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总羡慕偶像剧里男女主人公的生活,他们有着优雅美丽的外表,敢爱敢恨的性格,似乎每天什么都不用干,只用把恋爱谈好就行了。而在未来,这种令人羡慕的生活或许就是我们绝大部分人类,消遣这漫长生涯的唯一选择。
《未来简史》的作者尤瓦尔·赫拉利,在书中提出了一个震撼性的观点:未来世界,大部分人类可能是多余的。
在近日举行的中国医学装备协会年会上,一位“阿尔法医生”仅耗时23秒,就完成了300张核磁共振影像图的直肠癌病灶勾画,经与病理切片比对,准确率高达95.22%。而与它竞赛的一家三甲医院3名影像科医生,完成了149张影像图勾画,准确率为93%,然而用时整整5分钟,是“阿尔法医生”的10多倍。
我们培养一位合格的医生至少需要10年的时间,要想培养第二位,就得从头再来10年。而机器人医生只需调教出一位来,短时间内就可以将其复制成千上万个,运用到世界各地的医院里,比人类医生诊断疾病更快更准确!这样一来,我们的社会也就没必要再培养该领域的医生了,因为经济上,根本不划算!
同样的道理在司机、服务员、律师、教师、编辑、公务员、赛场裁判乃至于需要独特创造力的艺术家领域甚至公司高管都适用。机器人作者、画家、作曲家和机器人董事早已见诸各类新闻报道,从贡献经济增长和创造社会价值的角度来看,比起人类,这些机器人的工作效率高到可怕。
刘慈欣在《三体》中,把我们这个时代描绘成一个技术爆炸的年代,几乎每天都有新的技术诞生,而每隔10年就会出现一项颠覆性的技术,譬如我国率先实现突破的量子通信。
而一旦机器人在某个工作领域实现了突破,也就意味着某个人类工种的灭绝,譬如已经消亡的华尔街股票交易员,和未来无人驾驶时代的司机。若有人坚持学习该领域的技能,只会显得有些不合时宜和多余。
赫拉利预言,在21世纪中后期,人类社会就会出现一个全新而庞大的阶级:这一群人没有任何经济、政治或艺术价值,对社会的繁荣、力量和荣耀也没有任何贡献。他们几乎无所事事,但由于机器人生产劳作产生大量的物资,足够保障这群人的基本生活,所以即便失业了也不会饿死。
但人活着,总得做点什么不是?否则的话,与一条咸鱼又有什么区别?
免除了工作的劳役,不用起早贪黑,不用日晒雨淋,也不用为业绩发愁,为股票操心,生活几乎没有什么压力,我们每天要做的,或许就是穿一条可爱的裙子,画一个美美的妆,找一个风景如画的地方,在一株开满白花的老槐树下,等待着心上人浪漫的告白。
毕竟除了恋爱生子方面,我们确定比机器人更擅长,其它的似乎并没有什么优势了。而根据现有的研究表明,没有任何证据证明,机器人有诞生情感的迹象。
而我们唯一需要烦恼的,或许就是在老槐树下跺跺秀气的小脚,气愤愤的问老槐树,为什么那个人还不来。
多么幸福的烦恼啊,不是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