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四川机器人手术量领跑西部 手术机器人或实现"成都造"

四川新闻网       2017-04-11

四川机器人手术量领跑西部 手术机器人或实现"成都造"

“国内首个‘机器人微创中心’的集中病房在四川省人民医院设立投用。”这是四川新闻网记者今日从省医院获得的最新消息。据悉,目前省医院“机器人微创中心”病房首批已经设立40张病床,来自多个科室、经过医用机器人手术的患者,将集中纳入“机器人微创中心”病房接受集中护理。此外记者还了解到,国产手术机器人或将实现“成都造”。


去年8月17日,全国首个整合多学科多专业的“机器人微创中心”在四川省人民医院成立,该中心整合了机器人涉及的泌尿、胸外、心外、妇科、肝胆、器官移植等相关专业,使机器人技术在医疗实践中广泛运用,让不断进步的科学技术惠及更多患者。如今,机器人手术系统在四川医疗工作中扮演着重要角色,目前,省医院和华西医院已经引入机器人开展医疗救治工作。


省医院“机器人微创中心”主任王东介绍,名为“达芬奇”的机器人手术系统,是目前全球应用最广泛的手术机器人,由医生控制系统、三维成像视频影像平台、机械臂、摄像臂和手术器械组成的移动平台3大部分组成,“实施手术时,由主刀医师操作机械臂代替人手完成技术动作和手术操作,达到精准、微创的效果。”王东说。


据了解,作为全省首家引入手术机器人系统的医院,从2014年9月至今,省医院已利用手术机器人开展了863例重症疑难手术,成功挽救数百名患者生命,数量位居全国前列。王东也成为我国西南地区唯一一个完成500例机器人手术的专家,这意味着,他已拿到机器人手术“护照”,可在全世界任何一家有条件的医院进行机器人手术操作。


王东介绍,与人们印象中的普通科室不同,整合了多学科多专业的“机器人微创中心”,在医院医疗体系中主要承担重大、疑难手术的诊治。而“机器人微创中心”的专门病房,收治着即将接受或已接受机器人手术的“特殊”病人。王东说,这些病人来自不同科室,但都因为接受了机器人手术而住进了“机器人微创中心”的病房,可以说,这在国内机器人手术领域开创了先河。


“病人住在一起便于接受统一护理,也便于医生交流提高机器人手术技能,最终受益的还是病人。”王东说,不仅便于护理,患者的医疗救治费用也因此大幅下降,机器人精准、微创、高效等优点都可以得到最佳体现。


拥有这么优点的机器人都是啥来头?据了解,目前国内所使用的医用手术机器人,均为“外籍”身份,进口资金昂贵。不过,王东透露了一个令人振奋的消息,他介绍,国产医用手术机器人或将在不久后实现国产化,“成都造”有望成为国产医用手术机器人的名片。


王东介绍,省医院“机器人微创中心”建立初期,就曾将参与手术机器人的研发纳入未来展望。“目前我们和成都的一家本土研发公司达成了初步合作意向,共同致力于国产医用手术机器人的研发。”当问及国产手术机器人什么时候可以实现投入运用时,王东笑着卖起了关子:“暂时不便透露,只能告诉大家,我们争取3个月内进入动物实验阶段。”


【拓展阅读】


机器人做微创手术 恢复时间最短只需一周


去年八月,四川省医院成立了机器人微创中心。今年二月底,医院机器人微创手术中心病房集中管理开始试运行,目前,已经完成手术64台。未来,医院机器人微创中心希望致力于手术机器人国产化的实现,并通过与成都本土企业的合作,让手术机器人实现“成都造”。


四川省人民医院机器人微创中心王东主任介绍,机器人微创中心是通过建立机器人手术管理平台,有效的发挥机器人在各专业的手术发展规划,做到有效资源分配,为病人提供更合适的服务。目前医院拥有13个主刀团队,涉及几乎所有可以开展达芬奇机器人手术的外科专业,包括泌尿、胸外、心外、妇科、普外等,已完成各类机器人手术有863例,在全国位于前列、西部位于第一,“和其他医院相比,我们最大的特色是把所有的学科都整合起来,建立了一个有效的科学管理的平台,其他科室都统一在此平台上进行协调,包括门诊、医生的培训和安排手术室等,通过这样的方式,将资源有效的整合也更加方便病人的需求。”


王东告诉记者,病房集中管理,就是将所有通过机器人手术的病人,集中进行协调安排与术后照料。目前,机器人微创中心病房集中管理已经试运行一个月了,从患者和医护人员反馈来说,效果很好。“很多家属或者病人,对于什么叫机器人手术还不是很了解甚至有疑问,而中心病房集中管理之后,通过我们医生和护士的宣传,可以从心里上解除顾虑。而对于医生来说,也可以在这样的管理模式下互相学习和促进操作技能。”王东说,随着医生手术技术的提高,手术时间的缩短,过去手术需要的器械就可以不用或者少用,而这对于患者来说就是价格上的一个节约,过去需要4万的手术费用,现在最低可以到2万8。


王东还说,微创手术对于患者来说,创伤小,后期恢复时间短,过去需要三到四周的住院时间,现在最短只需要一周。“机器人手术的优点就是精准,可以做到真正的微创,传统手术需要开30至40公分的口子,现在就是几个‘肚脐眼”般的大小。”王东说,未来,他们发展的方向是希望致力于手术机器人国产化,甚至是“成都造”,目前已经和成都一家本土企业达成了初步意向,就手术机器人的研发进行相关合作。


关键词:手术机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