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聚焦】长虹探索人工智能时代家电业发展路径

小伊琳       2016-08-25

最近一年来,人工智能成为全球热点,全球顶尖的IT和互联网公司都加大了对人工智能领域的投入,国内家电企业也纷纷加入人工智能“战局”,人工智能进入爆发式增长的拐点。而随着上月底长虹人工智能电视的推出,进一步刺激家电行业参与人工智能的热情。在此背景下,工信部赛迪研究院和中国电子报应势主办“人工智能与智慧家庭”圆桌论坛,来自研究院所、中外企业和高校的嘉宾围绕人工智能在智慧家庭的落地展开了深入探讨。

  从“被动”智能到“主动”智能

  实际上,从智能电视到智能冰箱、空调,针对家庭环境的智能产品目前已有不少,智能家居、智慧家庭等也已经不是新概念。那么,人工智能进入家庭究竟能给此前的智能家居、智慧家庭带来什么变化?

  目前正在美国西北大学人工智能专业攻读博士的长虹技术中心副总经理展华益指出,之前的智能家居概念更多强调联网、连接,缺乏一个物联网的“大脑”,需要人工操控,无法真正解决用户的需求。而人工智能技术的出现将改变这一切,人工智能技术将使得家电由原来的被动智能转向主动智能,甚至可以代替人进行思考、决策和执行。


  站在用户体验角度,结合电视解释人工智能带来的变化,微软(亚洲)互联网工程院小冰项目运营总监徐元春指出,“操控电视机已经从最早的物理按钮,进化到遥控器,目前的机顶盒实际上还加载了搜索技术,但还是不那么自然方便,未来的电视交互界面应该是用户可以随意和它对话。”而这一变化已经在长虹刚刚推出的全球首款人工智能电视实现了。

  据悉,长虹人工智能电视在音视频、教育、新闻等方面实现人工智能三大要素——认知、决策、反馈,在人机距离30米以内可实现了自然语音交互,语音识别率达到97%。同时,基于大数据算法和神经网络一系列算法,即使用户下达相对“模糊”的指令,人工智能电视也能为用户推荐其需要的内容和服务,且达到秒级响应自动播放。

  在京东智能平台品牌运营部总监李俊周看来,“‘智能’最典型的表现应该是人工智能:机器能够自我进化、自我学习,这样数据能够产生更大的作用,机器未来连接的服务,也会变得更加人性化。”


从“单品”智能到“环境”智能

  近期,长虹、格力、美的等家电企业纷纷进军工业机器人领域,可谓家电行业拥抱人工智能的又一实证。那么,家电行业应采取什么样的路径推动人工智能发展?是互联为先还是硬件为先?针对这一议题,与会专家在“人工智能与智慧家庭”圆桌论坛上进行了热烈探讨。

  海尔人工智能总监、机器人团队负责人李宏言表示,人工智能将会给家电领域的商业模式提供一些新的途径和新的思考,如果实现互联互通、多传感器,并结合大数据、云计算,便可以进一步通过算法模型分析用户的行为,建立用户的画像,做一些更精准的信息挖掘和信息推荐。这样就可以把传统家电的售卖升级为一种长线的、智能服务的模式。如果这种模式能够运作起来,后续很多商业模式就能打通。

  在展华益看来,“互联为先还是硬件为先,不是时间关系的问题,而是一个逻辑的过程,长虹的做法是我们在做单品的同时要解决连接的问题。”据悉,为解决泛虹设备、友商设备联接不兼容难题,长虹自主研发推出具有30多项专利的IPP联接技术协议。同时,基于长虹云服务大数据平台的打造,以及强大的软件服务能力和海量智能终端资源,今年3月,长虹发布全球首个开放的物联运营支撑平台(UP平台),成为长虹拓展智能服务新兴产业和智能产品定义的核心基础支撑。最近一段时间,长虹连续推出CHiQ“空间智变”物联网冰箱、CHiQ智慧空气管家和人工智能电视,以及美菱“智汇家生态圈”计划,均得益于长虹物联运营支撑平台的数据支撑和服务能力支撑。“未来我们的做法是当单品智能越来越多,越来越智能化的时候,希望协同化的为用户提供一个环境智能。”展华益表示。

  无论何种路径,最重要的是关注消费者的需求。在中国家用电器研究院院长助理、智慧家庭研究中心主任梅晓春看来,“智能硬件真正的功能是帮助消费者,给消费者更好的生活体验,而不是基于设计出发,我觉得你需要这种功能,我来帮你做这个事情。”

  显然,随着长虹人工智能电视的诞生,以及家庭服务机器人的兴起,人工智能与家电行业的融合已是大势所趋。工信部电子信息司视听产品处副处长曲晓杰表示,“目前,中国企业在智能化等许多方面是走在世界前列,希望抓住这个新的机会,持续跟踪,有所引领。”


关键词:人工智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