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无人机市场的带动下,以及水下机器人市场还未充分拓荒的情况下,水下智能机器人产品已开始崭露头角,并在资源调查取样、打捞和军事等方面获得广泛应用。目前,水下机器人不仅仅能帮助人类完成危险的水下作业,还能丰富人类的生活。记者昨日在高交会上看到,众多企业带来不少倍受青睐的“水下机器人”技术产品,不仅展示水下机器人技术可以抵达的深度和高度,也体现了水下机器人发展的潜能和后劲。
替代水下300米人工作业
电影《大鱼海棠》给观众留下了深刻印象。而在9号馆海图智能的展场上,也有着可以畅游海洋的“大鱼海棠”。
这里的“大鱼”和“海棠”,是两个长40多厘米,宽各20厘米的机械设备,可成功替代水下300米的人工及探测等作业。这是福建海图智能科技有限公司研发的水下机器人,别看它们个子小,一到海里就像如鱼得水一般。它们配有照明灯、螺旋推进器、感应器等设备,还能搭载机械臂、声呐成像、光学摄像机等仪器。公司负责人苏芃表示,这个水下机器人很容易在水下进行前进后退、悬停、左拐右拐等各种姿态,也很适合在水下抓取水下的探测,甚至实现水下广播电视的直播、考古直播,还能用于水下测量。
记者了解到,目前,国内外开发的水下机器人多为可以下潜到水下3000米的大型产品,数量少价格高,动则几千万甚至上亿元,而海洋经济活动大多集中在水下300米的大陆架海域,这个区域对海洋装备需求旺盛,却因为技术门槛高,鲜有人问津,只能依赖国外进口。为了打破国外技术垄断,2013年底,福建海图联合国内各大高校成立课题组,开始研究小型水下机器人。通过大量的实验和数据积累,去年,福建海图成功研发出“大鱼”和“海棠”两款能在海洋水下300米工作的小型化水下机器人,填补我国深度轻量级水下机器人的空白。
核岛里的“小河神”
在核电站的反应堆厂房和乏燃料厂房中,也不乏有反应堆水池、反应堆构件池、乏燃料池等和“水”打交道的场所,此次由中广核集团带来参展的3个“小河神”个个身怀绝技。
作为“小河神”之一的水下焊接机器人,它主要用于核电站乏燃料水池硼酸水高辐射环境下,对多种形式漏缝的钢覆面进行水下焊接。工作人员表示,这款水下机器人最大特点是可以在高辐射环境下作业。
展示的第二款“小河神”是微小型作业潜艇,它能在反应堆水池完成狭小空间的异物搜索,水下视频检查等任务。
最有意思的是第三款“小河神”,这个多功能水下爬行机器人,能在反应堆构件池底进行异物打捞作业,除了“打扫卫生”,它还具有耐辐射的高清摄像能力,可以对视觉信号实时传输。
中广核有关负责人表示,在核电工作中,当遇到高放射性、人员不可接近区域的设备检测、维修作业时,这些“核电机器人”就可上场大展身手。
水下擒污“警察”
2号馆里,也有一款倍受关注的“小水星”水下机器人。这款由北京华亚科创科技有限公司研发的高科技产品,能深潜水下50米,就像一个水生态警察一样,下水捉拿污染凶手。它采用移动终端控制,可实现水下生态环境监测,监测视频实时上传至物联网云平台,还具有水下摄像、标本采集、数据收集等多种功能。
由深圳鳍源科技研发的“黑科技”——探索海洋的水下机器人同样炫酷。这款水下机器人配备了水下定制的大光圈、超大广角镜头和补光灯,用户只要在岸上用遥控器控制其下潜100米,“水下机器人”水下拍摄的视频和照片就能实时传输保存和编辑分享。现场工作人员表示,鳍源科技用水下机器人创新的技术开启了个人探索海洋和水下世界的新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