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无人机“飞入寻常百姓家”,被广泛运用于各个领域,其安全管控问题日益凸显,无人机“勇闯”民航机场的新闻也频现报端,有的还险些酿成大祸。如何才能防止无人机“无法无天”?
近日, 记者在南充双创中心加速园内见到了一群年轻人,他们研发的驭云反无人机系统(云盾)堪称“空中警察”,对于“活捉”无人机十分管用。
亟待规范“小东西”惹大麻烦 全国到处生事
近年来,经过研发企业不断努力,具有强大功能的消费级无人机价格飞速降低,操作简便性逐渐提高,无人机从尖端的军用设备转入大众市场,成为普通民众手中的玩具, 其弊端也逐渐显现。记者粗略统计,仅今年一二月份就发生多起无人机干扰民航客机事件,影响不可谓不重大。
1月15日, 一段无人机空中近距离拍摄民航客机的视频在网络上热传, 引发民众对无人机是否影响民航安全的普遍关注。随后,各地频现类似事件:2月2日, 四川绵阳曝出发光飞行器影响客机起降新闻;2月3日,广东深圳3个机组报告目击不明飞行器,致多个航班延误;同日,潮汕机场发现不明升空物, 导致一架飞机临时更换跑道降落;2月5日,昆明长水机场发布通报, 称近期发现多起无人机非法飞行事件。
对无人机这一新生事物进行有效管理已迫在眉睫。今年1月16日,公安部《治安管理处罚法》修订公开征求意见稿中, 加强了对无人机等飞行器的管理:“违反国家规定”释放飞行器的,将处5日到15日拘留。
硕博军团无心插柳柳成荫 升级无人机变“克星”
位于顺庆区潆华大道的南充双创中心加速园目前已入驻创新创业企业30多家, 涵盖3D打印、“互联网+”、电子商务、无人机制造等高新技术。作为驭云反无人机系统(云盾)项目的研发者, 四川驭云航空科技有限公司就坐落在这里。 该公司于2015年11月入驻,由王湲、曾体贤、苟亮、吴欢4人创办,他们分别拥有硕士和博士学位,其团队由51名大学毕业生组成, 除了4个“80后”,其他均是“90后”,平均年龄不到26岁,被称之为“硕博军团”。
“最开始的想法是,无人机在城市里面飞行易受到各种弱电环境影响,于是做了一些抗干扰的改进。”王湲告诉记者, 一开始他们并没有打算研发反无人机,而是想对无人机进行升级。后来, 为了测试改进的无人机抗干扰能力,又做了一批干扰设备进行“实战测试”。“这是一场矛与盾的对抗,最终我们决定延续研制干扰设备,进行‘反无人机’的研发。”王湲说。
经过两年时间的苦心研发,“无人机克星”横空出世。
申报专利“空中警察”南充造 可“活捉”无人机
2月22日,驭云反无人机系统(云盾)在郊外进行了最后的测试。记者在现场看到, 一位测试员灵活地遥控一架无人机盘旋在半空中, 而驭云反无人机系统(云盾)的操作人员仅仅用了几分钟, 就成功将该无人机“捕获”。“成功了!” 当无人机降落到指定的安全区域, 现场响起了一片尖叫声和掌声,研发者们相拥大笑。
据介绍,这款产品经过多次测试,最终确定了其可行性。 当天的测试足以证明,在两公里范围内,驭云反无人机系统(云盾)能有效控制闯入该区域的无人机。
“我们研发的这套系统具有信号干扰捕捉功能, 实现了针对无人机遥控信号和导航信号的双重控制。 通过发射无线电波或GPS干扰信号,使目标无人机迫降在安全区域, 以此实现对非法无人机进行驱离、 防御和捕捉。”王湲告诉记者。目前,其研发团队正在对这套反无人机系统申报发明专利,他们计划将该项发明运用到航空港、人员密集区域、涉密单位等,以保障目标空域安全。
友情支招 无人机如何飞更安全给“飞手”一些小建议
随着无人机的普及, 越来越多的人使用无人机进行航拍,但是,要利用无人机安全地拍好片子,“飞手”还得牢记以下事项:
起飞前要对无人机的设置进行检查。其中,包括指南针是否异常、飞行器的螺旋桨是否安装牢固、 卫星信号以及传输信号是否正常、 无人机的电池以及遥控器电池电量是否足够等。其次,起飞前要对无人机携带相机的设置进行检查。
为确保安全飞行, 使用无人机航拍还必须遵守国家关于无人机飞行的法律法规。
飞行时必须时刻注意无人机电池电量,切记不能把电量用得太彻底,否则会缩短电池使用寿命,甚至引起无人机“炸机”。当电量不足时, 大部分无人机能够对电池的电量作出警告或直接做出自动返航动作,使用者必须注意。
飞行时要确保起飞点有足够的空间。起飞点周边至少要有直径10米的平地,足够的空间不但能让无人机安全起飞,还能最大限度保证无人机在各种情况下安全降落。
使用无人机航拍前需注意天气和场地的问题。风力不能太大(不宜超过三级)。应选择光线足够的天气, 如遇云雾必须注意附近的建筑物,保持足够的安全高度,尽量在熟悉的环境中飞行。
无人机降落前要疏散围观人群,最好是在偏僻的地方独自飞行, 避免无人机降落时意外伤人。
在使用无人机时, 经常会出现一些意想不到的情况。例如:信号丢失、飞行失控、操作不当等。若发现丢失图传信号,可以采取以下操作:马上开启自动返航,在空中寻找飞机的踪迹,并目视飞回;若目视无法找到飞机的踪迹, 则回忆最后的机头朝向,根据印象飞回。也可以开启智能飞机中的“返航点锁定”模式,直接向后拨杆飞回。
由于失控后飞机本身可自动返航,最稳妥的做法是在原地等候。如果有同伴且无人机返航高度不够保险, 可留下一人等候, 另一人拿着控制器前往失控地点寻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