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打造机器人的“火眼金睛”

焊接之家       2017-09-20

眼睛是心灵的窗口,是智慧的展示,是活力的象征。在高新区,有这样一家企业,他们专门为焊接机器人制造“眼睛”,如“画龙点睛”。安上了“眼睛”的机器人瞬间有了“灵气”,变得更加“聪明”,能够把看到的东西变成可识别的数据或者信号,使焊接工艺由“自动焊接”变成“智能焊接”,这家企业就是高新区机器人产业集群中的一员——唐山英莱科技有限公司。

对智能焊接“一见倾心”

袁雷,英莱科技总经理,今年不到40岁,拥有理科男生冷静和理智的气质。他说,自己是经过了一番曲折后才找到现在的事业定位。2001年,从河北理工大学毕业后,袁雷南下广东打工。10年里,他涉足很多行业,做了很多事情。这期间的广东正处在中国经济发展的最前沿,这段经历让他拥有了超前的眼光和宽阔的视野。2010年,袁雷决定回家乡成家立业。此后,他尝试了好多项目,精挑细选,认真衡量。

2013年下半年,他听说清华大学研发出一项“激光视觉传感器”专利技术对外寻求产学研合作。人工智能是未来发展趋势,而“激光视觉传感器”是整个机器人工作系统信息的直接来源,类似于智能机器的眼睛。思维敏锐的袁雷立刻对这个项目产生了兴趣,找到在松下公司做研发的高中同学,一起去清华大学考察,回来后两人果断成立了公司。

2013年11月,英莱科技从4位研发人员和一间小小实验室起步,利用激光视觉传感器核心技术进行提炼、消化、吸收,转化成自己的知识产权,精确定位焊接机器人领域,开始一步一个脚印,不知疲倦地设计测试。第二年,公司得到第一轮融资,从此加大了研发力度,第一款产品终于在2015年推向市场。

智能焊接的探路者

“所谓焊接机器人的眼睛,我们的专业名称叫激光视觉焊缝跟踪系统,它主要由激光传感器和控制主机组成。激光传感器用于焊缝信息的主动采集,而控制主机负责焊缝信息的实时处理,从而确定焊缝宽窄、偏正,纠正运动方向,实时监控焊缝的变化,并与工业机器人或焊接专机保持实时通讯。”在英莱科技的办公室里,袁雷说,无论是在机械制造、航天航空、水利水电,还是在海洋钻探、船舶制造以及电子技术等行业,焊接都是关键的制造工序。焊接机器人的出现让焊接质量和生产效率得到前所未有的提高,而采用智能化的视觉传感技术更是焊接自动化和智能化的有效手段。而英莱科技公司就是根据使用环境不同,从客户端为焊接机器人匹配视觉方案,使焊接机器人的应用更加柔性化、智能化。

据袁雷介绍,英莱科技自主研发生产的激光视觉焊缝跟踪系统,具有寻位与跟踪功能,能够自动标定程序和嵌入式指令,既能满足高效定位,又适用过程矫正,已经实现多款国际品牌工业机器人的认证和匹配应用,同时还可根据用户需求提供定制化视觉技术解决方案。目前,这项产品和技术从测量精度、配套度和产品适用性方面已经处于国内领先水平,也是国内第一个能够与同类进口产品竞争的品牌。因此,英莱科技成为国内唯一获得德国KUKA、日本FANUC、瑞典ABB、日本安川工业机器人“四大家族”官方授权开放通信端口的中国企业。

目前,英莱科技拥有研发人员40多人,独立完成了多种产品的研制工作,开发了具有独立知识产权的机器人传感器软件程序,获得了包括7项发明专利在内的近40项专利。并与清华大学签订了技术合作协议,为在技术领域保持持续领先奠定了人才、信息渠道的基础。

追求智能焊接更高目标

一份耕耘,一份收获。2015年下半年,公司开始投入批量生产。随着市场销售的逐步推进,英莱科技公司的产品逐渐被客户所认识、了解、接受,得到了郑州宇通、青岛四方、柳州五菱等一批行业内知名企业的认可,并形成批量订单,当年实现营业额70多万元。此后,产品销量逐年递增,2016年实现营业额300多万元;今年8月份就已超过1000万元。

很多北京、上海的朋友来到英莱科技考察后都惊讶地说:“没想到在唐山还有这样的企业,更没想到你们一个三线城市的企业,技术水平能达到国内领先。”面对这些疑问,袁雷很淡定,他说:“我们之所以能做到这些,是因为我们准确定位市场,舍得研发投入,再加整体团队的努力。提供焊接机器人视觉系统解决方案,在国内是空白领域,挑战性强,公司创业环境包容性也很强,因此吸引到了很多有才华、有理想的优秀年轻人加入,和我们一起为共同的目标不懈努力与奋斗。”

“唐山高新区是机器人产业聚集地,做好机器人产业集群的配套体系,对机器人产业往‘专、精、特、新’方向发展至关重要。我们还处于初创期,如一颗充满希冀的种子,肯定能在高新区这片机器人的沃土上长成参天大树。”对于未来,袁雷信心满满。

关键词:火眼金睛, 人的, 机器人, 机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