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英媒】库卡被中国收购 德国为何担忧中国投资?

小鱼时代       2016-08-12

随着德国的创新明星公司库卡被中国企业收入囊中,有关中国投资的争论与质疑在德国各界逐渐升温。

  然而,商学教授、德国独立股东协会DSW董事罗兰.克洛泽(Roland Klose)表示,中国企业对库卡的所有权“对那些想进入云端的客户可能会是个问题”。“如果库卡的所有者变成中国人,一些客户会担心敏感工业和企业数据的安全性。”

  这些担忧并非德国独有。上月,英国首相特里萨.梅(TheresaMay)推迟了欣克利角C(Hinkley Point C)核电站的最终放行,这个大型新建核电站得到中国广核集团(China General Nuclear Power Group)的投资;与此同时,有迹象表明英国正对中国投资进行重新评估。梅的政策专家尼克.蒂莫西(Nick Timothy)去年写道,中国可能会利用其在英国核电行业的的持股做出能源讹诈之事,也就是在发生国际危机时威胁切断电力供应。


  在其他国家,很多中国收购外国敏感资产的交易都因监管审查而遭遇麻烦,特别是来自美国外国投资委员会(Committeeon Foreign Investment)的审查。今年1月,该委员会否决了飞利浦(Philips)将其照明业务出售给一家由中国企业牵头的财团的计划。今年2月,清华紫光(Tsinghua Unigroup)撤销了以38亿美元投资西部数据(Western Digital)的交易,此前这笔交易接到美国外国投资委员会的调查通知。中国化工以440亿美元收购瑞士化工集团先正达(Syngenta)的计划现在看似也面临压力,此前在6月,中国化工被迫重新向美国外国投资委员会提交相关文件。

  赖茨表示,当你将库卡这样的高科技公司的控制权转让给中国人的时候,想想会发生什么是“合情合理的”。他说:“一家公司越具有象征意义,引起的争议就会越大。但如果你真的想要成为中国的战略合作伙伴,你就不能试图阻止这些交易。”

全球最大的机器人市场

  1898年,约瑟夫.凯勒(Josef Keller)和雅各布.克纳皮克(Jakob Knappich)在巴伐利亚州的奥格斯堡创立库卡。这家公司最初生产街道照明用的乙炔气体,后来将业务拓展至焊接机领域。1973年,库卡开发出一台工业机器人,是全球首批工业机器人之一。

  美的与库卡的关系可追溯到数年前。美的在自己的工厂种安装了大约100台库卡机器人,生产从吸尘器到洗衣机的各种产品。去年,美的收购了库卡的少量股权,到今年春季其持股增至13%。随后在今年5月,美的披露对库卡所有剩余股份发起要约收购,出价每股115欧元,较该公司股票前一天收盘价足足溢价36%。

  美的表示,它看到了帮助库卡扩大中国市场业务的机会。大多数中国工厂没有实现自动化:2014年,中国的机器人密度为36(每1万名制造业工人有36台机器人)。相比之下,欧洲和美国的平均机器人密度分别是85和79。


  但在从重工业转向消费驱动型经济之际,中国打算成为全球前十大自动化国家之一。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China Machinery Industry Federation)会长王瑞祥上月表示,到2020年,中国计划将机器人密度提高至150。

  美的副总裁顾炎民表示:“中国正成为全球最大的机器人市场,(而)我们希望抓住这种增长潜力。需求不仅来自我们,而且还来自各个行业。”

  库卡已经在中国占据了15%的市场份额,但它还希望占据更多市场份额,美的成为它的东家将会有助于它实现目标。

库卡首席执行官蒂尔.罗伊特(Till Reuter)表示:“美的清晰地描绘了库卡将如何受益于中国市场。”但库卡员工对此次收购的反应是震惊。

  库卡监事会的员工代表阿明.科尔布(Armin Kolb)表示:“任何人最初听到提及中国和中国人投资时都大吃一惊。如果我说所有人都很平静,一切照常,那我就是在撒谎。”

  政治上的反应同样负面。德国副总理西格马尔.加布里尔(Sigmar Gabriel)表示,“如果至少有一个来自德国或欧洲的替代报价,那还较为妥当”。

  有报道称,正好带着一个德国商务代表团在访华的默克尔也表达了担忧。在柏林,令人们不满的一个关键因素是,此类交易在中国是不可能发生的——中国在许多行业限制外国公司与中国公司合资经营。默克尔在访华期间向官员们表示:“我们希望中方也能给予我们同等待遇。”


  然而,默克尔政府没有能够阻止该交易的手段。部长们只有在涉及能源网络等“战略性”基础设施或防务公司的时候,才能出手阻止一家非欧盟投资者的收购。库卡不在此列。

  罗伊特接洽了其他潜在竞购者,同时继续与美的老板方洪波(Paul Fang)谈判。此前人们曾寄望于瑞士工程集团ABB可能参与竞购。罗伊特还与持有库卡10%股份的德国工业家弗里德黑尔姆.洛(Friedhelm Loh)进行了接洽,但后者在今年6月表示,他可能买不起整家公司。罗伊特表示:“许多名字我们都考虑过了,但他们打算做什么吗?我们有一份要约摆在面前。”

  美的对这种反弹感到意外。顾炎民表示:“我们没有预料到有这么高层次的负面评论。但你必须接受这一事实,即在德国存在一些担忧,因此你必须充分解释这笔交易的理由。”

  对中国这笔收购要约的怒气有许多撒到了罗伊特身上。洛和另一个大股东——德国制造商福伊特(Voith)——都因罗伊特公开支持中国的收购要约而指责他。然而,到头来,他们都卖掉了自己的股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