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1日,据报道,展示全球机器人领域最前沿技术的2016世界机器人大会目前正在北京举行。中国作为大会主办方,在会上展示了一大批工业机器人、服务机器人和特种机器人。
2016世界机器人大会以“共创共享共赢,开启智能时代”为主题,昨天开幕,为期五天,共吸引了150家全球知名机器人企业参会,被誉为机器人领域的“达沃斯”、中国的“汉诺威展”、机器人界的“奥运会”。
本届大会的三个主要组成部分——专业论坛、博览会、机器人大赛,来自美国、俄罗斯、韩国、日本、以色列等10多个国家的300多位顶尖专家学者和行业领袖会在主论坛做主旨演讲。
目前,中国已经形成工业机器人、服务机器人、特种机器人三业并举、协调发展的局面,在太空机器人、手术机器人、教育娱乐机器人等领域都取得了重要突破。数据显示,全国工业机器人市场销量连续五年以35%的平均速度增长。2015年已经达到6.8万台,较上一年增长20%,约占全球市场总销量的四分之一,中国连续三年成为全球第一大工业机器人市场。
今年4月6日,工信部、发改委、财政部等三部委联合印发《机器人产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提出未来五年产业发展的总体目标。要求形成较为完善的机器人产业体系、技术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能力明显增强,产品性能和质量达到国际同类水平,关键零部件取得重大突破,基本满足市场需求。为完成上述目标,《规划》提出了统筹协调各部门资源和力量,引导机器人产业链及生产要素的集中集聚、加大财税支持力度、拓宽投融资渠道等六项具体措施。随着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机器人产业的发展必将迎来前所未有的机遇。
中国电子学会副理事长徐晓兰对此进行了分析与解读。
徐晓兰:今年2016世界机器人大会延续了去年的模式,目的也是吸引更多的专家、学者、企业以及青少年来共享全球的科技成果。
在今年的世界机器人大会上,工业机器人的比例下降了,服务机器人和特种机器人的比例增加了,这恰恰满足了我们国家智能制造的诉求。在更早的发展阶段,机器人是为了提高我们的生产率,所以它更多的是应用在工业领域。现在随着机器人技术和产业的发展,工业机器人更多的是高度自主化的设备,未来工业机器人的智能化表现是什么呢?就是有自学习、自适应、自判断和自决策的能力。
另外,为什么服务机器人和特种机器人的比例会增加呢?原因就是市场的庞大需求和技术的不断成熟。例如以前的服务机器人更多的是进行语音的互动,但是今年很多机器人更像人,它可以与你进行情感的交互。特种机器人也已经有了非常成熟的应用,这些都体现出机器人大会的特质就是智力化或者智能化的水平。
这两年国内的机器人非常红火,这也说明了机器人是未来智能制造和智能社会的一个风向标,所以很多企业都非常希望能抓住这一轮产业发展的机遇。智能机器人是一个最大的发展风口,我国工业机器人的市场连续三年占据全球25%的市场,而且未来服务机器人在中国一定拥有一个最庞大的市场,因为中国已经迈入了老龄化的社会,有太多工作需要机器人去完成。
那么国内知名的机器人企业是否取得了实质性的突破和成长呢?今年我们很惊喜的看到,我们工业机器人几大核心技术的占有率从以前的15%上升到今年的30%,可以看出国内很多机器人的企业是真真切切的在创新驱动中有所投入。
经济之声:我国机器人行业怎样走出“产品同质化严重、商业模式不清”的模式?
徐晓兰:我们经常说要充分发挥市场调配资源的能力,这很重要。市场机制是一个很重要的调节机制,所以同质化和模式不清是一个产业发展的规则或规律。首先,我们要充分发挥两只手的作用。政府这只手应更多的投向核心技术和前沿技术的研发。另外,我们也要充分发挥市场化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