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闲聊一下国内这12家AI创业公司

枫尘落叶笑红尘       2016-09-07

最难做的两个公司:地平线+第四范式

  最难做往往意味着一旦做成功,不论是商业价值还是对行业的贡献和话语权都是顶级的。

  地平线今年和其他不论是电器还是扫地机器人的所谓合作,提供的算法衍生出的功能基本都是然并卵。至于芯片嘛,做半导体的人都知道,流片的成本高的离谱,即使对于地平线这种融了很多很多钱的公司来说,流两次还不成功的话,基本就可以关门大吉了。

  很明显的一点是,地平线今年的一系列动作都是为了融资,各种合作的消息不断出来,但都是很表层的“合作”,创业公司为了找钱,这本身无可厚非,不做评价。知乎上有个帖子:“如何评价余凯创立的horizonrobotics?”昨天有个匿名评价我觉得很中肯,当然我说的是对创始人的评价,至于评论里说的地平线快做不下去了,这倒不至于,但是这家公司能走多远,取决于创始人什么时候能打开天窗看世界。

  至于第四范式,在这个阶段想做这样一个平台,说实话,老尼有点看不懂。这家公司跟业内所有的公司定位都不太一样,他们基本上就把自己定位了成了一家AI研究院。当然,这样做是对的,做这种算法平台,还是得踏踏实实静下来搞研发。但是平台的起步都是基于至少一个成功的产品案例,不知道他们什么时候能孵化出第一个案例。

  最危险的两家公司:商汤+云知声

  商汤虽然走了一个研发总监,四大美女也只剩一个,但这些都是小事情,对于它庞大的研发队伍来说,走了十几个还剩几百个,无伤大雅。但是商务团队、工程化(软件)团队、市场团队的大面积离职,真的是让它伤筋动骨,目前很多之前进行的项目都被搁置了,四个字:岌岌可危。

  云知声跟另一家传言快倒闭的公司一样,问题出在根上面。创始人本身的格局有限,商人气质太重,不仅出尔反尔擅自改变员工期权,导致创始团队成员大面积出走,而且老板的姿态太像老板(看不懂的别打我),业内有个段子:黄老板换车的频率比王思聪换女盆友的频率还高。

  最稳扎稳打的两家公司:依图+思必驰

  一家公司的气质就是创始人的气质,朱珑生性内敛,所以依图一直都很低调。不知道是眼馋了,还是被市场部劝服了,最近依图的一系列品宣动作开始明显的有意思起来,也许是业务上开始感受到了其他几家的压力,因此选择更激进的策略也并非不可能。

  思必驰是一家跟依图很相像的公司,他们也不是没有目标没有追求,但是更喜欢着眼于眼前的一摊子事儿,做好了再去想未来。整体来说,还是有传统企业的基因在,也许在AI这个不成熟的领域,这样做才能活得久也说不定。


最不像AI公司的两家公司:出门问问+纳恩博

  出门问问创立的初衷确实是立足于AI,将语音识别应用于生活服务场景。但随着Ticwatch的版本迭代,我们很容易发现,在它的产品里面,AI属性越来越被边缘化,Ticwatch已然成了一款手表而已,他们不再专注于语音交互的深度挖掘,转而把更多精力放在产品的外观、实用甚至时尚上面。对一款产品而言,这条路走的很对,但是创始人频繁出去演讲,所有的演讲题目言必谈人工智能,这样就不太讨喜了。

  纳恩博嘛,本身就属于智能硬件,平衡车的核心也不在AI算法,现在就看它的机器人产品了。但是不出意外应该是一款玩具机器人,如果最后出来的东西跟市面上其他的早教机器人雷同的话,老尼就真的太失望了。

  最存在变数的两家公司:旷世+格灵深瞳

  这两家前段时间都对内部架构进行了重新调整,不论是事业部的设立,业务线的变更,还是灵魂人物的加盟,都让这两家公司经历了一次动荡的洗礼,是好是坏暂不得而知。不过有消息称,这两家接下来的两个月内都会有重大消息发布,目测是好事儿,这种级别的公司放大招还是值得期待的~

  旷世进行了一次很大的人员调整,走的走留的留进的进,重新确立了基于人脸识别的几大业务线,目前一些新的方向刚刚开始探索,稳定军心应该是他们目前最亟待解决的事情。机器人的事儿公司内知道的应该都不多,不过这个时间点布局机器人,说明印奇还是有眼光的。

  格灵深瞳的调整节奏比较慢,深度视觉一直扩大不了业务量,后来转向业务型公司开始跟旷世依图直接竞争,算法上这几家基本上不相伯仲,但是依图因为扎的更深,所以项目经验更丰富,如果深瞳想在公安和交通方面有所建树,必须得扎个猛子去做一些脏活累活了。

  最被人诟病的两家公司:图灵+亿航

  图灵说白了就是一家空壳公司,没有算法能力,用“新世纪的异类集成商”来形容应该比较贴切了,在知乎上已经被骂得很惨了,老尼积点德,就不深扒了,感兴趣的可以上知乎瞅瞅~

  亿航B轮结束后步子迈得有点大,这下扯到蛋了。Ghost系列销量上不去,用来做PR的载人无人机又只是个陈设。高管离职,融资受阻,出来混总归是要还的。同样的,感兴趣的可以上知乎瞅瞅内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