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阿尔法狗战胜围棋顶级高手后,人工智能的应用越来越受到关注。最近,无锡的金融业也出现了智能投资顾问的角色,被称为“机器人理财”。投资顾问变成机器,你放心吗?
智能投顾成为新蓝海
近日,招商银行无锡分行举办了2017年财富管理论坛暨摩羯智投启动仪式,宣布无锡地区“摩羯智投”正式启动上线。“摩羯智投”是去年12月招商银行问世的一款智能投顾系统,很多人认为是开启了中国银行业迈向未来银行的进化之门。
“摩羯智投”是招商银行自主研发的智能公募基金投资服务,旨在通过人与机器的智能融合方式,帮助个人客户群更好地投资公募基金。理财经理曾力立向记者介绍,“摩羯智能”是基于大数据背景下,利用经济算法,通过历史数据,根据客户的风险承受能力和愿意投资的曲线,利用智能化方法,为客户提供专业的基金构建和优化服务,最终规划他们各自的专属投资路线。
其实,智能投顾并不是最近才有的概念。在此之前,很多大型公募机构以及第三方机构都在布局智能投顾服务。广发基金于2016年8月推出了“基智理财”,南方基金也于2016年12月推出“超级智投宝”智能投顾服务,通过问卷调查定位客户需求及识别风险收益特征,为客户定制专属基金组合。与此同时,作为第三方机构盈米财富也推出立足基金组合的智能投顾“且慢平台”,且慢平台上推出的基金组合可在全市场的3800只基金池中进行构建,成为中小型基金公司和城商行布局智能投顾的重要合作平台。
同时,很多传统金融机构以及互联网公司投资平台也陆续推出了多种智能理财工具:比如浦发银行的“财智机器人”,中国平安的“平安一账通”,百度的“AI DU 超级理财机器”,蚂蚁金服推出的“蚂蚁聚宝”,京东的“京东智投”等等。
机器人理财不等于绝对零风险
所谓智能投顾,是根据个人投资者提供的风险承受水平、收益目标以及风格偏好等要求,运用一系列智能算法、数据处理能力、投资组合优化等理论模型,为用户提供最终的投资参考。
相较于传统投顾,曾力立表示:“传统人工咨询需要客户首先自己看中并且买入,如果能赚是好事,但是如果亏损,一般人都会有侥幸心理,很可能会孤注一掷想要再赚回来。但现在的智能投顾是根据客户自己的风险承受能力为其配置多只基金,能够有效地降低风险,同时有智能优化的功能。”
需要注意的是,机器人投顾并不意味着绝对高收益、零风险,而仅是通过技术手段来提供更理性的投资选择,“主要是克服人性弱点,避免情绪化对投资建议的负面影响”。
另外,智能投顾具有成本低、门槛低的特点。传统投顾出于人力、成本等多重因素制约,只有少数的高净值客户能接受到服务,服务人群有限;但机器人投顾随着使用者的上升,边际成本会逐渐降低,门槛也会降低,这使其能够服务于更多的零售客户。
多数投资者在观望
理财顾问变成“机器人”,听起来很酷,然而对于打理资金投资理财这件事情,一般的市民会放心大胆地交给机器人去办吗?记者随机采访了几位投资者。
徐小姐坚定地表示,自己暂时还不会考虑。“最主要的是,我更相信自己的判断。另外,机器人就是个算法加计算,算法是人编的,在目前还是萌芽期的智能理财系统,我还做不到完全信赖于它”。
卢女士则表示,有机会的话愿意尝试。“如果确定比以前自己理财挣到了更多更稳定的钱,我会把钱交给机器人。但目前结果还是未知,所以是否花钱请一个机器人理财,我还在犹豫”。
都说中国人胆子很大,还是有很多人已经先行尝试了新事物。汇付天下旗下的外滩云财富近日晒成绩单,“平台上线运营一年多的时间,整体交易量突破500亿元,注册用户数超过200万”。广发证券的机器人“贝塔牛”去年6月20日上线,运行4个月的时候称,拥有用户20万户,在建组合超过40万个,一天跟单量最大超过2000万,累计跟单量近5亿……
智能投顾离“黄金时代”尚远
记者了解到,其实智能投顾是个舶来品。美国的Wealthfront、Betterment 等智能投顾平台已运行多年。国内从2015年开始,推出智能投顾的平台才开始增多。
虽然在国内热度日益增高,但在记者对普通投资者的采访中可以看到,它还远未达到被金融行业普遍接受的程度。很多人纠结于现在人工智能技术是否已达到做智能投顾的条件。诚然,人工智能发展了60年,技术基础可以做到利用人工智能的计算,把人工投资顾问不足的地方加进去。但是,要达到如同“科幻片”级别的所谓超级人工智能,现在远远不够。
另外,作为一项新技术,技术风险、道德风险、流动性风险诸如此类,一个不会少。在美国,机器人投顾与传统投顾一样,受到美国《1940年投资顾问法》 的约束,并接受证券交易委员会的监管。但目前在我国,监管仍相对滞后。在运行过程中,还无法实现在算法、客户投资组合的构建以及利益冲突管理等方面的明确监管。
然而,对于中国这片市场,业内人士还是普遍看好。据预测,到2020年,中国智能投顾市场规模将高达5.22万亿元,足以改变整个财富管理市场的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