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调研近五十家3C企业后 自动化改造三大问题凸显

高工机器人       2017-08-10

调研近五十家3C企业后 自动化改造三大问题凸显

在高工机器人的应用年里,巡回调研活动将重心放在终端应用企业。截至目前,“2017年高工机器人巡回调研活动”已经走访了近五十家企业,足迹遍布华南地区的各个角落,涵盖锂电、家电、手机等行业。

通过深入的交流探讨,参观企业生产线,了解企业制造工艺的难点和需求等方式,高工机器人对于机器人的应用有了更深刻的了解,同时也发现,机器人正如某些业内人士强调的一样,虽然已逐渐走进更多的应用场合,但事实上还有很多使之被“束之高阁”的问题存在。

纵观整个调研的过程,有三大问题普遍存在于3C行业的自动化改造过程中。

自动化进程参差不齐 改造升级还需区别对待

通过对调研对象自动化需求的分析,高工机器人发现在3C行业中,自动化改造的情况并不能一概而论,中小企业和规模企业的改造程度有很大区别,需求也各不相同。

中小企业自动化需求不明朗 存疑多

在调研的过程中,有相当数量的企业对于机器人的作用及能够解决的问题没有明确的认知,即便有一定的认知,也不敢贸然购买设备,因为决策人不知道如何在产线中应用。这一现象在中小企业中比较突出。

因此,对于中小企业来说,在自动化改造中,应该先从单工位的改造开始,然后再循序渐进,逐步延伸到整条产线,在机器人企业并不了解行业应用工艺的情况下,应用企业希望能够加深双方的沟通和交流,共同探讨在哪些工艺上可以实现自动化改造。

无论是锂电、家电还是手机行业,在某些特定的工序中,机器人需求都比较急切,比如装配、上下料、检测和后端的仓储部分等。

以手机组装为主的壹加更多关注封箱包装的自动化,由于手机组装过程比较复杂,设备比较小,因此用自动化专机不太方便,需要用机器人进行替代。但使用机器人全自动化方案有个前提条件,即必须具备一定的产量。

纽维数码副总经理包安辉表示公司最迫切的自动化需求来自整机检测环节。包安辉说,在检测环节,所有工序必须由10名工人协同完成,人员占用率很高。现在亟待合适的解决方案,帮助产线进行自动化升级,进一步提高效率,节省用人成本。

万嘉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林志广认为,成本、效率、人员素质等因素都将推动3C行业朝自动化方向发展,这是必然趋势,但当前还处于初级阶段,很多设备的稳定性不够、可靠程度不高,同时一些设备生产商对于手机制造工艺的理解也不及汽车制造业那么透彻。

规模企业欠缺整体自动化方案

在已经具备一定生产规模企业中,自动化改造相对来说已经初见成效,单工位的改造已经基本实现,而企业普遍欠缺的是整体解决方案。

作为珠三角第一批实现无人工厂的企业,同时也是东莞市第一批倍增企业,瑞立达2015年就开始进行自动化的升级改造。目前从产线到仓储已经实现部分自动化,在行业中成为改造的典范,成绩斐然。自动化改造升级后,瑞立达一名技术工人可监管18台机器。剪切手机屏、确保搬运和维护所必需的人员不足百人,工人数量减到之前的1/10左右,良品率达到了80%(目前行业的平均水平是60%)。

瑞立达副总经理胡炜指出,希望能够与机器人厂商一同合作配合,相互补足短板,共同开发契合行业需求的专机设备或者方案。

在锂电自动化中运用机器人进行改造的先行者海目星,其自动化改造方案也被业内其它企业模仿,在市场中拥有一定的地位。海目星锂电自动化事业部总经理张松岭表示研发机器人需要花费较多的精力和投入,而海目星希望将更多的精力放在客户的需求上,因此他希望能够与机器人企业分工合作,共同将市场做大,同时,他还希望机器人企业能够提供完整的自动化解决方案。

康佳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彩电事业部制造工艺部副总经理邓伯禾则明确指出,在对于机器人企业的需求中,康佳更多的是关注智能方案,希望能把产品工艺、智能制造、信息化整合在一起。目前彩电生产的自动化痛点在于:虽然产线后端以及仓储这一块自动化程度已经很高,但整个工厂的物流自动化还面临着很大问题。

机器人调试速度跟不上产品更新换代的速度

3C行业产品更新速度快,由于新工艺、新技术的出现,对设备柔性生产要求较高,企业往往面临设备调试时间过长影响新产品生产进度,甚至存在设备刚刚调试完成,产品已经下线的尴尬局面。

其中,以更新换代速度最快的手机为例,目前机器人在手机行业的应用与预期相差太多,天驰集团副总经理陈龙表示,就算是行业中被奉为圭臬的企业,比如富士康,长盈精密等,以它整个企业的规模来看,机器人依然处于小范围适用的阶段。

对于3C产业链加工厂商来说,机器人应用并不仅仅只是设备的升级改造这么简单。一方面是手机整机企业对加工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管是品质还是交货期,而另一方面,机器人技术还无法适应生产的需求,柔性高效的生产功能目前尚难达到。

基于以上的问题,天驰集团虽然在智能云工厂建设中预留了场地引进机器人,但是短期内对于机器人能够达到的效果,天驰目前还在观望。

在天驰集团副总经理陈龙看来,以目前的机器人厂商技术水平,通过整体打包的方式进行自动化改造还不太现实,因为彼此间缺乏对生产工艺的理解,需要企业方和机器人厂商的密切配合。因此他认为,企业内部需要有自动化的专业人才与机器人厂商相互配合,如沈阳机床与天驰的合作模式一样,能够实时的通过试产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最后方案才能成熟应用。

整体利润偏低,一年回本方案普遍能接受

事实上,在能源、劳动力、物流、管理等综合成本上升的外因和产品科技含量不高、附加值低、低水平重复建设多等内因的共同作用下,这使得制造业企业利润降低,难以运营。

据了解,手机行业模切设备厂商企业毛利率约为30%,净利10%左右。肯特尔科技总经理杨雪亮表示,液晶显示屏、显示模组行业毛利率高的时候能达到30%左右,低的时候甚至连3%都有可能。

真实情况是,有些细分领域的设备商,企业毛利只有3%-5%,而这也是阻碍其进行自动化改造的关键性因素。在生存都堪忧的情况下,企业确实没有更多资金用来进行自动化的改造升级,很多企业都表示“心有余而力不足”。

在这种情况下,成本和产出比成为企业首先要考虑的问题,而对于投资回报来说,一年回本的方案是大部分企业都可以接受的。

胡炜表示,随着行业竞争的加剧,客户的要求越来越高,产品价格持续走低,故对于设备的需求要在一年内回收成本,性价比要高,更要充分发挥设备的所有功能。

众和盈总经理曹劲松也表示,“产线如果能一年回本,会立刻开始进行自动化改造;如果在一年半的时间能回收成本,我们则要着重考虑产品的可靠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