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上午,南海区举行建设全国机器人集成创新中心工作座谈会,提出凭借广佛都市圈核心区、佛山高新区的优势,借力中国工程院的创新资源,打造全国机器人集成创新中心,致力于建设一个国产机器人最大的研发中心、生产中心、应用中心。
市委常委、南海区委书记黄志豪指出,在中国制造“2025”战略部署和佛山建设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的背景下,南海这一举措,正是瞄准了当前制造业最重要的一块——装备制造业,要通过被称为“装备制造业上的皇冠”的机器人产业的龙头带动,实现对整个智能制造和装备制造业的引领,推动南海制造业从品质制造到品牌制造。
按工作方案的部署,南海将利用2~3年时间(2016~2018年),依托“傍大学”等资源,通过平台建设、技术攻关、政策奖励、团队引进、基金引导、财政投入等手段,以机器人的研发、生产、应用,打造一批珠江西岸装备制造业龙头企业,带动南海实体经济的发展。
“南海是珠江西岸装备制造业的龙头,工业门类齐全,为机器人的研发、生产、应用提供了广阔的空间。”黄志豪说,这几年,从中央到地方都在大力地推动机器人产业,南海要思考的是做到更为精准的发力。
方案提出,南海的目标是以自主创新、金融创新、应用创新三个方向,建设全国自主创新机器人中心、全国机器人产业集聚中心、全国机器人应用示范中心,通过抓好一批核心技术攻关,围绕自主创新机器人突破机器人本体、控制系统、减速器、伺服电机、传感器等关键技术;通过创新政策扶持,推动金融、科技、产业创新融合;利用南海区机器人集成服务优势,推广机器人应用,形成全国制造业升级示范效应。
方案还提出包括引进与培育机器人骨干企业、以融资租赁方式实施改造、成立智能装备投资引导基金、建设机器人培训中心、成立南海区机器人产业联盟等具体的实施方案。
“以狮山镇桃园东路为主线,东起禅炭路,西至佛山一环西线,打造国际机器人创新产业园。”南海区经济和科技促进局(科技)常务副局长何焯辉说,这将使沿线的清华力合科技园、南海智库城、佛山市机器人产业园、慧泉科技园、华南IT创业园、星光小镇等载体资源得到进一步整合。
何焯辉表示,南海已制定从9月起至2017年的工作时间表,其中第三季度将完成佛山市机器人培训中心挂牌等四个大项,按步骤有序推进。
提质增效南海制造亟待机器代人
近年来,南海区的先进装备制造业实现规模化发展,目前拥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631家,2015年工业产值1688亿元,为机器人产业发展提供强大的设计开发能力和技术支撑。而优势传统行业中,一大批企业存在降成本增效能的需求,又为机器人的应用推广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
佛山智能装备研究院院长王群认为,佛山的陶瓷、家具能够做到全国最好,也可以把制造生产机器人做成全国的“NO.1”,对于建设全国机器人集成创新中心,他建议南海要放眼全球而不仅仅是限于国内。“相比江浙,南海的研发或许没有太大优势,但生产制造是很有优势的。”
“南海企业数量多,基础不错,对风险、成本敏锐,迫切需要机器人应用到生产中。”东方精工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谢威炜对南海的做法也给予了肯定。
佛山日报社党委书记、社长、总编辑宋卫东在座谈会上给出了发展建议。“南海区委区政府应对照《中国制造2025》,制定5年短期规划和10年长期规划;佛山传统制造业发达为机器人产业发展提供了较大空间,南海要把机器人产业放在推动整个佛山地区传统产业转型升级背景下整体谋划,同时对机器人的研发、生产和应用等应该分阶段、递进式推进,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当前首先应该尽快激发本地制造企业智能化改造的活力,以市场需求反推机器人研发和生产发展。”宋卫东说,南海也可以联合佛山高职院等机构开展机器人技能培训,为机器人产业发展培育专业人才。
座谈会上,企业家们最强烈的呼声莫过于对人才的渴求,期待政府从资金、政策等方面给予更多的扶持。南海区副区长刘铭恩与企业家交流时建议,可以利用广东工业大学作为实训基地,实现校企的更好合作。
在座谈会上,黄志豪指出,要认真听取企业家们的意见,思考从六个方面来为企业服务,即企业有什么项目、想建什么载体、想建什么平台、政企合作如何立足南海放眼世界、需要哪些政策、可以开展哪些活动。他强调,要以政府推动、市场协作、企业主体来打造新一轮太阳,共同推动南海制造业从品质制造到品牌制造。
整合资源再造全市智能制造新热点
今年8月,佛山高新区南海园明确了借助互联网+智能制造,打造全省智能制造中心的发展路径。此次全国机器人集成创新中心亦落子佛高区,两者发展路径相得益彰。占据珠江西岸先进装备制造带龙头地位,南海可以整合佛高区的优势资源,通过构建国家机器人集成创新中心,为整个南海区域发展再造新的发展热点,打造全市甚至全省的智能制造高地。
目前,佛山高新区南海园内建有力合科技园、慧泉科技园、中欧工业园等先进制造业载体,广东工业大学数控装备协同创新研究院、力合国际创智园等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也落户其中,再加上广东金融高新区521亿元创投资本,都为机器人产业发展提供了优越环境。
狮山镇副镇长何宇聪表示,未来将通过三个重点进行突破,即突破机器人核心技术,建设全国创新机器人中心;突破制造业“机器换人”创新应用,建设全国“机器换人”应用示范中心;突破服务模式创新,建设全国机器人产业集聚中心。以此集聚的一批机器人制造和集成骨干企业,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机器人集成创新中心。
南海区委副书记刘涛根表示,将重点加强机器人核心技术攻关,研究设立各级专项资金支持重大创新的建设,支持机器人全产业链落户南海,推动智能机器人的示范性应用。“目前南海机器人整体停留在单机生产上,未能满足企业需求和集成创新中心建设的要求,要在市场、各个行业推广,希望以示范点建设的形式,推动一个行业整体的改造。”
在南海的规划中,将通过机器人产业的带动,把佛山高新区打造成为大型骨干企业培育区、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区、机器人生产应用先行区。
●佛山智能装备技术研究院院长王群:
要达到全国机器人集成创新中心的目标,要制定阶段性方案,明确每个阶段达到什么水平,增强大家的自信心。另外,建议提高标志性领军人才的引入标准,并明确什么样的成果才能称为标志性成果。应聚焦核心技术的突破,可以尝试引进国外的核心技术来提高企业的档次。
各方声音
●广工大数控装备协同创新研究院副院长邓必懋:
在建设全国机器人创新中心过程中注意加强几个方面。一是加强对企业和市场的调研,并且建立案例库,通过大量的调研、数据、案例,把握佛山和珠江西岸的产业带状况。此外,我们要大力主张使用、发展国产机器人产品,但在推广的过程中要按照市场规律来办事,只有下定决心把自己的产品做好,才能在市场竞争中发力。
●新鹏机器人有限公司总经理秦磊:
广东的企业主很现实,即使机器人系统的性能再好,一旦投入产出比超出预算,他们就不愿意接纳。国产机器人即使加上政府补贴,与国外产品竞争价格优势也不明显,为此我们要使整个集成系统的成本最小化。
在机器人应用示范方面,我认为要重点支持龙头企业。机器人人才是目前的短板,人才培训可以依托职业学院、研究院、佛科院进行,但相应的补贴力度要大,建议对企业进行分层次、分期补贴。
媒体观察
珠西智造南海领衔
8月12日,全市召开市、区委书记重点工作第一次推进会议,彼时市委常委、南海区委书记黄志豪首次提出了在佛高区建设全国机器人集成创新中心的想法,市委书记鲁毅对南海的创新项目给予肯定,并敦促南海“尽快落实推进时间表”。
19天后,南海拿出了工作方案,一改当时对项目“犹抱琵琶半遮面”的姿态,高调地邀请了政、商、媒各界人士为完善工作方案建言献策。这背后,有政府谦虚谨慎的作风,也包涵了南海打造国家机器人集成创新中心的底气和实力。
机器人产业被看作装备制造的“皇冠”性产业,而南海在装备制造这个“基底”上也是实力雄厚。近年来,随着一汽-大众、本田零部件等重大项目的引进投产,东方精工、南方风机、中南机械等民营企业茁壮成长,南海区的先进装备制造业实现规模化发展。目前南海拥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631家,2015年工业产值1688亿元。所有这些,都为机器人产业发展提供了强大的设计开放能力和技术支撑。
随着广工大数控装备研究院、佛山智能装备技术研究院等智能装备科研平台落户,南海机器人产业迎来快速发展的春天。目前,南海已经有华中数控、新鹏、泰格威、艾乐博等一批机器人研发、生产、应用企业集聚。
依托南海发展实际,应用端发展大有可为,而机器人产业除了应该成为南海支柱型新兴产业外,更应成为制造业转型升级的“服务业”。南海的传统优势产业中,电子电器、有色金属加工等产业全国占有率高,2015年分别实现工业产值787亿元、666亿元,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70家和125家。正如黄志豪所言,在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的浪潮之下,机器人产业、特别是机器人应用拥有广阔市场。
集聚了佛山高新区、南海区的各方优势资源,机器人创新中心项目将把南海智能装备制造导入何方,还有待时间检验。单从目前的发展实力、应用市场看,期待南海在珠江西岸先进装备制造产业带上创造新的智造高地。