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欧盟地平线2020计划对机器人产业有什么样的影响?

科技       2018-08-17

  2018世界机器人大会拟于8月15日至19日在北京亦创国际会展中心举行。大会以“共创智慧新动能 共享开放新时代”为主题,由“论坛”、“博览会”、“大赛”、“地面无人系统展示活动”四大版块构成。 本届大赛汇聚了来自美国、俄罗斯、德国、日本、以色列等全球近20个国家和地区的1万余支赛队和数百名顶尖专家,共计超过5万多名参赛选手同台竞技。

  在本次论坛中,意大利机器人及自动化协会主席、欧盟委员会顾问Rezia Molfino进行主题演讲“解读欧盟地平线2020计划(2018-2020年)对机器人产业发展的影响”。

  以下是演讲全文:

  感谢世界机器人大会的邀请,我非常荣幸能够遇见这么多在机器人行业做出卓越贡献的人,以及这么优秀杰出的中国代表,还有很多年轻人。今天我的发言主要包括三个方面:首先要介绍欧盟的行业情况,谈一谈地平线2020计划,它对一个研究者来说意味着什么,也会谈一谈地平线2020计划对未来的影响。

  欧盟工业是欧洲经济最大的商业研发来源,并且与知识密集型、服务密集型产业密切相关。自2000年以来,欧洲经历了明显的去工业化,近年来欧盟制造业下滑出现了逆转,结束了这种下滑现象。工业是欧洲经济的核心,通过全球和本地价值链当中的业务为欧洲繁荣做出贡献,并在欧洲提供了1/5的就业机会,所以说工业是欧洲经济核心的部分,对经济发展来说至关重要。

  制造业在提高生产力和创新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目前我们主要的关注点是更加绿色的生产方式、更安全的新型工业,一些危险工作将会由机器人来执行,以及创新和更多的定制商品和服务。制造业每新增1个就业岗位,将在其它领域创造0.5-2个工作岗位,如果我们失去了制造业,我们就失去了让未来变得更加美好的能力。

  这里有些非常关键的问题和挑战:已经开发的技术和研究以及新兴的技术如何传播?因为应用新技术方面往往会比较缓慢,也有一些障碍。人们经常会说完全转向工业4.0可能需要二十年的时间,这是德国的情况,即便德国都是如此,而在实施新技术方面的障碍主要是中小企业没有足够的实力应用这种关键的技术。全球只有1/5的制造企业使用了先进的制造解决方案,欧盟的这些企业需要更多的工业技能培训,欧洲的这些劳动力必须要能够适应新的技术,特别是机器人技术以及提升他们的技术。

  我们发现未来的八年每年将新增10万个新的工作岗位,有些工作也会消失,欧盟要有一些应对关键挑战的行动。我们看到创新者和投资者拥有大量机会利用工业革命带来的新的技术,但我们必须打破生产者、供应商和消费者之间的障碍和壁垒。欧盟委员会决定优先发展创新技术的示范项目,尽快将研发的结果进行转化和示范性、实验性的项目,要应对数字技术新商业模式和不断增长的在线销售以及数字单一市场的挑战。与此同时,需要了解产品生命周期和循环经济的规律,要应对这些挑战的话也会为我们产生机会,因为新的技术和环境方面的压力会使得欧洲的工业有成功的未来。

  这里提供了一张图,可以看到全世界的三个地区,也就是亚太地区、美洲地区和欧洲地区,想让大家看一看这些不同地区的主要国家在机器人研发项目方面的一些目标。亚太地区我选择了日本,它的战略是“机器人新战略和机器人革命”,韩国是“打造人人拥有机器人的社会”,中国是“促进机器人技术和产业的发展”,美洲地区也就是美国,主要是要“普及协作机器人”,欧洲地区是“地平线2020”,德国是“人机交互的创新潜力”,意大利是“工业4.0”。

  “地平线2020”是这样一个结构:一流的科技和工业领先地位,要使得我们工业技术能够领先,能够把我们的技术转变为可以为人们使用的具体方案和应用,做到这一点我们必须要应对一些社会的挑战和发挥人们的创造力。可以在这张图表上看到,任何的研究如果不能融入社会当中就不是完整的研究,在十项重点工作领域当中,这里我挑选了三种:就业、增长和投资,必须要创造就业机会,这对欧洲来说是优先领域,数字单一市场也要打破壁垒、释放在线机会,还有就是能源联盟和气候问题。

  可以看到“地平线2020”是全欧盟的合作计划,这是它的行动路线图,可以看到机器人的部分,也有市场设定的要求。另外我们也有一些技术,这些技术是在驱动我们能力的发展,以便满足这个市场提出的需求。从终端市场的角度来说,可以看到这样一个垂直的市场,比如医疗健康、农业和制造业等等领域提出了一些需求,需要有新的技术适应和满足这些需求。从系统能力的角度来说,系统能力是这个领域提出的要求,不应该为目前的技术所约束和限制。这里列出了适应力、移动力、操控力、配置力、决策力、认知力、感知力、互动力等等,其实这些都是系统需要的能力,需要有智能技术的贡献,也需要将人机和各种信息进行互联。

  路线图当中我们还可以看到SPRC的建议,也就是实现技术集群,其中需要使得各种主要的技术之间相互整合和连接,以便使得这个系统能够发挥作用,也需要有更好的机器、更好的系统以及更好的行动和感知力。欧盟地平线计划也会对机器人行业产生影响,教育和文化委员会提到了机器人时代的影响,就是要最大限度地增加就业机会、提高工作技能。

  下面为大家介绍一下这个新的道路和新的方向,包括应用领域的技术。现在的挑战是要让所有和机器人相关的研究课题和所有新的应用领域开放,主要有四个优先领域:医疗保健、基础设施检查和维护、农产品和敏捷制造,这些可以通过创新系统的创建以及机器人比赛的方式实现,机器人比赛当中可以评估机器人的功能。另外一个核心技术是机器人的核心技术,也是2018-2020的主题,要使得机器系统更加自动化,主要是基于以下四种核心技术,分别是人工智能、认知能力、机电一体化、社交性的人机交互以及基于模型的设置和配置工具。

  目前面临的挑战是两个地区系统互操作性的问题,我们需要在几个平台下实现互操作性:首先是对这种车联网场景下的互操作性非常感兴趣,基于5.9G赫兹的频段实现车辆间的通讯,并且使用3.5G赫兹的频段实现车辆和网络之间的传输。我们必须要做一些试点项目,看一看在不同的情境下实现能够实现互操作性。这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到2025年我们计划将所有新型的车辆实现互联的功能,2035年甚至70%的车辆都能够实现互联和自动驾驶,也能够更好地和移动设备互联,并且实现更多车内的信息交互功能。

  当然,一个很大的挑战是不打破既有就业机会的同时,是否能够创造出新的就业机会,这也是一个非常有意思的话题。制造行业当中就业是非常重要的,因为涉及到的领域非常广泛。实际上在欧洲,未来的十年我们需要在制造业创造出340万的就业机会,只有140万的就业机会有足够的人能够胜任,剩下的那部分就业机会需要人们更多地学习社会学科和理科知识才能很好地填补。

  关于有效的人机合作,这个领域也做了很多事情。我们希望发展出安全的机器人的概念,所以从设计的阶段就需要考虑到人机协作,包括人机工程学的适用性和责任的问题,包括对易受伤工人的包容性等等。人机协作当中一方面要提升效率,另一方面也要保证安全。同样,我们也要知道在新的工作环境当中机器人和工人要作为工厂整个团队的成员发挥各自的作用,实际上这也给我们打开了更多可能性。要使机器人和工人在同一个工厂当中非常和谐地工作也是一个挑战,因为有些时候机器人可能会有一些线缆对工人的工作产生一些影响,包括机器人本身对工人产生的影响也需要进一步评估。

  这是机器人领域的获奖项目,其中一个项目叫做“Sense Again”,目标是恢复失去双腿病人的知觉。这个项目的目标是在市场上推出一些具有下肢周围神经系统的神经假体,希望开发出一种柔性的生物相容性人造心脏。欧洲机器人论坛2018年也有几个其它的获奖项目,最终的获奖者是来自于慕尼黑工业大学,结合减少动力学模型和全身控制,用于敏捷人形运动的项目,其他入围者的项目也都涉及到了不同的领域,包括移动机器人的视觉测距、柔性机器人的建模设计和一些其它的项目。

  这个项目当中希望实现智能无障碍的车辆系统,但这些产品仍然处于原型的阶段。这些项目开发的是不同的车型,可以被弱势群体所使用,目前甚至可以创造出绿色区域专门给这些车辆使用,比如腿脚不太方便的人、无法走路或者骑车的人可以用这种小车出行。这里也应用了很多新的技术,比如传感的技术、感知的技术,甚至有些部件是来自于非常高级跑车的技术。

  “地平线2020”计划对整个行业带来了哪些新的问题呢?我们希望创新永远能够持续下去,人们能够不断学习、不断适应新的技术,并且不断学习新的技能。我们要让人们了解到这些新的技术,其实这也是一个我们关注的问题。我们在欧洲要让人们不断更新自己的技能,包括提供职业培训实现终身学习,创建一些大学的网络让大家共同分享新的技能经验。

  我们最开始是希望推动一些关键技术的发展,这些新的技术旨在改善人们的生活,并且提升人们的生活质量。所有的这些关键技术可能都是要结合老的技术共同进行,所以到2018年我们也探索出了一些新的技术,尤其是涉及到人工智能、数字安全和互联的技术,需要结合过去的生物功能技术和生命科学技术共同发展。

  我们的创新体系框架涵盖了私人机构、公共机构、研究人员、教育工作者和民间团体,和社会沟通的目的一方面是分享成果、提升人们对创新活动的认知,实现风险共担、利益共享,并且创造出利益创新的文化,另一方面也要考虑到未来几十年全球大的趋势,这也是非常重要的。很多欧洲的投资银行指出了明显的趋势,比如发展中国家的人口增长和粮食短缺的问题,包括城镇化和可持续发展的问题。这张图解释了欧洲各个国家的一些计划,一方面可以保存自己的文化,另一方面也希望在各个领域能够保持领先的位置,保证人们高质量的生活,所以我们也要保持对世界的开放,就像中国一样。

  这个观点也是我非常喜欢的,也就是要做节俭式的创新,这是最开始由《经济学人》提出的概念。当然需要首先去了解市场的需求,考虑满足这个需求的成本,之后基于这样大的框架来做创新。我们要知道客户愿意为这种需求付出多少,根据这种前提来做创新满足需求,这样的话能够减少浪费。

  刚才给大家讲的是欧洲创新的框架,也是希望继续保持领先的位置,现在这样的形势也需要我们进一步开放和推动国际化,并且投资最前沿的跨国合作研究,最大限度地发挥“地平线2020”的作用,可能要支持开放的科学研究。

关键词:机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