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是人类围棋界顶尖高手李世石、柯洁轮番被“阿尔法狗”撂倒,接着后者又被零基础自学成才的“阿尔法元”训练3天即轻松战败——一年多来,人工智能以“与人类博弈”“与同胞决斗”的全新方式频频走入公众视线,并带来一个又一个惊喜。那么,当人工智能遇上航天科技,又能创造出怎样的火花和期待?
在近日举行的赛创论坛第七期“科技创新与未来军事优势”研讨会上,中国航天科工二院发展研究咨询中心高级工程师谭立忠便谈及人工智能、脑科学技术在航天科技和军事领域应用的可能性,他说,“未来可通过大脑直接控制机器人出舱活动,无需用手即可实现对舱内装置和设备直接控制,控制月球表面探测车开展探测活动”。
此次研讨会由北京航天情报与信息研究所主办,《军事文摘》杂志社承办。该所所长席青称,科技是人类社会变革发展与推动创新的核心内驱,在科技呈现爆发性增长的时代,“应用层面”也呈现着扩张化的显现。军事领域作为融汇高新技术的前沿领域,科技创新的不断迭代,所产生的巨大效能将进一步推进新型军事格局的转变。
在谭立忠看来,脑科学技术有三个方面的应用展望,一个是“仿脑”,即借鉴人脑机能,开发全新的信息处理系统和更加智能化的机械设备;一个是“脑控”,即由意识直接控制外界物体或设备,减少或替代肢体操作,从而提高操作人员操控外部设备的灵活性和敏捷性;一个是“控脑”,即利用技术手段,将控制信号直接输入大脑,对人神经活动与思维能力进行干扰甚至控制的过程。
这其中目前应用较多的要属“仿脑”。比如,美国陆军研究实验室通过模拟人脑思考过程,开发出的量子神经元计算机芯片,可推动大规模运算技术的发展。此外,还能应用于开发智能战场机器人,比如美国大力发展人形智能机器人,印度通过利用认知、人机互动等技术来发展高级智能机器人系统,等等。
至于“脑控”,在谭立忠看来,也有一定的应用。比如德国科研人员开发专用脑机接口装置,控制飞机模拟器模拟飞行,英国科学家开发能够控制飞船模拟飞行的专用脑机接口装置 ,这些都是“脑控”应用于控制飞机和飞船模拟器。
此外,还有应用于控制战场的武器。比如,2012年,美国国防高级研究计划局在2013年的预算报告中披露了一项名为“阿凡达”的尖端军事科研项目,旨在利用脑机接口技术探索扩展人类机能,获取神经代码进行整合,以控制进攻性武器和系统。该项目要求集合各学科的人员,实现通过大脑活动进行人类互动并直接控制机器的目标。
不过,谭立忠表示,有关“控脑”的应用目前还比较少,最成功的不过是人工耳蜗应用——通过将体外言语处理器,将声音转换为一定编码形式的电信号,利用植入脑内的电极系统,直接兴奋“听神经”来恢复或重建聋人的听觉功能,已从实验研究进入临床应用。尽管如此,谭立忠对这个能“催生新型脑控武器和智能化装备”的应用前景仍是看好。
来源:中青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