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打出工业机器人“简便牌”

九一隐士       2016-08-24

导读: 8月16日,位于巴城镇的艾帝尔机器人科技(昆山)有限公司一片繁忙。整洁的研发车间里,上下料、抛光打磨、焊接机等机器手臂在空中挥舞,技术人员正在紧张地调试。

  8月16日,位于巴城镇的艾帝尔机器人科技(昆山)有限公司一片繁忙。整洁的研发车间里,上下料、抛光打磨、焊接机等机器手臂在空中挥舞,技术人员正在紧张地调试。公司总经理张小伟指着一台全自动机器人抛光设备说,它专为汽车行李架抛光打磨而定制,每天正常可抛光900根汽车行李架,相当于9个工人的工作量。目前样机测试已通过通用汽车的验收标准,每台价值90多万元。

  艾帝尔自2015年10月成立以来,积极与德国慕尼黑工业大学、安徽工业大学机器人研究所合作,使得公司具有与国际工业机器人技术同步发展的技术优势,成为一家专门从事工业机器人核心控制技术和产品及成套设备研发的高新技术企业。

  跨界转型——检测设备厂商“玩”起机器人

  2010年,张小伟投资成立了昆山锦宏中环仪器设备有限公司,这是一家专门生产手机、太阳能等产品环境检测设备的企业。经过多年打拼,锦宏在市场上站稳了脚跟,2015年底实现产值3000多万元。然而,张小伟并不满足,2014年8月考察深圳华为公司的一番经历让他下定决心走上企业创新之路。

  原来,走进华为工厂后,无人化、自动化的生产车间让张小伟十分震撼,也使他深感智能化制造业的广阔市场前景。伴随着德国“工业4.0”概念的兴起,以及“中国制造2025”的提出,张小伟决定将发展目光转向工业机器人。他说,“机器换人”是产业发展大势所趋,从企业需求来看,劳动力结构性短缺,招不到人;从行业需求来看,制造业劳动力成本迅速上升,用不起人;从国家需求来看,全球面临制造模式变革,必须抢占市场。

  借力发力——技术起步就与国际同步

  从生产检测设备的传统行业,短时间转型到机器人行业,源于张小伟对机器人产业前景的信心以及敢于投入的勇气。

  2015年初,张小伟组建了由兰秀彬和李启富两位工业机器人研发精英为首的技术团队,开始筹建艾帝尔机器人公司。尽管兰秀彬和李启富并不是出身名校,也不是大学教授,但却在工业机器人研发领域积累了多年实战经验。同时,艾帝尔还积极与德国慕尼黑工业大学、安徽工业大学机器人研究所进行合作,使得公司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具有与国际工业机器人技术同步发展的技术优势,大大降低了产品的制造成本。

  两年来,艾帝尔在技术研发上投入近1000万元,在国内首创基于IPC+网络架构的工业机器人控制系统,申请实用新型及发明专利20多个,其技术填补国内在工业机器人控制技术领域中多项空白。

  剑走偏锋——打造机器人界的“傻瓜机”

  艾帝尔成立之初便提出了“精心创造全球最简便应用、最高精度机器人企业”。眼前的这台六轴焊接工业机器人由艾帝尔自主研发,与目前市场上的大部分机器手臂不同的是,它采用工业电脑操控方式。相比传统系统,它的应用更简便,可以应用在焊接、切割、打磨、搬运等多个领域,操作精度能控制在0.02毫米以内。张小伟说:“市场上很多机器手臂使用太过专业,必须有专业技术人员编程操作,这成为推广的一道门槛。艾帝尔自主研发的控制系统,最大的优势就是操作简便。一名普通技术工人经过半天培训,就会使用好我们的‘傻瓜机’手臂。”

  完成这种操作简单的机器人,背后是更为繁琐的软硬件研发。艾帝尔筹建至今的近两年时间里,技术团队每天工作10余个小时,与国内外专家教授共同钻研工业机器人的前沿技术,使得艾帝尔始终保持对技术创新的敏感。目前,艾帝尔已与中国航天、上海通用、奇瑞汽车等客户达成合作,今年有望销售200台工业机器人,实现产值3000万元。未来,艾帝尔将向一个具有国际知名度的工业机器人品牌公司迈进。


关键词:工业机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