团队。这类项目有些技术含量,就看领先于市场多少个月啦。

  对于老师开公司,很难找到马云、俞敏洪这样的人。大多数老师都是兼职创业,不敢allin,就会遇上怎么处理和校方关系的问题。有些老师的想法特别多,这个月立这个项目,下个月想着立另外一个看起来相关,却是不同方向的项目。或者能赚些钱,但是没办法在一件事情上深入进去。再不就是,一个东西,讲得很厉害,折腾了一段时间,也做出来了,但是就是没办法量产。

  所以高校的项目,最好还是做科研,纯技术的,涉及到供应链、市场的,我就比较谨慎。再说,很多老师的商业意识也比较差。我看到比较靠谱的是,这些高校里的老师,无私的把自己的技术积累拿出来,支持自己的学生创业,高校的实验室也对这些学生开放。

  其实老师支持学生也不是没有好处,产学研结合,老师可以把自己的东西落地,也算是自己的成果。再说一家学校,孵化出几家优秀的企业,多有面子。

  第二类,是以前做电子产品、手机零配件的,或者是方案商。这一类公司在技术上没有什么积累,抄袭者居多。所以在这个领域,时不时冒出一些这样的公司,不要奇怪。

  在供应链上他们比较有优势,很快就跑通了设计、打样、到量产的流程;而融资能力也不弱,往往能搞定一些土豪老板。那些土豪老板看到这个东西有点意思啊,就投几个亿吧,作为股东先下几万台的单子。行业内做得最好的,总共也没卖多少台,他们量的确比较吓人。

  也有些转型很失败的,就是他们做出来的东西,不像机器人,其实就是另外一种电子产品。对于中国人来说,机器人的概念比较怪,要形象化才会说它是机器人,如果不是拟人,最少也得是个动画形象吧。在普通家庭里,把扫地机器人叫做机器人,他们会问,怎么洗衣机不叫机器人啦?就是那么奇怪。把乐高的积木叫机器人,也挺勉强的。


  第三类,社会创客。这一类人通常都非常早就进入这个行业,他们以做机器人教育的居多,再不然玩玩竞技机器人。因为这些领域离钱近,技术含量要求也不是很高,和把玩、折腾的味道很相符。前些年有些机构投了机器人+教育的案子,但是一直没看到做得特别大的。我认为有几方面的原因:

  1)针对高校的项目,工业机器人偏多,主要是数控机床和机器臂,消费类的倒比较少。总得来说,销售有点依赖关系,的确是有些量,做这个市场可以活,但是做不大;


2)K12领域也是偏关系型,不好做,赚的是辛苦钱,大多数项目都把它当作导流的渠道;

  3)针对社会创客的,文化氛围还没形成,人群还是比较小众的。从这一批人当中,走出不少做机器人产品代理,销售渠道和机器人自媒体的小团队;

  4)通过独立设立办学点,自主招生切入机器人早教市场。这个倒还可以,有几家公司上了新三板。

  最近由于泛娱乐大热,也涌出一批玩机器人IP的团队,因为产品开发和商业化运作难度极其高,真不是一般的团队可以做到的。

  第四类:以前是互联网行业的,现在转过来做机器人的项目。这一帮创业者,编软件的能力很棒,用户体验做得也蛮不错。但是对机器人关键的技术的积累,供应链上的控制力度比较弱。

  第五类:做家电、智能家居的。海尔下面有一家公司叫克路德,好像做得还不错。美的说要和安川合作,研发医疗服务机器人,没深入了解,不过听起来不是很靠谱。格力好像不是很看重消费领域,虽然他们也在布局IoT。但是在工业机器人领域发力很猛,董大姐还专门成立了一家公司叫珠海格力智能装备有限公司,到处挖人,对于一些技术骨干,开出的条件非常诱人。


  总的来说,就这些吧。

  这两年这个领域一下子就火了起来,特别是阿尔法机器人上春晚,阿尔法狗大战李世石的事件,把机器人带进了公众的视野,从各个地方冒出了很多创始人,其中以做教育、陪伴和娱乐型的机器人最多,产品同质化非常严重,甚至样子都长得差不多,用的也都是那几家的技术,叫投资人怎么投?总得有些不一样的东西吧。

  而这个领域除了扫地机量比较大以外,其他品类的销量真的不怎么样。别看谁又宣布融了多少钱,其实大家心里都知道这个行业没有量。有些公司迫于生存的压力,都不说自己是机器人公司了,讲人工智能、大数据以及一些更热门的噱头去融资。很多机器人项目切的需求点是有问题的,也没办法,上游的技术不成熟,做出来的东西,就是那么笨,远远达不到我们的预期。比如说语音交换,机器人理解不了,就是理解不了。

  现在大多数产品都是在消费机器人红利,从一线城市,到二线城市,一直往下面洗用户。最热门就是以前市民跑去看机器人餐厅。想不明白,几个长得丑的不得了的机器人有什么好看的。


关键词:机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