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2017世界机器人大会于23日开幕,近150家中外机器人领军企业带来的前沿产品集体亮相,举办了论坛、博览会、大赛等活动。2016年,中国工业机器人产量达到8万台,同比增长34%,占全球产量近三分之一,医疗、教育、服务类机器人产业均有快速发展。
2017世界机器人大会昨天在京闭幕。令人眼花缭乱的新品机器人背后,中国机器人产业发展如何、挑战何在?机器人会不会引发失业潮?哈工大机器人集团(HRG)执行总裁王猛接受记者专访时说,中国机器人市场正呈现爆发性增长,人才需求缺口巨大。
中国机器人产业相关人才需求缺口大,机器人教育培训引发关注。图为“工业机器人技能考核实训台”,能帮助使用者快速掌握操作机器人的技能,培养相关人才。 曾鼐 摄
他同时表示,机器人目前主要是从工具的角度,去辅助人工作,替代一些特殊环境的工作,不会造成大面积的失业。
2017世界机器人大会于23日开幕,近150家中外机器人领军企业带来的前沿产品集体亮相,举办了论坛、博览会、大赛等活动。2016年,中国工业机器人产量达到8万台,同比增长34%,占全球产量近三分之一,医疗、教育、服务类机器人产业均有快速发展。
本届展会上,“人机协作”成为热点之一。图为HRG自主研发的轻型柔性机械臂首次亮相。与传统机械臂的“大个子”不同,这款新型机器臂小巧灵活,能与人一起工作,一旦接触到人,会立即自动停止,保障工作者的安全。 曾鼐 摄
新挑战:人才短缺严重 机器人教育引关注
人才,是支撑机器人产业未来发展的基础。但资料显示,到2020年,中国机器人行业的人才需求有750万,缺口达到300万。
在今年的世界机器人大会上,机器人行业的培训教育引发关注。在展会上,一个机器人教学平台被观众围得水泄不通,类似桌面的操作台,可教会使用者通过编程,控制操作机器人,让它学会焊接、打磨、搬运等技术。
操作台虽然看着不大,里面的学问可不小。据现场工作人员、HRG旗下江苏哈工海渡工业机器人有限公司的尹政介绍,这个“工业机器人技能考核实训台”可同时提供5个“工位”,相当于对应着5种机器人的技能,每个“工位”的技能可随时替换为其他新技能。
“以往教会一个使用者操作机器人应用1种技能,平均就要10天,但应用这个操作台,平均只需15天、最快9天便可让人学会机器人的5种技能操作”,尹政说。
“教育培训,是机器人产业至关重要的环节。”哈工大机器人集团执行总裁王猛同样指出,随着国内机器人产业爆发性发展,应用人才严重缺失正成为一大瓶颈,培养工业机器人行业人才、推广工业机器人教育势在必行。
王猛说,随着时代转型发展,目前正在探索机器人学院体系,已出版机器人产业的培训教材,将促进职业教育与机器人产业的结合。“只有解决了人才短缺的‘痛点’,机器人产业才能更好发展。”
互联网正助力机器人“跨界”发展。图为家居陪伴式机器人,具备健康监测等功能。 曾鼐 摄
新机遇:互联网助力机器人“跨界”发展
迎宾机器人、桌面送餐机器人、电动爬楼轮椅……在今年的机器人大会上,灵活多样的服务机器人赚足了眼球。根据专家预测,2017年,中国服务机器人市场规模将有望达到240亿元。
“服务机器人未来的发展,要和人工智能相结合。”王猛表示,相比于其他类型的机器人,服务机器人大多外观以“人形”为主,主要功能在于与人互动,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将是引领服务型机器人革新的关键。
不过他同时强调,目前人工智能技术还远未达到能大面积应用的阶段,中国在人工智能技术方面与欧美国家也存在不小差距。他认为,中国应充分发挥自己的一些独特优势,力争实现“弯道超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