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全国许多地方的机器人企业如雨后春笋般涌现,据统计,目前全国已有5000多家机器人公司。与此同时,“机器换人”也从广东、浙江等地逐渐辐射到其他诸多省市。中国机器人市场一片火热景象。
由于快速发展也暴露出了中国机器人行业的一些问题,如机器人技术与先进国家还有较大差距、机器人企业规模小、资金不足等,其中机器人专业人才短缺就成为行业较为突出的问题。据统计,机器人市场在以每年30%左右的速度增长。相反,无论是专业技术人才还是相关销售工程师人才等都面临“青黄不接”的难题。而按照工信部的发展规划,单就工业机器人来说,到2020年,工业机器人装机量将达到100万台,大概需要20万工业机器人应用相关从业人员。这就意味着,从2015年开始到2020年,平均每年需要培养4万名左右的工业机器人应用人才。但据统计,截至2014年,全国仅有9家职业院校以工业机器人应用这一专业进行独立招生,120多家职业院校开设了与机器人相关的专业方向,而一名机器人研发专业人才更要经过十几年的培养。由此,机器人行业巨大的人才缺口与匮乏的人才输出形成了极大的不对称。“挖墙脚”也就成了许多业内企业引入人才的“速成法”。
据悉,近期上海某迪机器人公司“挖脚”芜湖某思机器人公司人员的冲突事件,在业内引起不小的关注。据芜湖某思机器人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对我们的‘挖脚’情况时有发生,但像这样给整个部门人员挨个打电话,要‘整锅’端人家一个部门的还是头一回听说。”。
“挖墙脚”对于企业来说,或许只是人才的流动,但对于整个机器人行业来说,无疑是“拆东墙补西墙”,出现“你挖我,我挖你”恶性竞争环境,不利于机器人产业的健康有序发展。像上海那家公司欲“整锅”端人家一个部门的情况,可见人才匮乏到什么程度了?看来破解机器人人才紧缺问题已然成为机器人行业迫在眉睫的事情了。
机器人行业人才紧缺的短板,制约着机器行业的快速发展,引起各级政府的重视,各地纷纷出台政策拿出措施,推进机器人行业人才的培养。据了解,作为唯一国家级的芜湖国家级机器人产业聚集区多年来一直积极探索机器人人才培养之路,联合哈尔滨工业大学、安徽工程大学等高等院校成立了研究院,旨在通过产、学、研、用相结合的形式,培养机器人产业需求的博士、硕士、本科、专科以及一线工人,形成产业人才梯次配置。促进机器人产业园区落户的企业同高校院所联手,按照不同层次的产业人才需求,通过资源的整合,快速地为行业培养、输送和储备人才,并对机器人研发机构培养和使用博士、硕士等相关专业人才进行补助。
一个行业的发展壮大,依赖技术的进步、人才的培养、良好的市场秩序以及国家政策扶持等,是个系统工程。而这些最终都要落脚到“人”这一核心要素,机器人行业更是如此。“人才挖脚”或许能解燃眉之急,而机器人行业企业要想得到长久发展还需协同努力,一起推动中国机器人产业健康快速发展,实现“中国智造”。
人才紧缺仿制大行其道
目前中国还处于工业智能化的初期发展阶段,但全国各地众多机器人企业上马,机器人行业在盲目扩大,趋于恶性的价格竞争。“这种环境下,我们只有集中精力进行机器人控制技术的二次开发,让我们的机器人更智能、更聪明、自动化水平更高,这是我们的优势。”蜂拥而上的另一个恶果也在显现。“我们有顶尖的研发团队,开发的产品很受欢迎,但每一款新产品出来,就会迅速被仿制。”对此,李正江无奈地说,“我们的一款全自动铝模板生产线,前期开发花了几百万,第一个客户买走后,很快就出现了仿制品,仿制不需要前期研发投入,价格比我们低,我们的产品也就失去了部分竞争力。”由于“仿制”横行,专注于机器人研发的企业苦不堪言。企业只好在研发时,想办法增加仿制难度,但这反过来给研发带来了更高要求,而目前最缺的就是研发人才。
终端市场,人才同样匮乏。“随着大量企业选择机器人,能熟悉操作机器人、做系统集成研发的技术人才却很少。”李正江说,国内机器人人才培训方面还是空白,公司正和高校合作,培养更多机器人应用方面人才。
怎么可能缺应用型人才?
首先,产业急速扩张,带来巨大的人才缺口。因为产业扩张速度远超预期,业内预计2020需要30万机器人应用人才,每年需要培养6万名应用人才,人才缺口导致今年招聘机器人应用工程师的难度越来越大、周期越来越长,职场新人的平均薪资已经给到7000多元,但还是一将难求,未来将进一步提升薪资吸引力,争夺人才。
其次,人才存量少。因为是新兴产业,没有技术积累的企业都处在同一起跑线,所以,行业内无法通过类似挖角这样投机取巧的方式解决人才,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同时,因为机器人融合多种技术,包括计算机编程、人工智能、大数据、机械设计、材料科学等,结构复杂,原来存量大的普通工人,电气工程师、机械工程师等,如果没有接受过专业系统的培训,根本无法操作,更谈不上维修和设计。
最后,人才培养难度大。机器人应用工程师对人的技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具备操作、编程、维修和设计等综合技能,传统的职业技术学校或理工类本科院校根据无法匹配新产业对新式人才的培养需求。
目前国内最先开展机器人应用工程师专业培训的也只有少数几家,大部分为机器人厂商,而其中的“爱诺特”较为特殊,他是教育培训机构与机器人研发设计科技企业的结合体,高管及运营团队来自国内最大的职业培训机构华图、新东方,核心技术师资、实训系统、系统课程体系则源自深圳固高科技(拥有机器人核心运动控制芯片及完整产业线的国家高新科技企业)。
如何成为机器人应用型人才?
一、不要盲目相信培训机构。市场上机器人应用工程师培训质量参差不齐,同学们在选择机构时要擦亮眼睛,选择有保障,有实力,系统专业的机构,建议同学们可以从师资、培训体系、实训、就业、品牌五个环节进行甄辩。
三、做好技术基础知识的积累。技术基础的积累非常关键,不要轻易相信市场上培训机构所谓的速成培训,因为行业还处于原始爆发期,大多没有成形的完整培训体系,只是新瓶装旧酒。根据爱诺特与固高科技联合总结的人才培养经验,最理想就读专业是机电、自动化、电气、计算机、机械这五个专业,因为他们具备了运动控制、计算机编程、机械设计等知识结构。
三、了解这个职业。有规划的成长,会更容易取得人生的成功。我们很多同学,包括专业内的同学,其实对这个职业还是非常陌生的,对机器人产业和相关职业的理解还是很狭窄的。
其实机器人并不仅仅用于工业、制造业,也并不只有工业机器人,很多服务业和第三产业也正在应用机器人,例如,替代售票窗口的自动售票机,替代保安的安保机器人,替代新闻编辑的新闻编辑机器人,替代医生做手术的达芬奇手术机器人,替代清洁工的清洁机器人等。
总而言之,机器人将会进入各类产业,并与之高度融合,帮助产业提升效率和创造更高价值。所以,产业机器人应用工程师必须是集电气工程师、机械设计师、软件工程师、人工智能工程师和工匠精神于一身的综合型人才,而非是机器人厂商为售卖产品而培训或认证的机器人操作、维修普通工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