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深度】乐视要造车 你的自信从何而来?

小鱼时代       2016-08-15

8月10日下午,乐视汽车在杭州举行发布会宣布,将投入200亿元在浙江莫干山国家经济开发区建立汽车工厂,占地4300亩,目标年产40万辆,第一期20万辆。乐视方面表示,该工厂还是国内首个高端D级车生产线,比奔驰S级和宝马7系的生产线“更先进,更互联网化。对那些高调宣布要跨界造车,并计划在2~3年内就发布首款智能电动车型的互联网企业来说,我只能用“无知者无畏”来形容。要知道一部手机的零配件不超过100个,而一辆汽车的零配件不包括螺丝螺帽都有7000个以上,造车的资金投入之大、设计标准之复杂、技术壁垒之高、供应链管理之难,绝不是只靠“互联网思维”摇旗呐喊几声、博博眼球就能搞定的。电动车鼻祖特斯拉至今还深陷亏损泥潭,而中国互联网车企们的自信满满究竟从何而来?


  “弯道超车”不是你想象的那么容易

  2016年2月17日,乐视与阿斯顿.马丁就成立电动汽车合作合资公司签署了谅解备忘录,研发并生产互联网智能电动汽车。阿斯顿.马丁负责提供Rapide的整车技术,而乐视提供动力总成和车联网技术。

  2015年3月6日,格力电器发布了《关于发行股份购买资产停牌公告》,称正在筹划发行股份购买资产事项,交易标的为珠海银隆新能源有限公司。格力董事长董明珠出席活动接受记者采访时明确表示,格力收购新能源企业,就是要造汽车。“格力也需要找到新的增长点。”其实,不仅仅是格力,目前宣布要杀入新能源汽车整车制造以及零部件制造的非汽车行业企业,已多达26家。

  2015年3月12日,阿里巴巴集团与上海汽车集团宣布,共同出资10亿元设立“互联网汽车基金”,组建合资公司,专注互联网汽车的技术研发。

  2015年3月23日,富士康与腾讯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计划研制“互联网+智能电动车”。

我做了一个统计,如下图所示,在这26家宣布造车的企业中,传统制造业企业有11家,除了新进的格力,还有富士康、方大特钢、万向、隆鑫、中鼎股份、阳光电源等等;互联网企业有12家,除了BAT,还有乐视、高德地图、易到用车、汽车之家、游侠等等;另外还有做汽车设计的长城华冠,做投资管理的安迪大洋和做房地产的冠城大通。

  这26家中,有19家(18家做电动车,1家做无人驾驶汽车)都要做整车制造!我都怀疑自己是不是听错了。在一个内燃机技术、电动技术都很落后,至今造不出好发动机的国家,有一群无畏的门外汉,他们计划造电动汽车、智能汽车,一举超越欧美,超越奔驰宝马丰田通用。我觉得这一切简直是天方夜谭!

  除此之外,有2家要做新能源汽车的上下游全产业链;只有5家宣布只做新能源汽车相关的零部件,这个还相对靠谱。其中大唐电信(输配电)要做汽车电源管理和驱动半导体;阳光电源(输配电)要做新能源汽车动力系统;中鼎股份(机械基础件、汽车零部件)要做公共充电;胜利精密(变压器)、冠城大通(房地产)要做锂电池。


  那么,大家到底在怎么做车呢?我举个例子。2015年7月26日,游侠汽车发布其首款车型ONE。外行看来这款车神似玛莎拉蒂,内行设计师吐槽“小学生作品”,但游侠仍希望能在造车路上有一番作为。天使投资到账后,他们购买了一辆特斯拉ModelS拆解研究。他们还自己解决零件问题,怎么办呢?重要渠道就是淘宝,不但在淘宝采购电池,还采购了各种零部件来组装变速箱。电机以及电源管理软件为了节省时间直接购买了别人的方案。这样就可以做出电动车了吗?真是搞笑。

  2016年4月16日,乐视联合创始人刘弘在接受《金融时报》专访时说:“互联网时代,当车的制造和发动装备大家都处于同一个起跑线上时,就要看互联网的应用和汽车本身的智能化了,面对这个历史的关口和契机,其实我们极有可能弯道超车。”殊不知,这个前提就是错的,在传统车的制造与发动装备上,中国与欧美日根本不在同一个起跑线上,更不是说你能买到特斯拉用的那种电池你就能造出来一台特斯拉!

跨界造车的四大障碍,如何跨越?

  为什么我不看好这些企业跨界造车?我以做电动车做得最好的特斯拉为例。

  第一,资金压力大。对于汽车这个重资产行业来讲,每走一步都要消耗大量资金,任何决策失误都将带来灭顶之灾。2010年至2015年,特斯拉已经累计亏损超过20.6亿美元,没有任何一个财年是盈利的。2015年特斯拉销售额只有40.46亿美元,亏损3.21亿美元。根据彭博社和金融信息公司Markit4月12日发布的数据,特斯拉股票空头的比例自2014年7月以来上调了50%,空头占特斯拉流通盘的26%,使得特斯拉成为第三大的被做空公司。2014年年末,奔驰基本上已经清空了其所持有的特斯拉股份。戴姆勒电动汽车主管哈拉尔德·克勒格尔(HaraldKroeger)在接受德国媒体采访时说,为了开发自有传动系统和电池技术,奔驰已经投资了5.5亿美元,下一代电动汽车会使用自己的技术。

  第二,技术难度高。特斯拉创立于2003年7月,经过五年才研发出来第一辆车,在2008

  年最艰难时,是借助了戴姆勒和丰田在零部件、技术、资金和经验等方面的支持才涉险过关。在此之后,特斯拉也频频出状况。2014年2月在车库中莫名起火,2015年因怀疑前排安全带安装不当而召回ModelS,最近又召修了2700辆ModelX……这样的频率实在太密集。电动车领域最顶级公司的技术都还很不完善,我们怎么相信这26家企业?更何况,如今中国这些互联网企业们几乎不约而同地宣布,首款车型将于2017年发布,也就是说从研发到生产的时间被压缩在2~3年内,这无疑是严重违背行业规律的。

  第三,供应链管理难。汽车产业供应链管理,无论是对于传统汽车巨头还是汽车新秀特斯拉来说,都是一道难题。一部苹果手机最多70个零配件,而一辆汽车的零配件不包括螺丝螺帽都有7000个以上,可见管理整条汽车供应链难度之大,超出我们的想象。供应商提供的零部件产品一旦设计存在缺陷,汽车制造商未必一时能检测出来,而是之后经过消费者反复使用才暴露出问题。

  例如,2016年1月19日,特斯拉将零件供应商德国Hoerbiger公司推上被告席,指控后者未能按照前者要求为ModelX供应合格的鸥翼式车门,并提出索赔。Hoerbiger供应给特斯拉的车门存在过热、漏油等缺陷,“凹陷程度超出特斯拉标准允许的误差范畴”、“无法按照相应的速度或者对称式开启”等。这次延误直接导致ModelX产能爬坡受阻,用户交付时间延后。

  另一个方面,就是对于供应商来说,是选择年销5万辆的特斯拉还是年销290万辆的奔驰?奔驰拿到更低价的部件,同样可以探索更先进的路数。而特斯拉显然需要承担规模不足带来的成本问题。再加上一系列原本不会出现在汽油车上的部件,例如英伟达的芯片、LG提供的超大屏幕等,都需要做相应适配。特斯拉做的事情几乎都没有先例,无形中需要承担整合供应链的任务。鸥翼门的问题就是尝试新技术的代价之一。

  第四,设计和制定标准难。各大互联网车企如果想要在极短时间内从无到有开发出一款新车,就需要大量有供应商管理经验且懂得正向开发的产品研发工程师。但目前中国急缺这种人才。以蔚来汽车为例,其研发队伍主要是由前沃尔沃、观致的工程师们组成的,外加从泛亚汽车挖了一些具有技术背景的工程师。这些常年在主机厂(OEM)工作的工程师们虽然对供应商的管理能力很好,但是设计能力欠缺。原因是目前各大合资品牌的自主开发能力还很弱,在合资品牌中工作的工程师更像是应用工程师(Application engineer)而非研发工程师(Research&Development engineer),根本没有从无到有的正向设计经验。

  设计标准是不能共享的,如果某家互联网企业直接沿用别人的设计标准,将视为违法行为。设计标准需要定义的内容太多,如丰田发布的某非关键零部件设计标准,厚度超过1000页。除此之外,还需要大量的实验支持。以座椅总成为例,一个生产验证流程从最细节的零部件实验到最终的总成实验,大致有1000多项实验,其中每一个数值,每一句实验描述,都有其特定的含义(实验往往是为了验证设计失效模式,即Design Failure Mode and Effects Analysis,DFMEA),做实验的时候疏忽了任何一个小细节都会导致最后的产品不可靠,从而引起召回风险。

  你认为,一个作为汽车行业门外汉的互联网企业,一年以内能开发出来整车标准吗?没有标准,怎么设计和制造汽车?因此,对于这些门外汉企业,未来很悲观!估计要死掉90%,或者去投靠传统厂商才能有活路。

互联网车企vs传统车企,谁能领跑智能车?

  我们首先要问,汽车的未来发展方向是什么?现在大家一窝蜂都去做电动车了,难道汽车的未来是电动车?其实,之所以去做电动车是因为传统车难做,大家觉得电动车更容易。但是请记住,汽车的未来不是电动化,而是智能化!智能汽车,无论你是油动还是电动都不重要,那不过是动力系统而已,重要的是汽车本身的智能。这才是互联网企业和高科技企业应该关注的部分。

  汽车智能化领域的最高成就是无人驾驶。目前无人驾驶领域做得最好的互联网企业是谷歌,据说已经行驶超过130万公里了。但是如果仔细分析,谷歌是雷声大雨点小,传统汽车制造商沃尔沃在这方面的技术远远超过谷歌。谷歌的无人驾驶汽车只有30~40公里/小时的行进速度,而沃尔沃可以达到70~130公里/小时。2015年7月,沃尔沃XC90所搭载的最新Sensus智能车载交互系统,在德国柏林举行的“2015车载人机交互概念及系统大会”上夺得“最具创新性的人机交互界面系统”的最高荣誉。2016年在瑞士举行的日内瓦车展上,沃尔沃全新S90被评为2015年度量产车设计大奖,S90是全球首款可在0—130公里/小时的速度下实现自动驾驶的汽车。因此,相比于互联网企业,我更看好传统汽车厂商升级做智能化汽车!

  那么,为什么沃尔沃能做得这么好呢?这家被福特卖掉的企业,怎么到中国人手里就火起来了呢?当然是研发!想制造一辆智能汽车是相当不容易的。李书福说,从并购沃尔沃至今,研发已投入了110亿美元。2016年,沃尔沃还将投入近200亿人民币,吉利汽车也投入90多亿元人民币,相互协同共同发展智能互联汽车技术。研发是个无底洞,永无止境!世界上没有捷径可走。

  说到底,要做好智能汽车,第一步是要把汽车先做好。汽车工业最能代表一国工业体系的真实水平,而目前我们的汽车工业还远远落后于欧美和日本。在发动机性能、安全性、尾气排放等关键技术领域,我们只有花大力气、下苦功夫才有可能实现赶超,互联网车企所想象的“弯道超车”路径实际上并不存在。我认为,传统汽车制造商把汽车变成智能移动终端,比互联网公司造汽车更容易一些。所以我拜托这些互联网公司做好主业,做自己擅长的领域,不要盲目多元化。

  乐视造车:将投资200亿建厂

  8月10日下午消息,乐视今日宣布,将投资近200亿,在浙江湖州德清的莫干山经济开发区建设超级汽车工厂和汽车生态小镇。按照乐视规划,第一阶段规划用地4300亩,计划年产40万台整车,第一期的年产量为20万辆。


发布会现场

  这一超级汽车工厂启动项目在浙江省人民大会堂举行。在政府层面,浙江省委副书记、代省长车俊,常务副省长袁家军等出席。乐视方面,除了贾跃亭出席之外,乐视联合创始人、副董事长刘弘以及乐视超级汽车中国区总裁兼COO张海亮参加会议。而乐视超级汽车联合创始人、中国及亚太区CEO丁磊并未露面。

  其实,乐视在汽车领域的布局由来已久。2014年12月,贾跃亭宣布乐视“SEE计划”,将着力于汽车的电动化、智能化、互联网化,打造超级汽车以及汽车互联网电动生态系统。今年4月20日,乐视LeSEE概念车正式对外亮相。贾跃亭对外介绍称这款车主打智能互联概念,可实现自动驾驶、自我学习,且具备人脸识别、情绪识别、环境识别和路径识别等功能。

  除此之外,乐视也投资了电动车初创企业法拉第(Faraday Future),并与之达成战略合作。在乐视的全力支持下,法拉第已经承诺将拿出10亿美元在内华达州建设300万平方英尺的工厂。今年2月,乐视与阿斯顿·马丁在德国就成立电动汽车合作合资公司签署了谅解备忘录,双方将合作研发并生产一系列互联网智能电动汽车。

乐视造车新进展:浙江莫干山工厂项目启动

  车和家的创始人兼CEO李想在常州掀动了工厂建设的第一锹土没多久,乐视在杭州召开了可能是史上最朴素的一场发布会,宣布建设超级工厂和汽车生态小镇。两家备受关注的互联网造车企业同一天宣布建厂,难免被放在一起比较。

  工厂对比:造车与造生态

  车和家智能汽车制造基地选址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国家高新技术开发区,制造基地占地面积达到50万平方米,设计产能将达到30万辆,工厂将分为一期和二期进行建设。完全建成后,车和家整体投资将达到50亿元人民币。一期预计在2017年年底前竣工投产,并将实现20万辆的年生产能力。

  车和家智能汽车制造基地涵盖冲压、焊接、涂装和总装四大工艺及相关配套设施,工厂将实现高度自动化,在一期焊接工厂中将采用130台机器人操作。

  一期工厂建成后,车和家将率先投产SEV产品。目前车和家拥有两款智能汽车产品,一款是满足1-2人短途出行的SEV,另一款是家庭用户中长途出行的SUV。乐视超级汽车生态体验园区第一阶段规划用地约4300亩(约287万平方米),计划年产40万台整车。其中,乐视超级汽车生产园区一期项目投资60亿元,年产能为20万辆整车;二期计划于一期投产后两年内开工建设,扩产产能20万辆整车,项目投资60亿元。与园区配套的商务园则主要包括行政办公区、配套设施建设等,投资额为20亿元。乐视并未说明项目具体的竣工投产时间。

  与车和家专注于智能汽车研发制造所不同的是,乐视汽车作为乐视生态中的一员,在莫干山汽车项目上也将融入乐视体育、乐视音乐和影视等元素,打造一个面向全球的生态汽车超级工厂和主题游乐旅游目的地,这听上去和万达商业综合体是不是很像?

  选址对比:各具优势

  众所周知,江苏省是中国最大的低速电动车生产使用地区之一,而常州市是中国最大的汽车零部件制造基地之一。车和家选择在此,也获得当地政府在基地厂房建设、设备补贴及资金等方面给予的支持,毕竟,该制造基地建成后,还可为当地新增2000个工作岗位。

  湖州长兴是全国最大的绿色环保动力电池生产基地和“中国绿色动力能源中心”,储能电池产业中锂电池、镍氢电池、光伏电等储能电池技术处于全国领先地位。近年来,湖州市在新能源汽车方面大力招商引资,此次乐视汽车超级工厂落户湖州据说是在银泰投资有限公司董事长沈国军牵线下,浙江省常务副省长袁家军亲赴乐视总部说服贾跃亭。

  互联网造车不在纸上谈兵

  “从长远规划来讲,在完全使用了常州制造基地的30万辆产能以后,我们就将具备生产制造的核心能力。”车和家创始人兼CEO李想认为,“这种能力将是我们未来为满足市场需求,进一步扩充生产布局,扩大产能的基石。”

  如果说车和家从成立到工厂奠基仅用了一年时间令人刮目相看的话,那么乐视汽车宣布建设工厂也引发不小关注,因为这是乐视汽车在国内首次真正意义上的落地。

  此次乐视汽车落户湖州建厂造车,一方面由于地方政府大力招商引资,另一方面也预示着乐视汽车进入实操阶段,虽然乐视并未给出时间表,但“快准备,快开工,快投产”,是湖州市与乐视共同的心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