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机器换人”换出转型新动能

小鱼时代       2016-08-12

三年投入10亿元进行“机器换人”,算得上是巨额投资,但昆山沪光汽车电器有限公司董事长成三荣没有丝毫迟疑,三年收回成本,拉动产值增至50亿元。

  沪光实践证明,没有投入就没有效益。在昆山,既有像富士康、纬创这样的龙头企业,也有像丰岛电子、达亚汽车这样的“小巨人”,积极投身“机器换人”浪潮,一场始于设备革命的产业升级蔚然成风。

  牵手机器人

  流水线上掀起“设备革命”

  推动产业迈向中高端,昆山企业通过内部加工设备“大换血”,缓解用工荒和技术落后的压力,以提升生产效率和产品档次。

  来到丰岛电子(苏州)有限公司生产车间,仿佛置身未来世界:几十台机器人挥舞着手臂,从夹取半成品到镭雕图案、照相检测,再到产品装配,不到10秒完成一次生产任务。去年,丰岛电子投资2亿元用于技术改造,年产值将突破10亿元。

  “机器换人”,让越来越多的企业得到了实惠,促使企业在科研、管理等方面进行革新。富士康科技集团自2010年至今已投入约5亿元用于自动化技改,采用多功能机械手2000余台,累计节省人力6000余人,每年实现直接经济效益3亿元。


  以制造业立市的昆山经过多年积蕴,几乎形成了制造业全产业链的聚集优势,而传统制造业对技术革新的庞大市场需求,也成为加快“机器换人”的关键要素。眼下,越来越多企业掀起“装备革命”,投身“机器换人”浪潮,实现华丽转身,推动“昆山制造”向“昆山智造”转变。


细算经济账

  企业趟出“智造”新路

  从原料仓库到生产车间,遍地机器人、机械手、自动化牵引车辆在高效作业,这是沪光公司的车间一景。率先启动“机器换人”计划,从小作坊肇始发展到智能制造,沪光公司成为行业翘楚的秘诀藏在机器人身上。

  成三荣算过这样一笔账:去年投资近亿元实施“机器换人”,每年节约人工成本近4000万元,两年多收回成本。下转A2版上接A1版公司计划3年投入10亿元,流水线全部实现智能化,员工控制到1500人左右。成三荣坦言,“机器换人”是制造业的必然趋势,除了提高精度和效率,也带来了更多订单。


  在昆山,会变“魔术”的企业不止沪光公司一家。从2013年起,达亚汽车开始加大冲压自动化生产线的研发力度,目前部分生产线已实现冲压流程自动化,当年总产值实现近30%的增长,利润增加10倍多。

  日前,沪光公司、华天科技被省经信委评为升级示范智能车间,全市拥有规模较大、自动化程度较高的“机器换人”生产线近百条。“‘机器换人’正成为昆企投资热点,不仅拉动了工业投资,更加速了我市制造业‘智’变过程。”市经信委有关负责人表示。


换出新动能

  “机器换人”蔚然成风

  “机器换人”奏响转型发展新序曲。仅在去年,就有富士康、纬创等170多家大中型企业实施“机器换人”,完成工业技改投资201.3亿元,同比增长13.8%。其中,龙腾光电、启佳通讯、淳华科技、联滔电子、科森科技等一批企业完成技改投资超1亿元。

  “机器换人”背后,是企业不断增加技改投入,技术创新主体意识的全面觉醒。走进星派克智能装备产业园,智能装备展现的工业之美让人叹为观止。50多款自动化包装生产线,都是星派克为客户个性化定制的,涉及食品、药品、3C产品等领域。“这条生产线是星派克公司为‘湾仔码头’设计的,由7台机器人组成,每分钟可以包装70多箱产品。”星派克智能装备(苏州)有限公司机械设计部部长秦波介绍。


  登峰可造极,半步有乾坤。星派克公司上半年完成销售超1.1亿元,这是“换”出来的新动能,产出的是实实在在的效益。记者从市经信委获悉,今年列入“十个一批”的150个重点技改项目中,“机器换人”及自动化项目有113个。“赶潮‘机器换人’的背后,是企业不断投入、不断追逐的技术革新。”市机器人产业促进中心有关负责人表示,“机器换人”本质是以设备更新为载体的技术创新、工艺创新、管理创新,可提升企业市场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