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权威机构分析,全球医用康复机器人市场规模会由2014年的2.2亿美元增长到2021年的32亿美元,预期年均复合增长率为46.6%。
目前中国康复市场(含民政系统,残联系统,康复产品专卖店)总的市场容量为4000亿。医用康复机器人成交价在100万---500万/套,预计中国医用康复机器人的市场容量在一百亿左右。
中国医用康复机器人的市场需求:老年人,意外事故患者和智障儿童
截至2014年底,全国共有康复机构6914个,开展肢体残疾康复训练服务机构达2181个,全国共对36.7万肢体残疾者实施康复训练,而我国残疾人总人数8502万人中,肢体残疾2472万人。因此,康复装备供应与临床需求存在巨大缺口。
目前,三级医院心脑血管、肿瘤、肢体骨折等住院患者中,一半以上患者需要康复治疗,但因出口不畅常滞留在三级医院,不利于患者得到专业康复训练。以安贞医院和天坛医院为例,每年安贞医院冠心病术后康复需求大,医院每年支架1.1万人,搭桥4000人,其中北京患者中有6000多人需要术后康复;而天坛医院神经科每年出院17000-18000人,40%-50%需要康复。
60岁以上的老年人其中有55%患有肢体残疾,肢体残疾主要由骨关节病、脊髓损伤和脑血管疾病等造成,骨关节疾病,其疼痛和功能障碍会导致行走能力、劳动力丧失,甚至致残。
脊髓损伤主要是由交通意外事故造成,轻者使损伤者行走能力减弱,重则瘫痪。
脑血管疾病是神经系统疾病的常见病,其中以脑卒中患者居多。脑卒中是死亡率最高的三大疾病之一,85%的脑卒中患者会出现侧肢体运动功能障碍。据权威机构统计每年我国脑血病新发患者超过200万人。
肢体残疾的庞大基数以及老龄化趋势,使得我国康复装备供应和康复临床的需求存在巨大缺口。一是医院康复医学科数量,康复科的医生,床位数,场地均不能满足患者的需求。根据卫计委数据,截止2015年5月底,全国医院2.6万个,其中二级以上的医院有8973个,国家要求所有二级以上综合医院必须建设康复医学科,截止到2012年底,实际拥有康复科的综合医院3288家,与要求相去甚远。笔者王强通过市场调查,以武汉为例,即使三甲医院开设康复科,其床位数在70张左右,因病人太多导致医院经常在走廊上加床位,因场地太小,有些医院康复设备只能放在医院走廊上,大多数三甲医院的康复科都有计划扩建康复科。
二是康复科室供给,康复装备供应和接受康复训练服务不足,
三是医院重视程度不够,康复科创造的经济收入偏低,
传统的人工或简单的医疗设备已经不能满足患者的康复需求,这也使得人们对于医用康复机器人的需求增大。康复机器人可以减少人员陪护,而且更有成效地通过游戏,“轻松,愉快”地帮助病患实现康复。笔者王强认为更重要的是:患者、老年人,以及幼儿,即所谓“老弱病残”,对于医疗康复机器人的需求是刚性的,这一片市场需求未来会持续上升。
国家宏观政策扶持医用康复机器人:残疾人医疗纳入医保
国务院法制办2015年7月20日发布《残疾预防和残疾人康复条例(草案)(征求意见稿)》,意见稿包含残疾预防、残疾人康复和保障措施三个方面。意见稿明确规定,各级政府应将残疾人纳入基本医疗保险的保障范围支付医疗费用,不能通过基本医疗保险支付费用的残疾人需按照规定给予医疗救助。0岁至6岁视力、听力等残疾儿童等特殊残疾群体将获得免费手术、辅助器具配置和康复训练等服务;国家将多渠道筹集残疾人康复资金,鼓励、引导社会力量通过慈善捐赠等方式帮助残疾人接受康复服务。
北京市科委于2015年6月下发《意见》,部署智能机器人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工作,其中要求突破服务机器人尤其是医疗健康服务机器人的技术瓶颈,使相关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届时,机器人技术将着力突破仿生材料、智能人机交互、多模式识别等关键技术。手术机器人、康复机器人、辅助机器人等将在临床应用技术研究中得到大幅推进。
国家《十三五规划》提出了市场主导、质量为先、强化基础、创新驱动的发展原则,实现在助老助残领域、消费服务领域、医疗领域等重点领域的示范应用,并开展核心零部件攻关、前沿共性技术研发、医疗康复机器人应用等重点工作。
部分公立医院将转型为康复医院
今年北京市卫计委联合市发改委、人社局等9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加强北京市康复医疗服务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提出北京市部分公立医院将转型为康复医院。其中,首批将推进6家公立医疗机构向康复转型,每家给予1500万元财政经费支持。在北京市已经有过将公立综合医院转型为康复医院的成功经验在前,比如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康复医院和西城区展览路医院。如今又有了《意见》等政策文件予以详细规定。其他地方很可能会直接借鉴北京市的做法,全国范围内的部分公立综合医院转型为康复医院,这种情况在未来几年会在越来越多的城市遍地开花。
医用康复机器人运用实例分析
医用康复机器人由1个可升降的平台、2个步态控制系统、1块可显示虚拟场景的大屏幕组成。医护人员帮患者穿上类似防弹衣的上衣、固定好下肢设备后,陈先生立即变身成为盔甲战士。在选择步行模式后,令人兴奋的事情发生了,患者开始像正常人一样走路,他步伐的速度、大小与健康人一模一样,只不过他踩的是“太空步”,脚不沾地。
耳畔是轻柔美妙的音乐,眼前的大屏幕,可以展示在马路上行走的场景,或是海边散步的浪漫……在医用康复机器人的帮助下,患者轻松愉快地“步行”了半个小时(如上图),根本看不出他腿脚不便。
整个过程,医用康复机器人的服务相当“体贴”——患者穿上身的装备上,安有很多感应器,那么,医用康复机器人就可以知道患者使了多大劲儿在运动,然后根据监测的结果,帮助患者使力,模拟步行、骑行、下蹲等动作。患者对面是个大屏幕,上面可以出现不同的场景,让患者身临其境,轻松愉快的氛围更能调动患者主动运动的积极性,如果患者表现不错,屏幕上会出现积分、金币进行鼓励,要是患者“偷懒”不使劲儿,也会被医用康复机器人发现,一旁的医护人员就会给患者提个醒。如果患者突然发生痉挛,“医用康复机器人”会瞬间终止训练,不会对患者造成任何伤害。
国外进入康复机器人企业一览表
解读:从国外医用康复机器人企业发展的分析来看,存在三大共同点,一是康复机器人的年销售额增长在40%以上,二是研发投入大,三是企业大多数还处于亏损状态,笔者王强从全球医用机器人市场来看,处于市场的成长初期。
近期国内医院医用康复机器人中标情况
分析:2015年是医用康复机器人的发展的元年,湖北省梨园医院在湖北省首次引起医用康复机器人,三军医大新桥医院在重庆地区率先上肢康复机器人,潍坊市妇幼保健院首次在山东引进下肢智能康复机器人。而且引进医用康复机器人的医院以三乙医院和二甲医院最多,说明中国医用康复机器人市场才刚刚开始启动。
武汉市的三甲医院医用康复机器人的配置情况
分析:武汉市场和全国发展形势是一样,三甲和特三甲医院对医用康复机器人的引进工作还没有完全启动,作为湖北最大的二家特三甲医院对康复科的建设有很大的差异,一是同济医院的康复门诊的面积是协和医院的2.5倍,二是同济医院已经有Alexia上肢康复训练系统二台,广州一康下肢康复训练系统一台。而协和医院无上下肢康复训练系统,只能说明协和医院不重视康复科的建设。
目前中国医用康复机器人和二十年前的腔镜技术很类似,腔镜技术顺应世界医学向无创和微创的方向发展,首先在欧美医院大规模运用在临床,刚开始腔镜技术进入中国,第一批引入的是以三乙和二甲医院为主,通过数年发展,被中国医疗权威专家认可,现在腔镜技术已在全国各地医院遍地开花,若干年以后,医用康复机器人也会走进中国各地医院,为康复患者服务。
国内进入康复机器人企业一览表
一大批互联网公司,携“上百亿”的资金,以互联网的思维,采取“颠覆性”的手段,去做中国医疗行业,其上百亿的资金只换来一句话“中国医疗行业和中国互联网市场真的不一样”。阿里巴巴在中国医疗市场投巨资布局,几年后,不得不联手知名医疗器械企业去开拓中国医疗市场。横空出世的“滴滴医生”在经历“荒唐不惊,笑料百出”的演绎中,已消失得无影无踪,以上盲目投资最后落得打水漂的结局!
中国医疗行业封闭,拒绝分享,带有浓厚的“计划经济”的烙印。笔者王强认为医疗器械行业最大的风险不是来源于市场竞争,而是政策性的风险,更应该引起关注的是目前还未出台关于《医用康复机器人的行业标准》,这些注定对跨行业经营的企业迎来严峻的考验,盲目投资者“死”,绑定专家者“生”。
医学权威专家,国家行业政策专家,法律专家,医疗器械营销管理专家,医保专家,招标专家会告诉你:作为一个新产品如何去定位?如何去挖掘USP?如何去做品类管理?如何用好医疗权威专家资源?如何去做品牌战略管理?如何去有效建立市场的学术推广和营销管理体系?如何去规范我们的经营行为?如何去规避市场风险,政策风险,法律风险?如何对招标项目进行全程掌控,让竞争对手无计可施?只有长期捆绑各类医疗和医疗器械专家,跨行业经营者才能生存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