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要实施“中国制造2025”,坚持创新驱动、智能转型、强化基础、绿色发展,加快从制造大国转向制造强国的转变。“中国制造2025”可以看作是中国版的工业4.0,而机器人自动化正是实现这一目标最重要工具。机器人协会人士罗百辉分析认为,顶层设计已落地,相关实施政策有望逐渐进一步出台,机器人产业发展迎来爆发机遇。
高增速时代已经到来
全球诸多国家近半个世纪的工业机器人的使用实践表明,工业机器人的普及是实现自动化生产,提高社会生产效率,推动企业和社会生产力发展的有效手段。
罗百辉分析指出,随着我国人口红利逐步消失,生产力成本上升以及产业结构升级需要,机器人代替人工将成为发展趋势,中国工业机器人的高增速时代已经到来。
(1)国内多领域自动化依赖程度日益增加企业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的内生需求刺激下,许多传统产业都是机器人未来将大力拓展的市场。
(2)劳动力成本不断提高,相反机械产品因技术进步而成本逐渐下降,机器换人潜力巨大。
(3)恶劣环境下作业的现实需求,简单重复使用劳动力的岗位急需机器人代替劳动力工作。
政策指挥机器人向前冲
作为国家工业发展顶层设计规划中的重要一环,政策对于机器人产业的支持力度正在不断扩大:
国务院下发的《中国制造2025》,重点布局智能、信息化制造等领域,在九大战略任务和部署中重点提到机器人发展,进而推动中国制造业的快速发展。
据工信部消息,机器人产业“十三五”规划将于今年10月底完成,行业未来五年重点发展领域将确定,相关配套政策也将陆续跟进,拥有技术、资金优势的公司将充分收益。
部分制造业大省正在积极推进机器人发展:
浙江:浙江省政府早在2012年决策部署全省大部分工业企业争取在2017年内全面完成“机器换人”的现代化技术改造。2013年5月,正式提出计划在未来5年,每年实施5000个机器换人项目,推动工业生产方式由“制造”向“智造”转变。
广东:广东省政府及各地方相继出台了“机器换人”鼓励措施,并下发文件计划在2015年至2017年期间,实现广东省累计推动1950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开展“机器换人”,并挑选龙头企业开展“智能工厂培育建设试点”,准备3年内投入9430亿元用于工业技术改造。
机器人产业园数量不断突破:目前各地政府积极布局机器人产业园,工业机器人园区已经发展到40个以上,相当于平均每个省有超过一家工业机器人产业园。
各级政府政策猛推,造就了国内机器人拥有量虽小,但增速全球领先的行业发展现状:在人口红利愈发式微、技术升级愈发紧迫的制造业格局之下,发展机器人产业,推动“机器换人”,重要性不言而喻。东莞市机器人技术协会副会长罗百辉表示,在东莞,“机器换人”实验早已率先启动,效果也已初步显现。广东是中国的经济大省,而东莞则是传统的制造业重镇,从2014年9月到今年10月,东莞申请“机器换人”专项资金的项目共678个,平均一个月就有50多个,总投资超过55亿元,新增仪器设备近两万三千台。在高端智能装备领域的工业机器人,目前在东莞的市场应用也已达到约2000台。
中国的制造业工厂中机器换人比例远远低于德国和日本,但国内机器人数量正在呈现爆发式增长,据IFR预测,2017年之前中国工业机器人拥有量将成为世界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