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共融机器人”突出“人”

新民晚报       2017-11-17

“共融机器人”突出“人”

端茶送水、喂饭喂药、护理老人、协助自理……离生活很近的康复机器人,什么时候才能真正来到我们身边?昨天,在上海举行的第303期东方科技论坛,聚焦人工智能和机器人发展的前沿技术进步。与会专家表示,要想技术越来越成熟的机器人真正走出实验室、走进百姓生活,需要走通机器人与人、机器人与环境、机器人之间的“共融”之路。


如今,各种科技创新展会上,总能看到养老机器人、护理机器人、陪伴机器人、骨骼机器人等身影。“但是,真正走进百姓家庭的康复机器人,少之又少。”中科院院士、华中科技大学机械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丁汉在论坛报告中指出,目前机器人的发展现状与人们的期望值还相差甚远,以康复机器人为例,不是特别贵,就是有点“笨”——机器人无法感知人的需求变化,人操纵机器人的界面复杂又难学。


那么,如何填补二者间的鸿沟?丁汉的答案是“共融机器人”。未来,机器人除了要具备高速度、高精度、高负载和高性能等强大的“机器”特点之外,更重要的是“共融”。


在丁汉看来,未来的“共融机器人”中越来越“大写”的应该是“人”,即能够与作业环境、操作者和其他机器人之间自然互动,并自主适应复杂任务和动态环境。


目前,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已经发布“共融机器人基础理论与关键技术研究”重大研究计划,项目预计投资2亿元,执行期为8年,主要研究领域为共融机器人。据介绍,此次重大研究计划面向高端制造、医疗康复、国防安全等领域对共融机器人的需求,开展共融机器人结构、感知与控制的基础理论与关键技术研究,为我国机器人技术和产业取得源头创新成果提供科学支撑。


关键词:机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