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未来机器人成为刚需,产品研发更需关注市场消费者痛点

机经网       2020-07-28

今年的疫情给国内经济、社会发展都带来极大影响。但同时也让智能机器人等“无接触”新经济产业在抗疫中发挥的独特优势与价值被广泛关注。机器人的表现、市场潜力、未来发展方向如何,以及机器人企业在同质化竞争的市场中,如何站稳脚跟。就这些热点关注问题,记者在2020第六届国际服务机器人产业高峰论坛上采访了几位机器人领域业内人士,他们从各自领域的观点出发给出了答案。

机器人“无接触式”应用获重点关注

在疫情期间,医疗机器人担当了消毒、送餐、测温等工作,缓解了一线医护人员的工作压力和感染风险,可谓是疫情中的“功臣”,表现出了机器人发展空间的极大可能性。上海钛米机器人(以下简称钛米机器人)副总裁夏骐也评价说,机器人未来发展可能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在此次实战中得到挖掘和显现。一方面产品的应用场景是最好的示范案例,更多用户会考虑使用人力产生的风险和管理成本,认识到了机器人的重要性,并对此产生新客户购买和老客户复购,客户消费行为的培养和改变是一大利好。另一方面机器人企业也面临挑战。比如在医院当时高强度、复杂的工作环境下,医疗机器人的“可靠性”相对于“先进性”显得更为重要,这就要求企业在市场需求产生之前已做好大量的前期工作。钛米消毒机器人经过3年多时间打磨,1年的努力获得医院许可证,才能在此次疫情中大展身手。这都归功于前期的沉淀和积累。

(上海钛米机器人副总裁夏骐)

此次疫情热议的“无接触式服务”也引发了社会各界对机器人重要性的思考:机器人是否可以代替人?在哪些特定环境下是必须代替的?夏骐认为,机器人不是完全代替人,而是代替人不擅长的工作。比如医疗机器人可以记忆、对比、检索大量的病例、检测样品、药物名称,这是机器人的强项。但比如医生的经验、和病人的交互和人文关怀,机器人想要实现替代还需要很长的一段路要走。即使现在已有部分手术机器人应用于临床,发挥了机器人的高精确度、高强度抗压能力的优势,但这不意味着机器人可以单独完成手术,仍需要医生的指导和协助操作。

机器人企业要关注技术,更要关注市场

目前市场上服务机器人功能大同小异,机器人赛道企业应该如何站稳脚跟,做得出彩,几位嘉宾各自发表了不同的观点。

哈工大机器人集团(以下简称HRG)执行总裁王洪波认为,对于科技创新企业来说,经济环境和行业的变化是一种常态,想要经受得住磨难活下来,除了适应宏观和微观发生的变化以外,企业更需要具备以下几点:一、核心人物具有企业家精神,因为人是决定性因素,船长决定了船开到哪里、开得多远。二、产品技术本身具有持续迭代能力,并且需要持续关注自身行业的核心技术和新技术。三、产品开发关注用户,以市场客户作为导向。过于重视技术忽视市场,最后往往曲高和寡。四、关注垂直领域的引用,深耕细分领域,应用上尽可能做减法而不是加法。五、科技创新企业要有效对接金融市场,保持与资本的常态化沟通,撬动更多资源助力公司发展。伴随着人工智能技术不断发展,王洪波期待在将来服务机器人有更多出色表现。

(哈工大机器人集团执行总裁王洪波)

HRG作为一家专注于机器人和智能装备领域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生态运营的平台型高新技术集团公司,创立了一个产学研融合创新模式——“科创产教”共同体。通过对该模式的复制、推广,HRG致力于帮助各地方持续提升科技创新能力,打造地方创新创业基础设施,并依托哈工大强大的学术背景和科研成果,培育机器人及新兴产业领域的科创企业,助力服务机器人产业新发展。王洪波介绍说,HRG在科技成果转化方面有一套自有评估体系,主要有三个方面:技术、市场、团队。技术成熟度七级以上的科技成果是转化首选;产品需在政用、工用、民/商用、军用等某一领域有成熟的、规模化的市场应用前景;企业团队中要有信念坚定、努力实践、敢于担当、经得起考验,真正具备企业家精神的核心人物。除了上述三个方面的评估判断外,资本逻辑、政策导向、技术与市场壁垒等也是辅助判断要素。

而上海钛米机器人副总裁夏骐则表示目前市场上部分机器人并没有完全体现出机器人能解决用户的刚需,也难以为用户提供真正的价值。以医疗机器人为例,前端导诊已解决医患排队问询挂号等问题,但实际在诊室门口依然排队。也就是对于医院来说,这并没有改进全流程的管理。这就需要我们的机器人企业更需要深入洞察,以机器人作为手段,来帮助用户改善业务和管理,从而真正为用户提供价值,而不是单纯增加曝光、吸引眼球。

所以钛米机器人秉持着“眼往前、心沉下、手牵手、脚沾地、心如初”的企业发展理念。眼往前,意味着企业要关注技术和商业环境;心沉下,意味着不要被仅仅吸引眼球的“伪需求”干扰企业研发方向;手牵手,即在产品和需求方面保持和客户沟通,从用户角度设计产品;脚沾地,需要深入场景、深入一线,机器人需要在动线中实践;心如初,通过机器人改善人类生活,这也是钛米机器人一直以来的美好愿景。在采访中夏骐说道,机器人本身只是一种实现手段,不是最终目标。机器人不是为了替代人,而是让人更像人。

机器人有望成为助力新基建的新载体

随着新基建战略的全面推进,从中央到地方都出台了一系列利好政策。据央视公开报道数据显示,未来五年,新基建以5G、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等7大核心技术领域为重点的项目投资规模将高达10万亿元,并由此可带动产业链上下游相关投资额近50万亿元的增值效应。

优必选科技副总裁兼CEO顾问王勇指出,未来新基建战略将加快人工智能和机器人产业的落地应用和发展,并逐步推动千行百业实现数字化、智能化转型,中国将进入全新的智能新时代。包括5G、人工智能、大数据在内等高科技领域的行业、企业将迎来重大发展机遇期。“作为可以协调、融合多种高科技技术于一体的智能机器人,将有望成为助力新基建的新载体。”所以优必选科技围绕新基建进行了全面布局:以智能机器人为载体,人工智能技术为核心,打造“硬件+软件+服务+内容”的智能服务生态圈,推动经济、社会的智能化升级。

(优必选科技副总裁兼CEO顾问王勇)

目前优必选科技自主研发了伺服驱动器及控制算法、运动控制算法、计算机视觉算法、导航定位、ROSA机器人操作系统应用框架、语音技术等六大核心技术,多项核心技术处于国际顶尖技术水平,并从实验室阶段逐步进入实际产品。另外还提供智能机器人一站式行业应用解决方案,赋能十大应用场景,加速各行各业的智能化转型升级。同时王勇表示,人工智能教育是最美的新基建,未来将围绕人工智能教育的三大核心来布局:以智能机器人为载体,培养学生未来智造力;建设基础服务设施,助推政府落地人工智能教育;搭建师培体系,铺设人工智能人才成长通道服务。

机器人产业机遇和挑战并存,趋势走向人机结合

本次大会数年来已举办多届,作为主办方之一,中国服务机器人及特种机器人产业联盟秘书长周京明也接受了我们的采访。关于服务机器人和特种机器人的差异性,周京明分析说,无论是服务机器人还是特种机器人,固定场景和单一功能的用户诉求更容易满足,所细分领域更垂直,往往发展比较快。

(中国服务机器人及特种机器人产业联盟秘书长周京明)

另外周京明也总结了这几年间服务机器人产业发展的成就与不足。他指出,近年来中国机器人产业发展速度很快,产量和销售额已达到每年2位数的增长,目前部分企业已由初期靠投资为主迈进实现自我造血循环的阶段。国内机器人产品发展基本功扎实,由原来的概念性向落地实用性转变,消费升级型向刚需型转变。特别是疫情中机器人的出色表现,体现了真正的“机器帮人,机器助人”。但是发展过程中我们也看到一些短板,比如部分企业技术储备有待提高,一些机器人产业园区发展还没有形成科研、资金、人才、基础服务等产业配套的共生环境。另外就整个行业来说,由于用户的认知不够,再加上机器人产品对场景化需要总体满足度还不高,所以只有不断升级迭代,满足用户的真实需求,才能真正实现落地场景化。对于未来发展,周京明表示看好,他认为服务机器人产业将在未来5-10年高速发展,趋势发展侧重点将是人机结合。

据周京明介绍,中国服务机器人及特种机器人产业联盟联盟目前已有100+专家加入,明年计划在南京举办机器人精品新品体验展及合作洽谈订货会,另外还计划建设第一个特种机器人实训基地,在特种机器人专业人才培养方面下功夫,以弥补行业空白。




关键词:机器人;新经济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