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美国协作机器人公司Rethink Robotics在世界机器人大会上亮相,并宣布与湖南瑞森可公司达成机器人Sawyer在中国的独家分销协议。发布会后,Rethink亚太区董事总经理李英豪接受了网易智能的专访,详细阐述了Rethink在协作机器人上的布局和市场策略。
据悉,Rethink Robotics公司成立于2008年,由美国著名机器人制造专家、麻省理工学院人工智能实验室主任、原iRobot创始人Rodney Brooks创立。Rethink在2012年推出首款产品Baxter,2015年底推出更轻巧的协作机器人Sawyer,并在之后进入亚太市场。
之所以称为协作机器人,是因为Rethink的产品与传统的工业机器人完全不同。李英豪向网易智能解释到,协作机器人并非不需要人,而是与人一起工作。公司目前的主打产品Sawyer可以个性化定制,而且能够完成目前90%传统自动化方案不能完成的工作。在Intera软件平台支持下,Sawyer能够适应工厂工作的多变性,在不同应用场景中灵活切换,像人一样完成任务。李英豪称,Sawyer相比公司第一款产品Baxter更加轻巧,更适合中小企业和创意型企业,实现机器操控、电路板测试以及其他高精度任务的自动化。
另外,Sawyer并不局限在某个行业,不仅在重工业、轻工业等方面都有应用,还出口科研领域。李英豪告诉网易智能,Sawyer两款机器人可以在工人身边工作,并且不需要任何形式的防护。近日,Rethink宣布为Sawyer机器人配备SDK开源软件开发工具包,能帮助教育者和研究员在不同科研领域取得创新,覆盖机器学习、人机互动、机电学及抓取、机器视觉及制造技能等。全新SDK扩展了Sawyer的性能,包括7个自由度的手臂、4公斤的有效载荷、伸展范围达1260毫米、高像素的内嵌视觉、高精准度(+/-0.1mm)及仅19公斤的轻巧重量。
李英豪表示,从1960年代到去年为止,机器人在行业中的普及率不超过10%,这主要是因为工业机器人发展空间有限,不仅投入非常大,而且周期太长,生产过程中有不安全因素。但从另一方面看,正因为普及率不高,生产制造等机器人的发展潜力也非常大,未来十年这一占有率有望超过25%。中国是全球最大的制造业大国,但目前中国的工厂劳动力严重不足,一个是因为中国目前的年轻人越来越不喜欢做工厂工作,因为这些工作很多太脏、二是无聊、三是危险高,另一方面中国的劳动力工资也越来越高。中国要保持全球最大的工业生产国家,就必须抓住机器人生产的这一趋势。
李英豪表示,Rethink还是一家创业公司,其机器人产品目前还是采用代理销售商的模式,这也是其为什么与湖南瑞森可公司达成合作的原因。据李英豪透露,Rethink与湖南瑞森可公司并无隶属或投资关系,未来Rethink不仅会将协作机器人的生产从波士顿搬到中国,而且在销售这个方面也会成立中国子公司。在被问及Rethink产品的销量时,李英豪向网易智能表示,Rethink过去一个季度的产品销量已经超过去年几年的总量,但具体的数字不方便透露。
据悉,Rethink公司总部位于美国波士顿,其产品行销亚洲、欧洲和北美市场。公司的投资方包括Bezos Expeditions、CRV、Highland Capital Partners、Sigma Partners、DFJ、Two Sigma Ventures、GEVentures和高盛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