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机器人联合会(IFR)最新发布的《2025年世界机器人研发计划》分析了亚洲、欧洲和美洲的官方资助策略。IFR研究委员会副主席兼执行委员会成员 Jong-Oh Park博士教授表示,“第四版《世界机器人研发计划》涵盖了最新的资金动态,包括2024年的更新情况”“共有13个国家上榜,其中新加坡和加拿大是首次出现在本出版物中”。
机器人研发计划概述:中国、日本、韩国、欧盟、德国、美国
在中国,机器人产业发展的“十四五”规划将持续到2025年。该计划由工业和信息化部(MIIT)于2021年12月在北京发布,侧重于促进创新。其目标是使中国成为机器人技术和工业发展的世界领导者。“智能机器人重点专项计划”已于2024年7月更新。预算约为4520万美元(约合3.29亿元人民币),促进了国民经济独立关键部门的发展。主要目标包括基础前沿技术,例如生成式AI模型的训练。
IFR最近的统计年鉴《世界机器人》显示,中国制造业的机器人密度达到每10,000名工人470台:到2023年,中国在全球排名第三。中国在2019年才进入前10名。它在四年内成功地将机器人密度翻了一番。
在日本,“新机器人战略”旨在使该国成为世界第一的机器人创新中心。关键行业保持不变,包括制造业、护理和医疗以及农业。2020年启动的“Moonshot研发计划”将持续到2050年,预算为4.4亿美元(250亿日元)。在社会、环境和经济领域设定了10个Moonshot目标,以实现“人类福祉”。其中包括未来社会面临的问题,例如人口老龄化和全球变暖。该计划促进了AI机器人的实现,这些机器人可以自主学习、适应环境、智能进化并与人类一起行动。
根据IFR的统计年鉴《世界机器人》,日本是世界第一大工业机器人制造商。该国以每10,000名工人安装419台设备位居全球第五。
在韩国,政府于2024年1月宣布了“第四个智能机器人基本计划”,该计划将持续到2028年。投资1.28亿美元(1800亿韩元)支持机器人行业作为第四次工业革命的核心产业的发展,以及制造和服务的创新。主要目标是提高技术、人力和企业竞争力,这是韩国机器人产业的基础。该国旨在加强机器人行业的公司间、国际和区域间战略合作。
IFR的统计年鉴《世界机器人》将韩国列为世界第一的工业机器人采用国,每10,000名员工拥有1,012台机器人。自2018年以来,机器人密度平均每年增加5%。
“欧洲地平线”是欧盟的关键研究和创新框架计划。预算设定为1000亿美元(955亿欧元),持续到2027年。首要目标是:加强欧盟的科技基础,提高欧洲的创新能力和竞争力。欧盟委员会为2023-2025年机器人相关工作计划提供了1.835亿美元(1.74亿欧元)的总资金,该计划于2024年4月进行了部分更新。重点是人工智能、数据和机器人技术、清洁能源转型和创新健康计划等领域的行业领导力。
根据IFR的“世界机器人”统计数据,欧盟的机器人密度为每10,000名工人219台,德国、瑞典、丹麦和斯洛文尼亚位居世界前十。
德国的研发和创新计划“高科技战略2025(HTS)”将持续到2026年,总预算设定为3.692亿美元(3.5亿欧元)。“机器人研究行动计划”应支持作为“德国机器人研究所”的研究中心的交叉连接,支持熟练劳动力并将机器人研究成果应用于技术。
根据IFR的“世界机器人”报告,德国是欧洲最大的机器人市场——机器人密度在全球排名第四,每10,000名员工有429台机器人。
由美国管理的机器人研发项目包括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NSF)对智能机器人和自主系统的基础研究,NASA的“空间机器人”以及国防部(DoD)的“军事机器人和自动驾驶车辆”。继火星探测计划之后,美国宇航局启动了阿尔忒弥斯项目,将宇航员送至月球表面,并为2024年后的火星任务开发有前途的能力。2021-2025财年Artemis的总预算为530亿美元。NSF的研究计划支持机器人技术在工作场所、医院、社区和家庭中的开发和使用。2024年要求的预算约为7000万美元。国防部的2023年预算包括103亿美元用于自动驾驶和机器人技术。
IFR的统计年鉴《世界机器人》显示,到2024年,美国的机器人密度达到295台。该国在世界排名第十。在工业机器人的年度安装量方面,美国位居第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